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2023-11-23 10:58叶梦倩吴孟华马志国张睿蕊
中成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品桃仁去皮

邓 静,叶梦倩,彭 杰,吴孟华,马志国,张睿蕊,曹 晖*,张 英*

(1.暨南大学药学院,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岭南资源分中心,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2; 2.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珠海 519090)

桃仁,别名桃核仁、桃核人,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 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四川、陕西、山东、河北等地。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制得。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症[1]。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 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历代典籍有关桃仁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的记载较多,现代关于不同炮制工艺对桃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和深入。从古至今,桃仁的炮制方法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与发展? 何种炮制方法更为符合临床的需要?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旨在理清其炮制方法的演变,分析其药用的主流规格,为其临床功效的充分发挥及潜在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发掘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

1 桃仁古代炮制方法沿革

桃仁的采收加工首载于《名医别录》[2]: “七月采,取仁,阴干。” 历代典籍大多沿用此说,如《千金要方》[3]载曰: “七月採”,《政和本草》[4]云: “七月採取人,阴干”。《本草图经》[5]《本草蒙筌》[6]《本草原始》[7]等均同此说。2020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晒干” 虽与典籍记载的“阴干” 稍有差异,但均为低温干燥的方法,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桃仁不易酸败,有效成分含量更稳定[8-9]。

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代时才出现净制的要求。张仲景为《伤寒论》[10]中桃核承气汤和抵挡汤中的桃仁首次作注云“去皮尖” 或“去皮尖及两人者”。其在《金匮要略》[11]桂枝茯苓丸处注明桃仁须“去皮尖、熬”;在《金匮玉函经》[12]方药炮制总论亦指出: “用桃核、杏核,皆须泡去皮,乃熬,勿取两人(仁) 者,作汤不熬。”去皮方法则始于《金匮玉函经》[12]的“须泡乃去皮”,而后《本草经集注》[13]载“汤柔挞去皮”,《太平圣惠方》[14]载“汤浸去皮尖、双仁。” “去双仁者” 是因为古人认为桃仁双仁者有毒,这一观点可能源于古人恐惧畸形的心理,认为反常之品皆有毒[15],事实上,“双仁” 是由子房中两个胚珠发育而来,因此“双仁” 之桃仁有毒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肘后备急方》[16]记载了桃仁捣碎研细、煮制以及吴茱萸拌炒的炮制方法。及至南朝,《雷公炮炙论》[17]首次记载将桃仁去皮后用白术、乌豆共煮制的炮制方法,后世本草多有转抄,但并未在具体方药中应用。

唐朝时期,桃仁炮制方法逐渐丰富。如《备急千金要方》[3]记载了桃仁熬去皮尖,炒研棉裹、桃仁研磨成泥与腊猪油拌敷,以及桃仁去皮后与粳米饭同研等。《新修本草》[18]收录有“去皮尖,乳钵内研成膏”。《外台秘要》[19]一治骨蒸处方中,对桃仁的处理为“去皮、双仁,留尖,杵和为丸”。《养生妙方》[20]载“桃仁一升去皮尖,熬令黑烟出,热研如脂膏。” 此方法在《本草品汇精要》[21]亦有记载。此外,《子母秘录》 将桃仁捣烂外敷以治小孩初起肿浆。及至宋朝,桃仁入药渐以去皮炒制为主。如《本草衍义》[22]记载: “用桃仁三十个,汤去皮尖,麸炒赤色。”依此法可用于治疗“伤寒八、九日间,发热如狂不解,小腹满痛,有瘀血” 之症。《太平圣惠方》[14]除芫花散等注明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 外,余下均注明“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在指南总论卷载: “杏仁、桃仁凡使,先以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控干,用面炒,令黄赤色为度。” 金张元素在《医学启源》[24]记载: “汤浸去皮尖,研如泥用。” 李杲在《兰室秘藏》[25]亦多处提及,并直接将“桃仁泥” 作为桃仁在具体方药中的名称。《汤液本草》[26]亦记载: “以汤浸,去皮尖,研如泥用。”,可见桃仁研泥在金元时期较为普遍。

《本草纲目》[27]首次分析了桃仁不同炮制品的作用差异,曰: “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存性,各随本方。” 李时珍认为,桃仁连皮尖生用或去皮尖炒用应依所治之证而定,应用桃仁行血,应“连皮、尖生用”,而应用桃仁润燥活血则应“汤浸去皮、尖炒黄用” 或麸炒等,首次明确了桃仁连皮尖、去皮尖、生用、炒用的功效区别。此观点在明清诸多药学专著沿用,如《本草备要》[28]云: “行血连皮尖,生用; 润燥去皮尖,炒用。俱研碎,或烧存性用。” 《本经逢原》[29]进一步指出: “去皮尖,生用则和血。连皮尖,炒用即破血。” 关于去皮与否造成桃仁功效差异的原因,《药品化义》[30]从归经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若连皮研碎多用,藉其赤色,以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 若去皮捣烂少用,取其纯白,以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 《本经逢原》[29]曾记载干漆拌炒制法“同干漆拌炒,大破宿血”,然而此法仅系张璐一家之言,并未得到普遍应用。

由此可见,桃仁的炮制方法经历了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其汇总表见表1。汉代以前通常是带皮阴干入药,汉朝时才出现了净制的要求,即“去皮尖及双仁者”。桃仁切制始载于《金匮玉函经》,曰: “別捣令如膏。” 此后多有类似切制方法,如“捣” “杵” “研” 等,但本质都是将桃仁捣碎入药,且以“桃仁泥” 的应用最具特色。桃仁的熬制也始见于《金匮玉函经》,随后《雷公炮炙论》 记载了白术、乌豆煮制,至唐朝时桃仁已有炒制、煅制、煮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参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规定,可知宋朝尤其流行桃仁去皮后炒制的方法,包括面炒、麩炒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少数专方特治炒法,如干漆拌炒、童便酒炒等。除了炮制工艺的不断完善外,炮制所用的辅料也更为广泛,如酒、米浆、蜂蜜、麦麸、蛤粉、面粉等。除此之外,桃仁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在临床上也逐渐得以区分。

表1 桃仁的炮制方法汇总

目前全国及地方炮制规范收载的桃仁炮制品主要有(生) 桃仁、燀桃仁、炒桃仁等品规。其中燀桃仁是古代桃仁去皮方法的沿用,炒桃仁则多沿用清炒法,同时对桃仁燀制和炒制的要求更为具体,例如火力、温度、炒制时间及终点判断等均有详细描述。现代炮制规范并未提及去尖及双仁者,仅要求去皮,既可洁净药物,又利于有效成分煎出[31]。现代研究表明,桃仁燀制后去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毒性[32]。但也有学者认为,桃仁种皮具有活血抗炎的药理作用,不应将其作为非药用部位去除[33]。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还录有麸炒桃仁,甘肃、上海、浙江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还收载了桃仁霜这一炮制品,采用去油制霜法,即取燀桃仁,研成粗粉,捣成泥,微热,用布包或吸油纸包裹,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后,取残渣,研细。桃仁制霜法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甚少,仅在《河间医集》[34]被提及: “草乌头生用,桃仁取霜,各一两,五灵脂三两。”《中华本草》[35]提到桃仁霜具有活血祛瘀而不滑肠之效,因其炮制时可除去大部分油脂而减弱滑肠的作用。

2 桃仁炮制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对于桃仁炮制机理的探讨更为深入,尤其是桃仁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此外,不同桃仁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也一直是桃仁现代研究的重点。与古代相比,桃仁的现代炮制方法日趋简单,药典及各地方规范中收载的炮制方法大多为净制、燀制和炒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桃仁一般以生品、燀品和炒品3 种规格入药,然而何种为主流用药规格尚无定论。

2.1 桃仁炮制方法及工艺研究 统计17 个收载了桃仁的省市炮制规范(现行标准),可知14 个省市炮制规范收载了桃仁(生桃仁),11 个收载了燀桃仁,另有11 个收载了炒桃仁。其中10 个省市炮制规范同时收载桃仁(生桃仁)和燀桃仁,9 个同时收载桃仁(生桃仁)、燀桃仁、炒桃仁。涉及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燀制和炒制,由于桃仁用时捣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故而临方调剂时还涉及切制。燀桃仁、炒桃仁的炮制工艺在药典及各地方炮制规范中的记载都较为笼统,炮制得当与否多以经验判断为依据,并未规定具体参数,因此现代学者开展了桃仁的炮制工艺优化研究(表2),对规范桃仁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表2 桃仁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

此外,桃仁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桃仁水溶性成分在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2]。桃仁炮制品若不粉碎,则水溶性煎出物含量依次为燀桃仁、炒桃仁、带皮桃仁、生桃仁; 桃仁炮制品粉碎之后,则水溶性煎出物含量依次为生桃仁、燀桃仁、带皮桃仁、炒桃仁[43]。《中国药典》 规定以苦杏仁苷作为桃仁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然而不同桃仁炮制品的苦杏仁苷含量存在差异,生品、燀品桃仁的苦杏仁苷含量>燀炒品>微波品>炒品[44]。对此,许亚韬等[32]实验证明,生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燀桃仁,然而这只是炮制对成分的即时影响,还应综合考虑炮制和贮存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进一步比较贮存6 个月的桃仁生品和制品的苦杏仁苷含量,燀桃仁的苦杏仁苷含量在贮存后变化不显著,生品的苦杏仁苷含量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时段燀桃仁中的含量,这可能与生品桃仁的苦杏仁酶尚未灭活,而燀桃仁的苦杏仁酶已失去酶解能力有关。有研究证明,桃仁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炮制(燀制、炒制) 后扁桃酰胺、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野樱苷的含量均大于炮制前[45],另有研究表明,L-苦杏仁苷的含量为炮制后大于炮制之前,依次为炒品、燀品、生品,而D-苦杏仁苷的含量则为炮制前大于炮制后,依次为生品、燀品、炒品。因为苦杏仁苷热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差向异构化,随着温度的升高D构型转化为L构型的速度会明显加快[46]。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桃仁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药理作用与疗效。例如,酒炒桃仁治疗消化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桃仁生品[47]。桃仁应用于临床时,应结合生品和制品功效的差异,对症下药,从而发挥其最大的药用价值。

2.2 桃仁主流用药规格研究 古人认为桃仁连皮尖生用行血,去皮尖炒用则润燥,不同的桃仁炮制品,其主要功效亦不同,而在《孙文垣医案》 《续名医类案》 《古今医案按》 及《清宫医案集成》 等医案中以桃仁入药的相关配方却极少注明桃仁的炮制要求,现今中医开处方亦极少标注其炮制规格,均只写“桃仁” 一词,实际使用何种桃仁炮制品,多根据各地的用药传统与习惯而定,药典和各地方炮制规范中亦未对桃仁不同炮制品的应用异同点进行区分。可见,从古至今,桃仁的用药规格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桃仁不同炮制品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吕文海等[31]实验证明,桃仁炮制后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药效成分流失,尤其是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以及收缩子宫作用的水、醇溶性成分等,生品粉碎后入药既可以省去繁琐的加工过程,又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另外,各桃仁炮制品的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润肠功效的比较研究表明,生桃仁与桃仁皮能显著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而燀、炒、蒸品效果不明显,说明桃仁生用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生、燀桃仁以及桃仁皮均有显著的体内抗血栓作用,而蒸、炒品作用不明显; 生桃仁能明显减轻鼠耳的肿胀,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燀品及桃仁皮抗炎作用次之,炒、蒸品作用不明显; 桃仁生品、燀品具有显著的促进肠推动的作用,其他炮制品作用较弱[33]。相较于生品,燀、炒、蒸后的桃仁药理作用趋于缓和,该研究为桃仁生用入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桃仁燀制可杀酶保苷以保证苦杏仁苷的含量符合要求,然而桃仁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这与苦杏仁苷的镇咳平喘的药理作用并无关联,并且在储藏得当的情况下,带皮生品桃仁的苦杏仁苷一般不会发生酶解,因此建议在应用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时,以桃仁生用为佳[48]。研究发现,粉碎后生桃仁的水溶性浸出物远高于未粉碎的生桃仁,可见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而桃仁作为一种富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预先捣碎极易导致泛油变质,选用用时捣碎为佳[49]。综上所述,以净桃仁生用,用时捣碎为主流的用药规格较为符合桃仁的临床需求。2020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了含有桃仁的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共计52 个,其中42 个应用净桃仁,5 个炒桃仁,3 个燀桃仁,1 个桃仁霜,另有1 个为去皮桃仁。《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收载的含有桃仁的中成药中,亦多以(净) 桃仁入方。由此可见,虽然桃仁用药规格不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已趋向于净桃仁。

3 讨论

桃仁的炮制首载于《名医别录》,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及至汉朝出现净制的要求。首载于《本草经集注》,“汤柔挞去皮” 的净制方法正是近代燀法的前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所载桃仁去皮后炒制的方法与《中国药典》炒桃仁、炒山桃仁相似,“用时捣碎” 也是古今应用桃仁的共识。此外,自李时珍始,历代医家对桃仁去皮与否、生品和炒制品的功效差异等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和阐述。现代临床报道也表明生桃仁泻血热、祛瘀滞能力强,而炮制后的桃仁则偏润燥滑肠通便。而诸如白术乌豆制、干漆炒和脂敷等桃仁的特殊炮制方法及其机理,仍有待验证和探讨。总而言之,这些炮制方法经历代传承,构成了桃仁炮制用药的主流,是现代收录桃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根源所在。

桃仁的现代研究聚焦于桃仁的炮制工艺及主流药用规格方面。由于桃仁的炮制工艺多源于传统经验,炒制、燀制等常依据外观颜色或皮肤触感等来判断炮制终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现代学者对桃仁多种炮制工艺相关参数的探讨,为保证桃仁药用质量的稳定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不同桃仁炮制品化学成分的不同,导致其药理作用有所差异,所以,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区分。关于不同桃仁炮制品药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部分研究与古籍记载不尽一致。如关于桃仁生品、燀品具有显著的促进肠推动的作用,其他炮制品作用较弱的观点,与古人推崇的“桃仁行血生用,润燥炒用” 相互矛盾,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桃仁的主流药用炮制规格并无明确规定,不同桃仁炮制品在临床应用上的区分亦未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中趋向于以净桃仁生用、捣碎入药为主流。

桃仁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瘀血证的方剂之中,配伍其他活血药、补气养血药、理气药等,其次桃仁还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等。应用现代药理研究方法,桃仁更多的药用价值被挖掘出来,如桃仁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50],能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对抗心肌缺血。桃仁蛋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的作用[51],对炎症血管通透性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2]。随着对桃仁药材、饮片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桃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必将为桃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生品桃仁去皮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桃仁和酒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核桃仁不同去皮工艺的对比研究
治腮腺炎
不同去皮方法对番茄去皮效果和品质的影响
山药清洗去皮机传动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