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对策思考

2023-11-24 18:30韩晓明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9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科研院所服务平台

□韩晓明

今年7 月,国务院出台重磅文件《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该文件涉及6 大方面28条举措,其中在第七条和第十六条分别强调了强化民营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以及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开拓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强大基石,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根据全国工商联对2022 年度研发投入前1000 家的民营企业创新状况调查显示,研发投入前1000 家的民企中的研发人员总数165.38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98%,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8.93%。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中的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人才、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转变创新发展观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等手段,让科技人才在企业科技创新中愿意挑大梁、当主角、站C 位,只有充分激发人才科技创新活力,才能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观念,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资源的竞争,谁先抢占市场、拥有更多人才资源,谁就更有机会占据有利地形,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科技人才是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核心,要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企业领导也应更新人才管理观念,真正理解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畅通科技人才流通渠道,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攻关机制

科技的创新与突破,往往是在科技人才之间无数次思想碰撞中产生的,面向高科技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攻关机制,对创造更多科技突破成果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通过创建科技领域的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各类科技人才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横向合作。持续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引进一批国际优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化视野。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多个部门、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在其中逐步建设一支以高科技人才为核心的专业队伍。三是完善优化科技人才流动培养体系,畅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科技人才的流通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同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任职或兼职,这样既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科研难题,又能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使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更“接地气”。四是围绕创新型龙头企业和战略支柱型产业,建立以“项目为王”的人才攻关联合体,加速集聚各类人才,推动“躺”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精准转移转化,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

三、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是科技人才创新的“指挥棒”,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确保科技创新方向“不跑偏”,科技人才努力“不白费”,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潜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科技创新,进而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首先,在对民营企业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难度和具体工作所需知识技术含量,适当放宽对学术论文、奖励奖项、参与项目数量、外语等方面的要求,注重工作实绩与贡献、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将技术突破、专利、项目完成质量、工艺流程改进等成果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在对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方面,针对不同类别科技人员的需求差异,应进行分类施策。需要综合考虑激励与减负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普遍激励与特殊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通过制定股权激励制度,将科创企业、上市公司、后备企业等作为优先培养对象,实施“人才合伙人制度”,对急需紧缺人才采取股权期权激励,让人才与企业分享成果、分享利益,最终实现人才和企业共成长、同发展。最后,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主体方面,国家应给予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机会,加强对作出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帮助企业把急需紧缺人才引来、留住、用好,为企业营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生态环境。赋予企业更多用人自主权,真正实现让用人者评人,将职称评审结果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相衔接,引导民营企业将职称评审结果作为确定岗位、考核、晋升、绩效、薪酬等方面的依据。

四、建好创新服务平台,加速科技人才聚力赋能

创新服务平台是可以连接政府部门、创新人才、行业专家和投资者的重要平台,搭建用好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创新支持和解决方案,还可以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一要打造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地方政府根据重点领域、战略产业,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行业技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发挥引才聚才作用。二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以科技项目、重点产业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为载体,通过聚集多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打破创新壁垒,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形成互助合作、互利共生的创新共同体。三要搭建科创企业培育平台。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分梯次培育,形成“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紧扣民营科技企业、瞪羚企业、雏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型企业认定条件,指导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建立起自主申报、专人跟进、持续维护、不断迭代的管理制度,推进落实科技慧企政策“免审即享”。同时,定期开展分领域专场对接会,做好科技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

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在民营企业中,大力倡导敬业、求实、协作、创新的精神,使之成为科技人才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树立创新意识,弘扬开拓精神。企业领导者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坚持用创新思维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要根据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使科技人才成为企业创新的主体,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三是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自由探索,企业应积极倡导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研作风,充分尊重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和首创精神,让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有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包容开放的科研氛围,鼓励不同观点、方法的交流和碰撞,完善科技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机制,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科研院所服务平台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