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蓝田猿人头骨:百万年前的人类文明

2023-11-24 21:47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猿人头盖骨考察队

刘朝晖

2013年12月31日,河南郑州。蓝田猿人(Homo erecius lantianensis)头骨。早更新世(距今约115万年前),产自陕西蓝田,现藏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1964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一个距今约115万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二个猿人头盖骨。

这一发现震惊了中外,成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此前,世界上只有我国的周口店、印度尼西亚爪哇和阿尔及利亚突尼芬发现过猿人头盖骨化石。世界上第一个猿人头盖骨是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但在二战中下落不明,成为中国和全世界的遗憾。

蓝田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演变过程提供了平台,也有力地驳斥了我国人种“外来说”的谬误,是我国科学家对研究人类起源,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献。

蓝田猿人头盖骨发掘于陕西蓝田,但其重见天日却是在北京。

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玉萍等6位专家组成的一支考察队来到蓝田一带进行科学考察,7月中旬在蓝田陈家窝村西北,华北各地常见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红色土(老黄土)中发现了一个猿人下颌骨。经专家的研究,认为这个猿人下颌骨和周口店“北京中国猿人”相比很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因而把它定名为“蓝田中国猿人”。

该化石的发现是古人类在蓝田这片地域内活动的重要实物证据。经测定其年代距今约65万年,和北京猿人年代相当,为探索西北及西南古人类化石发挥了重要的前引铺垫作用。

1964年,包括中科院、地质部、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十余所科研及高校组成联合考察队,由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率队再次进入蓝田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同时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

当年5月,考察队在蓝田以东约20公里处的九间房乡公王岭发掘点,获取一颗猿人牙齿化石,成为公王岭人类活动的印迹,这令考察队兴奋不已。由于该地点的大量化石密集分布在堆积层中,因而采用了大块化石堆积装箱法分装运回北京的研究所逐步清理。

在当年秋季的清理中,专家对其中那处发现人牙的土层下方重800多千克的套箱特别关注,从中陆续剥离出来剑齿虎、熊、三门马、貘、大角鹿和丽牛等的化石。10月9日,眼见这堆化石就要清理完毕了,只剩下洗脸盆大小的堆积物,就在人们即将失望的时候,负责清理的李功卓师傅却从中修出一颗人牙,10月12日上午,李功卓接着沉着剥离,终于发现了一颗人头骨,久久压抑着人们的渴望之情终于得到了释放,从而确定了蓝田公王岭旧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地位。

这个重大发现,1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公之于世,立刻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轰动。

出土于陈家窝的下颌骨化石属于老年女性猿人,颌体粗且壮,唇面联合部突起高度与额孔的高度差别非常大,前部倾角和白齿列角都相对小,总体形态与北京猿人接近,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公王岭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额骨、大部分顶骨、右侧颞骨和上颌骨(附有第二、三臼齿),左上颌骨的体部和额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还有一颗左上第二臼齿,经鉴定属同一个30多岁的女性个体。这个头骨壁极厚,眉脊粗壮,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脊,并明显向外侧延伸,额骨非常低平,脑量估计为 780毫升。结合脑量参考值及体貌进化特征综合考量,蓝田猿人比北京猿人更为古老原始,也早于亚洲爪哇人,其地质时代属凿更新世晚期,是目前亚洲北部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也是三秦大地上最早的人类。

据最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比结果,公王岭人和陈家窝人的年代分别距今115万年和65万年这一数据目前普遍被学术界所接受。他们的整体特征比较相似,因此被统一定名“蓝田猿人”。

考察队在1965年和1966年对公王岭进行的补充发掘中,又出土了一批动物化石等重要资料,加深了人们对于蓝田猿人及其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遗迹,出现了很多种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化石,说明当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猿人头盖骨是研究人类起源极珍贵罕见的实物。目前,世界上发现猿人头盖骨的仅有中国、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因此,蓝田猿人头盖骨非常珍贵。

蓝田猿人头盖骨是我国自主发现、自主发掘并且自主研究的,它的发现,扩大了猿人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让蓝田成为跨进百万年级别的古人类化石地,为探索亚洲早期人类活动留下十分珍贵的例证,是20世纪我国百项重大发现之一,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蓝田猿人遗址的发现,不仅对探索和研究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也毫无疑问地证明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对那些中国人种“外来说”的错误论断给予了驳斥,奠定了陕西、中国在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这个发现也是探究早期人类历史的重要线索,勾勒出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的大致轮廓,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劳动创造了人”的伟大论断,为人类进化的理论学说提供了有力质证,因而具有特殊的考古价值。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推进和考古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在全球人类演化研究中的学术影响更加突出。蓝田猿人遗址目前已经建成了博物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下一步将建设为蓝田猿人遗址公园,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英国发明家约翰·罗杰·贝尔德开始通过电视试验传播静止图片。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新说,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

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建立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电台KDKA 。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成功,把一只叫“莱卡”的狗带入太空。这是第一个被送入外太空的地球动物,首次证明地球动物能够在失重的状态下存活。

美国加特林获得加特林机枪的专利权。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

猜你喜欢
猿人头盖骨考察队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猿人
日研究人员在我国台湾发现亚洲第4类猿人
动物爱耍伪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