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敦煌,至善至美

2023-11-23 19:39徐妍丽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莫高水囊洞窟

徐妍丽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关于老子的论“道”,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所以就有了丑陋的存在;另一种是说,大家都认为美的东西而去追求,这种所谓的美,其本身就是丑恶。这是两种关于“美”的哲学辩证思想,相对应的是顺势而为的有“正”必有“反”的思想,以及逆流而上的“丑在美的旁边”的思想。“美”与“丑”无论对立还是统一,都存在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于日常行为和生活之中。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人类也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学是艺术中的哲学,文艺的美学精神关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人们赋予文艺审美的属性,从性质和功能上通俗来讲,即教化育人。

舞剧《大梦敦煌》是兰州市歌舞剧院创排的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该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是甘肃舞台艺术的经典作品之一。观《大梦敦煌》,不必说充满神秘色彩的敦煌舞,也不必说一舞飞天、凭韵踏歌的灵动音乐,单是万余字的舞剧剧本,文字间流淌的画面、情感、精神之美,就令人赞叹不已。

一、题材之美

舞剧《大梦敦煌》取敦煌莫高窟中的“莫高”二字,化身俊逸的青年畫师莫高,择沙漠中的一抹清泉—月牙泉中的“月牙”二字,变身纯美善良的姑娘月牙。由此,莫高与月牙从沙漠风暴生命垂危被救起的相遇,至石窟前互诉心肠的相知,从为爱奋不顾身的星夜出逃,到为爱肝肠寸断的无言放弃,到月牙终以生命守护坚贞的爱情,为莫高窟、月牙泉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境。“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宏大的敦煌文化背景下,《大梦敦煌》选取最具文化代表的莫高窟和最有地理特征代表的月牙泉,运用拟人化、故事化、情节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将敦煌文化最核心的向善、向美,凝练诠释,完美表达。

故事的结局是一切过程的归宿,是情感达到高潮后的收官,它决定着故事的价值和意义。关于《大梦敦煌》的结局,我想用“含泪的微笑”来概括,它是极具中国式悲剧的结局。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万事不走极端;戏剧也一样,张弛有度,既不大悲也勿大喜,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使《大梦敦煌》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情感撞击,引人深思。洞窟内,月牙为救莫高,举剑插腹,猝然倒地,以死殉情,用年轻的生命、珍贵的爱情换回莫高生的希望,给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但莫高的结局并未像惯有的悲剧套路—为爱人赴死,而是将巨大的悲痛掩埋于沙漠,从容的外表下,巨大的悲怆化作凝望的目光,融于绚烂的颜料,用与月牙融为一体的生命,倾注在洞窟的壁画上,成为莫高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举头三尺有神明”“湛湛青天不可欺”,莫高笔下的观世音菩萨壁画像,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内敛含蓄的表达,是悲壮之美的极致阐释。

二、结构之美

从舞剧结构上来看,《大梦敦煌》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结构,剧情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顺序展开。这种布局,能够使得我们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地了解剧情的自然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剧中有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贯穿始末,既串联起各个情节,能够推动剧情发展,又暗喻人物性格与命运,暗藏玄机,精心巧妙。“羊皮水囊”和“画轴”两个物件各自跟随自己的主人登场:水囊漂亮精致,内装清水,能给予垂死沙漠中的人生命的希望,这是对女主人公月牙的阐释,美丽善良、清澈无瑕;画轴虽破旧,却展露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是正义与虔诚的根源所在,也是对男主人公莫高的真实写照。月牙与莫高随着“羊皮水囊”和“画轴”两个物件的几次互换,将沙漠相遇、洞窟相聚、死生相离等几个情节不断推向高潮,最终月牙在殉情前将画轴插于莫高后背,将水囊别于莫高腰间,仿佛在叮嘱着面前心爱的男人:我与你死生相伴,陪你实现心中的梦想。莫高怀抱心爱的月牙,取下腰间的羊皮水囊,用清水沐浴着月牙的身躯,一汪清水流淌成月牙的形状。莫高起身转回洞窟,继续着画轴上的作品,用心与情践行着对月牙的誓言。这“羊皮水囊”与“画轴”,是月牙与莫高的定情之物,是月牙临死前的托付之品,是莫高睹物思人的心中寄托,是全剧的情感脉络,是编剧精心编织的草蛇灰线。

此外在剧情结构的设置中,有“美”就必然有“丑”的存在,有“善”则定然有“恶”的对立,进而才能达到“美”的哲学辩证思想。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全剧的几处“丑”“恶”的情节设置。第一处是月牙之父大将军,他手握雄兵,驻守边疆,唯疼惜女儿月牙。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切,让他错将月牙推入绝境。大将军在女儿的映衬下是“丑”的,是“恶”的,但绝非十恶不赦,他也因自己的“丑”“恶”痛失爱女、付出代价,最终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赎。另一处“丑陋”是大将军为女儿月牙安排的选婿招亲。大帐升起,火光照亮大帐外的空地,一场滑稽的招亲比试拉开大幕。威严的军人、丑陋的财主、凶猛怪诞的异族,无不映衬着男主人公莫高的俊朗善良,无不讽刺着大将军的虚伪势利。正是这“善”与“恶”的对比,“美”与“丑”的映衬,才在对立中逐渐统一,使至善至美得到精准阐释。

三、精神之美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艺总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启迪智慧、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荡涤灵魂,展现情怀、承载梦想,所以说精神是文艺之魂,没有精神也就没有文艺。舞剧《大梦敦煌》中展现出的对美好爱情至死不渝的坚守,令人动容。月牙在大漠中救起莫高,赠予他羊皮水囊,是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一并交付;洞窟中的相知相许,在佛祖菩萨面前的真诚起誓,以及招亲中的愤然离场,是对传统世俗勇敢无畏的挣脱;自刎离世换得爱人生的希望,是对纯洁爱情永世的守护。月牙用或柔情,或热烈的舞姿,勇敢地表达着对莫高的爱,无畏地坚守着内心期盼和向往的纯洁爱情。这份炽热的情感令人动容,引得观众情感共鸣。

如果说月牙出生于武将之家,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大漠女子感情的表达是热烈奔放的,那么从中原一路坎坷而来,执着于心中神圣境地的画师莫高,他的感情则含蓄内敛,却不乏坚韧。在大漠中他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劳累、干渴和酷热煎熬着他,他咬牙不放弃;面对肆意放纵、欺侮嘲讽他的士兵,他凝神敛气,盘腿而坐,镇定自若;洞窟内他以画工虔诚的精神信念,近乎痴癫的沉醉之情,倾注在笔尖上奋力描绘;面对心爱之人插剑入腹、猝然倒地,莫高强忍心中的哀痛,以月牙泉水为心爱之人祈祷祝福;终起身转回到洞窟中那幅巨大的观世音菩萨与“飞天”壁画前,莫高再次开始凝神作画。那幅画,是爱人月牙用生命换来的嘱托,是他与月牙心灵相守、情感相依的永世见证,是他身为画师不畏艰险一路西行的终生梦想,是为实现梦想不惧任何困苦劫难的死而无憾。这悲情中的坚韧,令人震撼,给予人为梦想奋斗拼搏的无限力量。

敦煌之美在莫高窟。舞剧《大梦敦煌》用梦境般的绝妙舞姿,舞动着敦煌之美,讲述着大漠之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艺术美的创造者是艺术家,艺术美的欣赏者是观众。《大梦敦煌》用美的方式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厚重美,用美的手法阐释了丝绸之路的风情美,用美的表达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美,使其久立于舞台而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莫高水囊洞窟
天鹅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洞窟惊魂
足月妊娠不同规格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分析
洞窟惊魂
纱布填塞与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探春
探春(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