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烙印理论的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3-11-23 23:40袁金宇贺婷婷卢吉强孙中平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袁金宇 贺婷婷 卢吉强 孙中平

【摘要】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群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烙印”理论围绕重视烙印形成敏感期、改善烙印环境、强化烙印过程、优化烙印形变,构建高职财会专业群形塑工匠精神模型,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平台,打造文化、课堂等多元融合共育机制,通过环境浸润、优化课程印记、对接大赛树立工匠标兵、建设“匠师”队伍,完成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财会专业群;烙印理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 基金资助:山东省教育厅2021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烙印理论的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21137)”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省教育厅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赋能高职金融类专业“一能双轴三层四进”课程思政模式研究(2022317)”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20年度科研项目:“职业校能大赛”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2020-08)。

2021年9月,工匠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这是自2016年工匠精神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地位的又一次跃升。适应时代要求,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也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中,均对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进行了界定和要求,提出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通过宣传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事迹,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需要设置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课程[ 1 ],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为社会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高职财会专业群对接会计现代高端服务业,是国家服务工匠培育的主要基地。为适应行业高质量服务需求,从2016年至今,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已实施多年,培养成效突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呈以下状况。

(一)重制造、轻服务,整体重视不够

“会计”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孟子》一书中记有:“会计,当而已矣”。西周时则有了专门管理财务收支活动的职业,叫“司会”,负责月计、岁会。计为零星盘算,会为总盘算,合之即成“会计”。会计虽渊源久远,但在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质)造转型升级过程中,人们习惯于将工匠精神与制造领域紧密相连,却忽略服务工匠的培养,甚至相反认为会计职业没有产品制造、技术攻关、工艺改进等环节,工匠精神凸显不足,而忽视系统培养。

(二)协同不够,培育呈独角状态

虽然我国有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与评价政策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各层次优秀工作者、工匠评选、主流媒体宣传、重大赛事推动等形式多样的政策活动。但会计行业工匠培养大多呈学院前期培养、企业按岗选用、财会人员自我成长、行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评价助长,各环节大多自成一体,各主体间鲜有互通、融合。同时,高职财会类专业招生规模大,近几年全国高职院校每年更是多达600余所共2700多个财会类专业招生点,年招生规模达100万以上,高职学院培育责任十分巨大。与规模庞大的人才培养相比,企业对财会专业群人才需求却呈零星状,包括会计中介机构在内,少有企业年需求财会专业群毕业生达10人以上,企业需求少,参与热情不高,实质性合作推进难度大;产学融合推广阻力大,大多数行业产学融合举步维艰;政、校、行、企协同难,难以形成共培共育、共享共用机制,呈现院校一头热局面,培育效果较差。

(三)地位弱,落实差,呈低效状态

调查发现80%院校的财会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寄生于”其他培育环节。实践中通常与专业群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德育教育或职业技能大赛等混为一谈,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培养目标、师资、环境等都缺少独立性,要么被涵盖在职业能力培养中,视其为一种精神素质,要么视其为一种业务能力等同于实践能力提升。近两年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在实施中又将其置于课程思政目标中,而缺少独立的培養规划及具体安排。同时,实施中轻视培育对象诉求,忽视培育规律的探寻,呈现培育者一头热,被培育者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培育成效差;培育目标不明晰、过程无监控、成效缺评价,最终导致培育效果缺乏保障。

二、高职财会专业群形塑工匠精神模型构建

烙印理论源于生物学,最早由奥地利生物学家Konrad Lorenz(1937)提出,他发现初生雏鸭对最早注意到的环境中移动客体会表现出跟随依附行为,且这种行为能持续保留。Konrad Lorenz把某些动物初生时期对外界环境刺激表现出的原始且快速的学习方式称为“烙印”,对于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称为“印记”。后续又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对“烙印”具有关键且短暂的敏感期、环境的烙印、印记的持续三大关键要素形成了统一认识。职业院校是社会高素质财会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烙印理论作用的关键要素,其烙印效应主要体现在可烙印性、具备特定敏感期、培育受环境因素影响、具有持续性四个方面。

按照烙印原理,烙印者在烙印基础阶段需针对作为被烙印者的财会专业群学生在“敏感期”强化“烙印效应”,帮助学生改变原有以学知识考得分数为主的认知模式,形塑具备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等知识,做账、报税、编制报表等核心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素质要求的“准职业人”,实现烙印者和被烙印者的良性互动;在烙印过程阶段,要重点关注如何实现被烙印者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认同烙印特征,并内化为印记,建立起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和行为认同;通过确定烙印彰显的“正向形变”和“负向形变”的具体表现,充分运用烙印复制、扩大、消退、转变的四种机制,并确保良性复制、扩大、转变和规避消退风险。

(一)重视烙印形成敏感期

人一生中存在多个职业“敏感期”[2],作为新入职业学院开始财会专业学习的个体获得了形塑工匠精神的窗口期,新的学习目标、内容、环境等带来学生在自我评价、认知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重构,并打破旧体系,形塑新认知。这一初始接受外界的短暂刺激时期恰好成为学生个体工匠精神培育的“敏感期”,给烙印者提供了关键且短暂的时间段,烙印者能通过对被烙印者施以积极有效引导与干预,通过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匠人影响、匠心培育等设计与安排,使其符合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

(二)优化烙印环境

环境是印记形成过程的源头,以职业院校为边界,高职财会专业群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烙印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3]。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政策制度、经济发展、会计制度准则、财税审计制度等,会计制度准则、财税审计制度既是财会人员展业的准则和依据,也是精益求精服务的前提。近几年,财政部、会计行业协会等部门关于会计行业工匠、会计职业教育工匠培育、使用、评价、激励及保障等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在行业内营造了一种尊尚会计技能、尊重会计工匠的新风尚。外部环境是影响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的直接可控因素,主要包括物化环境和制度环境。物化环境为可视、可触环境,在财会专业群所在教学楼宇、实训场所内部陈设的会计工匠、会计劳模长廊、会计文化展廊、实训成果展厅等均属于物化环境。学生一踏进校门,物化环境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映入眼帘并烙印于心,使学生个体形成一种向往和热爱的职业认知。制度环境一般包括行政、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所有部门,涵盖的办学、管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学校通过制度安排影响学生的专业情感、意志、观点、信念和认同。

(三)强化烙印过程

烙印过程是烙印者对被烙印者产生影响并内化烙印特征形成烙印印记的过程,在既定最优烙印环境下,烙印者需对被烙印者强化烙印过程,并内化为印记,实现工匠精神的内涵认知、情感认可、意志认同和行动践行。作为一种抽象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需要通过典型人物、身边事迹、重要案例等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全面、理性且准确的认识,全面了解财会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并集聚成工匠精神认知。认知后的内化是工匠精神培育关键,要实现内化必须先形成情感认可,只有具备情感认可才能实现感性认识走向理性、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在该阶段要正向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体而又深刻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学生生成工匠精神的印记提供情感基础。意志认同是将追求信念融入烙印过程中,通过自觉地确定目标,围绕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实现目标,最终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在推进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意志认同,实现行为的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等,保障准确践行工匠精神。行动践行是将内化于心的工匠精神再外化于行,属于行为认同,是烙印印记过程的核心阶段,表现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工匠精神内涵要求以“准职业人”身份完成专业活动的过程,是烙印过程的最终阶段。实现行为认同标志着工匠精神的烙印真正完成内化。

(四)优化烙印形变

烙印形变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种形态,分别包括持续、扩展与消退、转变四个具体机制。持续与扩展是正向彰显。烙印持续又叫烙印复制。在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要适应烙印环境变化强化工匠精神的烙印黏性、加大惯性、提高竞争力,让其具备持续性、继承性、迁移性,成为“会发展、可传承、能带走”的工匠精神。据研究发现如果组织或个人能从印记中持续获利,印记会扩大并内嵌于个人或组织之中[4]。作为被烙印者的财会专业群学生若身边的会计劳模、会计工匠、会计大师获得激励、尊重和认可,亦或学生技能精英因技艺突出而绩效更高或职业成长速度更快等,学生主体就能持续获得正向反馈,促使个人工匠精神上升为学校文化,产生扩大效应。印记的衰退与转变。印记的衰退是烙印形变的负向形态,环境变化、时间磨损、绩效水平低下、记忆衰退、印记与环境错配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会引起印记的负向形变。若印记在某种条件下使得其在渐变性、适应性的缓慢衰退向快速、间断性、剧烈的变化演变,印记就有可能发生转变。

三、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建设

(一)产、学、研融合,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平台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窗口期形成印记到完成烙印彰显进入下一敏感期,仅靠学校是难以完成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保障效果的必经之路。首先,政府是基。政府是職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导向、产学研协同育人政策的制定者,好的政策营造好的培育环境。各级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既是行业主管机构,更是工匠精神培养协同培育机制高效运行的主导,通过政策指引职业教育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适合行业发展、企业需要的新时代工匠。其次,学校是核。学校要牵头搭建产融合作平台,通过环境共建、人员互通、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企中校、校中企等方面开展多元共育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协同共育。同时通过重心下移,财会专业群、院系、教研室要全面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培育具体措施。第三,行业是头,企业是翼。要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组织纽带作用,为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工匠型人员、素材、案例,提供诸多教育资源。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企业除大中型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外,更重要的是会计中介机构等,他们作为毕业生需求方,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共同培育方,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培育成效。随着近几年财会专业群的探索,通过产学融合建立的校中企、财务共享中心、会计工厂[5]、产融合作命运共同体等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组织,在财会准工匠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多管齐下,形成文化、课堂、活动、管理、思政、党建多元融合共育机制

基于烙印过程,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会随着环境和进程变化循环递进,烙印者要在学生受教育阶段让其完成职业精神认同、情感认可、意志认同、行动践行,需多管齐下,建立多元融合共育机制,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强化烙印过程,形成正的彰显。该机制下以财会专业群为主导,通过传统文化及会计专业文化熏陶、专业课堂教导、第二课堂活动陶冶、学生管理教化、思政环节浸润、党建工作感化,打造一个多元、立体、全程、全方位的培育空间,通过持续、有效影响强化烙印过程,培养学生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提升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素养,培养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廉洁自律会计职业精神。

四、财会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一)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内部环境建设,实现环境浸润

工匠精神印记生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院培育环境特征是印记产生的主要来源。工匠精神培育环境建设首先要通过加强内部制度环境建设,做到独立制度不缺位,其他制度广渗透。学院层面要出台专门政策,系統规范工匠精神内涵、内容、培育目的、激励手段等内容,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地位。如工匠班、匠心学堂政策等,通过工匠精神培育的操作蓝本,助力工匠精神培育自虚向实,为烙印者与被烙印者落实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可参考的标准,促进被烙印者印记生成。在学生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突出工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等精神内容,优化培育制度环境,使培育不盲目;文化环境建设上可通过宣传语、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史馆等物化手段弘扬和传播工匠精神,在校训、校歌中融入工匠精神,可通过成立学生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主题演讲、讲座、辩论、征文等校园文化活动传播工匠精神,从而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做足“课”字功夫,优化印记来源

课程是工匠精神培育最直接载体和印记生成最重要环节。全面发挥课程的培育作用要做到在课程设置中有工匠精神专设课程、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要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增设工匠精神内容、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工匠精神培育手段、课程资源中丰富工匠素材、课程考核中凸显工匠精神要求,以课为载体,让学生在学、做、练中打上工匠精神的印记。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做到一设、一增、多融入。公共基础课程增设工匠精神专门课程,如设置我国百工匠心解读等,熟悉工匠精神的提出及时代意义、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会计工匠精神练就、工匠精神实践等项目内容;专业群课程设置顺应会计行业发展性要求,有前瞻性,增设一些注重培养学生不可替代、个性化、差异化的会计专业服务能力的课程,如财务大数据分析、Python等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会计领域发展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融入工匠精神要素。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要强化工匠精神目标,增加匠心、匠技、匠魂、匠品等具体内容的描述,教学内容中也突出工匠精神的安排。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均增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强化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精神的培育。

(三)对接大赛,树立学生工匠标兵,形成人人争做工匠好氛围

专业技能不等于工匠精神,但却是学生匠技的核心内容,同时专业技能大赛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检测手段。要通过科学确定赛项、重点推广赛项、长期培育赛项、持续优化赛项、全面宣传大赛获奖选手等手段,树立学生工匠标兵,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情感和意志。财会专业群拥有较长的办赛历史和较多高级别赛项,十分有利于树立大赛标兵促进工匠精神培育。财会专业群核心赛项会计技能赛项属于较早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从2008年首届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15届,通过大赛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同时,财会专业群也是拥有赛项较多的专业群。根据2023年3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规划(2023—2027年)》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赛指南(2023—2027年)》安排,财会专业群对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有会计实务、商务数据分析、企业沙盘模拟、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历史长、赛项多、获奖选手数量充足,便于形成榜样群,全面激励学生。要打通“课证”通道,做到以证促赛。财会专业类竞赛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通,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业的先决条件和要求,课程教学、证书考取、大赛竞技三者同根同源,课程教学可通过以证代考促进学生获证,以赛代考形成竞争氛围,培育大赛选手、强化证书考核、培育大赛尖兵、推出岗位精英,以证促赛、以课促赛,优异的大赛成绩有利于在专业群内形成专业自信和专业自豪感,形成人人争做工匠的好氛围。

(四)建设“匠师”队伍,彰显正向烙印作用

工匠精神最初与师徒传承相伴而生,师傅口传身授,徒弟身体力行,代代相传凝练而成。作为新时代职业学院财务会计专业群学生来说,专业教师的作用等同于师傅,是其工匠精神形成环节中接触最早、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工匠型、高水平教师能全面发挥正面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技能等。首先,要深植工匠理念,制度保障育名师。学校或者院系应针对工匠型教师培养出台专门政策,如校企一体双师培育政策、专任教师定期企业顶岗实践政策等,有效的政策助力又快又好培养数量充足的工匠型教师。优化教师选拔、晋升机制。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考核标准、流程中强化对申请人员职业素养、师德师风、专业技能的考核,形成崇尚匠心的良好风气。第二,传帮领带,工匠传承成文化。随着人工智能、科技手段在财会行业广泛运用,财会教师团队中出现了老教师新技术不足、新教师经验欠缺的尴尬局面,面对现实,依照岗课赛证原则,建立会计团队、财管团队、商务数据团队,通过集体磨课、团队赛课、技能比武、促强扶弱等让匠心在“师师相传”间不断提升全面缓解困境。第三,校企融合,打破藩篱引巨匠。邀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财务人与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组建财会专业群建设专家委员会,对接社会财务岗位的发展趋势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将财务会计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要求、新趋势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课程教学每个环节中。面向社会大中型企业、著名会计中介公司等采用特邀、特聘、客座等方式让先进会计工作者、最美会计人、国家巨匠、行业大师、企业名匠进学校、进课堂,通过耳闻目染让工匠人出现在课堂内外,工匠精神进脑入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https://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3966.htm eqid=bb565 5bb000f564d00000003648ea629.

[2]Pieper T.M.,Smith A.D., Kudlats J.,et al.The Persistence of Multifamily Firms:Founder Imprinting,Simple Rules,and Monitoring Processes.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5,39(6):1313–1337.

[3]林克松.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制与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5):69-75.

[4]曾颢,赵曙明.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J].改革,2017(4):125-136.

[5]孙中平,刘珉等.校行盟企共建“会计工厂”,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J].国际商务财会,2022(21):73-79.

[6]袁金宇,徐烨等.基于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差异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05):13-48.

责编:险峰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