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

2023-11-24 09:26吴素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湿疹

吴素萍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高复发率、慢性类皮肤性临床疾病, 其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多形皮疹, 严重者甚至出现鼻炎、哮喘等合并症, 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1]。特应性皮炎主要是由于皮肤屏障出现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最终引起过敏炎症的现象。目前, 特应性皮炎主要选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抑制剂进行治疗, 虽然其疗效较好, 但潜在毒性较强, 长期使用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故此, 探索安全、高效的药物对特应性皮炎进行治疗, 是临床工作重要内容之一[2]。而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IL)-4 和IL-13 的活性, 阻止其传导信号, 从而达到减轻炎症的目标。同时, 有研究显示, 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提高患者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3]。基于此, 为了进一步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此研究以本科2021 年6 月23 日~2022 年6 月23 日收入治疗的94 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科学分组后给予不同治疗, 现将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 年6 月23 日~2022 年6 月23 日本科收入治疗的94 例特应性皮炎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7 例。对照组:男25 例, 女22 例;年龄20~51 岁, 平均年龄(35.82±7.52)岁;病程2~19 年, 平均病程(11.05±6.23)年。观察组:男26 例, 女21 例;年龄21~53 岁, 平均年龄(36.12±7.03)岁;病程2~21 年, 平均病程(12.08±6.5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资料完整且经疾控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 家属知情同意;与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标相符合;病程≥12 个月。

1.3 排除标准 存在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对度普利尤单抗成分及辅料存在过敏反应;存在急性感染和螨虫感染等情况。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地奈德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725, 规格:0.05%)使用方法为外用, 于患处轻涂, 以完全覆盖为宜, 涂用2 次/d;依巴斯汀片(西班牙INDUSTRIAS FARMACEUTICAS ALMIRALL, S.A., 注册证号H20140855,规格:10 mg)使用方法为口服, 1 次/d, 10 mg/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法国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注册证号S20200017, 规格:300 mg)注射方法为第1 天皮下注射共600 mg, 分2 次注射, 300 mg/次, 之后每2 周注射1 次, 剂量300 mg/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6 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指数评分[采用瘙痒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估]、病情状况评分[采用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ADCT)评估][4];②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破损缓解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选择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分越低, 生活质量就越好[5];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级别。其中, 相较治疗前, 特应性皮炎的积分指数降低率>90%, 且没有瘙痒感, 皮损完全消退视为痊愈;特应性皮炎的积分指数降低率为60%~90%, 且瘙痒和皮损明显改善视为显效;特应性皮炎的积分指数降低率<60%, 且瘙痒和皮损有缓解视为有效;其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瘙痒指数评分 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 病情状况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9.36±1.40 6.17±1.93 35.33±10.03 27.52±9.18 19.08±1.58 15.41±1.38观察组 47 9.31±1.23 4.90±1.72a 35.49±10.24 21.47±9.26a 19.65±1.61 10.79±1.64a t 0.184 3.368 0.077 3.181 1.732 14.777 P 0.854 0.001 0.939 0.002 0.087 0.000

2.2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破损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时间、皮肤破损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破损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破损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缓解时间(d) 皮肤破损缓解时间(d) 生活质量评分(分)对照组 47 8.12±0.23 11.16±1.84 7.34±1.28观察组 47 4.98±0.16a 7.92±1.73a 3.41±1.12a t 76.832 8.795 15.841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 高于对照组的8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n(%)]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慢性、复杂炎症类皮肤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湿疹病变和反复发作、瘙痒等, 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而且会致使患者出现抑郁、睡眠障碍和自杀等现象[7]。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为15%~30%, 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而言较低, 为2%~10%, 虽然其病机暂未有明确说法, 但该病在发展中会持续损害患者的皮肤屏障、免疫系统和皮肤菌群, 从而导致病情不断恶化[8]。同时, 特应性皮炎病理的基本特征为Th2 型细胞, 其在异常皮肤屏障和过敏原刺激的作用下会分泌出IL-4 和IL-13 因子, 而IL-4 和IL-13 是特应性皮炎病情发展中重要的因子, 可激活Th2 型细胞, 并将浆细胞所释放抗体转为免疫球蛋白E(IgE), 从而加重炎症。基于此, 研究者提出, 治疗特应性皮炎方向之一则是抑制IL-4 和IL-13 的介导作用。

据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可知, 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时需采取系统药物、基础保湿和药物外涂等综合方法。然而, 就临床选择的常规系统药物而言, 普遍存在患者依从性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现象。因此,提高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医患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医学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各医院逐渐开始选择小分子的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来治疗特应性皮炎, 为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提供了有力保障[9]。其中, 已研发出的度普利尤单抗与特应性皮炎病机特点契合度较高, 能实现IL-4 和IL-13 协同受体目标[10]。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治疗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类疾病。据国外的临床研究成果可知, 相较于传统的标准性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度普利尤单抗结合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瘙痒症状, 减缓其病情的发展进程, 提高其生活质量[11]。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可获得显著的疗效[12]。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①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应用度普利尤单抗, 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评分、病情状况评分, 可能是由于度普利尤单抗为IL-4 单克隆的抗体, 通过与IL-4 和IL-13 协同受体作用, 与α 亚基受体相互结合, 在抑制IL-4 和IL-13 的传导效应时,下调信号通路, 对特应性皮炎的病情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降低瘙痒指数评分、严重程度和湿疹面积, 改善病情状况, 进而有利于增强治疗疗效[13]。②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时间、皮肤破损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缩短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瘙痒和破损缓解时间, 可能是由于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抑制IL-4 和IL-13 活性, 在缓解患者瘙痒、破损症状的同时, 通过持续治疗有效缩短了皮肤瘙痒和破损缓解时间[14]。③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应用度普利尤单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的生活质量, 可能是由于度普利尤单抗在充分发挥其对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基础上,有效缩短了患者皮肤瘙痒和破损缓解时间, 减轻了其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 进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15]。④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 高于对照组的8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应用度普利尤单抗, 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可能是由于度普利尤单抗耐受性较好,加之在与其它抑制剂联合的基础上, 可有效降低特应性皮炎的积分指数, 缓解患者瘙痒感, 改善患者皮损情况, 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度普利尤单抗能有效提高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 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