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2023-11-24 09:29杨慧敏郑雪坚欧阳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耐力康复训练支气管

杨慧敏 郑雪坚 欧阳秋霞

医院儿科中小儿支气管哮喘十分常见, 是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具有反复发作与病程长等特点, 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与气急等症状, 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同时给患儿的家庭及社会增添很大的负担。若不进行积极干预, 将会导致低氧血症与呼吸困难等症状, 危及患儿生命[1]。临床通过常规对症治疗能够抑制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进展, 但总体疗效欠佳, 患儿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 医院有必要为支气管哮喘患儿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呼吸康复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 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 为患儿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目的是改善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促使患儿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将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中, 可以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加快肺部残余气体的排出, 促进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康复。为此, 本文选取80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 着重分析呼吸康复训练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科室接诊的80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试验组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4~12 岁, 平均年龄(6.93±1.69)岁;病程0.5~6 年,平均病程(2.68±1.11)年。对照组男23 例, 女17 例;年龄4~13 岁, 平均年龄(7.05±1.98)岁;病程0.5~7 年,平均病程(2.85±1.38)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②患儿意识清楚;③患儿非过敏体质。排除标准[2]:①恶性肿瘤患儿;②有急性传染病患儿;③严重心理疾病患儿;④依从性极差患儿;⑤中途退出研究患儿;⑥全身感染患儿;⑦有精神病患儿;⑧有免疫系统疾病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详细如下:①评估患儿吸气肌力, 根据评估结果, 指导患儿利用三球呼吸训练器做适量的吸气肌力训练, 10~15 min/次, 1 次/d。②腹式呼吸训练, 让患儿保持身体放松, 然后用鼻子深吸气,并在吸气的过程中鼓腹, 保持数秒后张嘴缓慢呼气, 并在呼气的过程中缩腹, 需控制吸气和呼气比是1∶2;训练期间, 注意观察患儿反应, 若有异常立即停止训练。③缩唇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时让患儿保持身体放松,协助患儿取舒适的坐位, 然后指导患儿用鼻子深吸气,并在吸气后, 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 缓慢呼气, 需控制吸气和呼气比是1∶2。④深呼吸训练, 以锻炼其肺功能, 还应指导患儿做负重双手上举训练, 即让患儿在负重的状态下, 将双手上举, 并在上举过程中缓慢吸气,然后在放下双手的过程中缓慢呼气, 需控制呼吸和呼气比达到1∶2。⑤根据患儿实际情况, 指导其做适量的有氧运动, 尽量选择患儿比较感兴趣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快走与慢跑等, 以改善其心肺功能。运动过程中需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 逐渐调整其运动强度。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并坚持训练。患儿外出运动期间家长要全程陪同, 密切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 如果出现气短或咳嗽等异常情况, 应该马上停止运动锻炼。⑥饮食干预, 结合患儿饮食喜好及体重指数为其制定合理化的饮食方案, 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同时避免摄入过敏物质及生冷、刺激性的食物。⑦健康教育指导与心理干预, 了解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并对其展开健康教育指导。重点讲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及呼吸康复训练内容等;安抚患儿家长情绪, 告知其在经过合理的治疗与呼吸康复训练后, 忽而预后效果比较理想。鼓励患儿, 帮助患儿建立信心,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呼吸康复训练。⑧监督,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患儿家长建立呼吸功能恢复辅导群, 在辅导群中推送呼吸训练、预防哮喘小知识的视频, 同时也为家长和患儿提供一个方便交流的平台, 患儿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经验, 相互鼓励与学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以6 min 步行距离评估患儿的运动耐力,6 min 步行距离越远, 表明患儿运动耐力越好。采用SF-36[3]评估患儿生活质量, 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与社会功能等内容, 总分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 两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试验组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对比( ±s, %)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40 79.21±7.65 89.82±6.14a 65.36±6.54 88.74±5.23a对照组 40 78.94±7.48 84.13±7.45 67.21±6.31 83.58±6.42 t 0.1596 3.7276 1.2875 3.9411 P 0.8736 0.0004 0.2017 0.0002

2.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对比 干预前, 试验组6 min 步行距离为(491.27±56.34)m, 对照组为(492.03±56.89)m,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试验组6 min 步行距离为(562.54±60.31)m, 长于对照组的(530.28±59.47)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对比( x-±s, m)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7.43±5.17)分, 对照组为(57.65±5.42)分,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31±3.28)分, 高于对照组的(80.26±4.0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40 57.43±5.17 87.31±3.28a对照组 40 57.65±5.42 80.26±4.05 t 0.1858 8.5555 P 0.8531 0.0000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 可损害患儿身体健康, 并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4]。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尚未完成, 免疫力低, 因此比较容易患支气管炎。相关资料中提及,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环境、运动、遗传、微量元素缺乏、气候与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并能引起胸闷、喘息、咳嗽与气急等症状, 部分伴发绀、盗汗、乏力、发热与咽痛等症状[5,6]。目前, 医生常采用药物治疗等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干预, 但总体疗效欠佳[7]。呼吸康复训练时比较新型的辅助治疗方式, 能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 指导其做适量的有氧运动、深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等, 以改善其肺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 有助于确保患儿疗效, 对呼吸功能锻炼起到辅助作用, 改善患儿预后[8]。通过有氧运动能够减少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促进炎症反应减轻, 并能促进气道重塑, 提高患儿心肺功能[9]。通过指导患儿呼吸康复训练, 可增加其肺部通气量, 减少耗氧量, 纠正血流比例失调等问题, 同时也能加快肺部残余气体排出的速度[10]。通过指导患儿吸气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患儿的耐力和肌力, 增强其携氧能力, 减缓肌肉疲劳, 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在本次研究中, 在对患儿进行吸气肌力训练时, 使用带阻力的三球呼吸训练器, 通过调节三球呼吸训练器上下孔径的大小, 增加或减少练习时的阻力, 以实现使呼吸肌力得到训练的目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辅以呼吸康复训练, 可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疗效, 显著提高患儿肺部通气量, 加快肺部残余气体的排出, 促进肺功能恢复, 同时也能够锻炼患儿的呼吸肌, 提高患儿的运动耐力。另外, 呼吸康复训练也具有安全性高与操作简便等特点, 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进一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杨帆等[2]研究中, 对46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常规护理, 并对其中25 例患儿加用呼吸康复训练。结果显示, 康复组治疗后FEV1、FVC 较常规组高;康复组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571.87±53.98)m, 比常规组的(536.43±47.59)m 长。表明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患儿肺功能和提高运动耐力等都具有显著作用。呼吸康复训练能够锻炼患儿呼吸肌肌力, 增强其运动耐力, 延长6 min 步行距离。本研究中, 干预后, 试验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试验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杨帆等[2]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 干预后,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呼吸康复训练后, 患儿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且其运动耐力也明显提升, 生活质量更好, 说明呼吸康复训练在儿童支气管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医生可将呼吸康复训练当作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辅助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 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 患儿预后更好, 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运动耐力提升更为迅速,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耐力康复训练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