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模式积蓄共富新动能

2023-11-25 13:56储忝江张伟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水田种养杭州市

□文/ 储忝江 张伟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的农业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在稳产保供前提下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从而探索出的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与“稻田养鱼”的概念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系统是人类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水生生物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而形成的独特稻作系统,是一种以稻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及所涉及的“种植”(水稻、莲藕、茭白等湿生作物的栽培)和“养殖”(包括田鲤鱼、龟、鳖、虾、蟹、鳅、螺等水生动物养殖)两业耦合共育的综合技术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以加快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目标,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杭州市新型稻渔综合种养行动方案(2022—2025年)》。该方案旨在推广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扩大稻渔种养规模,优化种养结构布局,协调农业生产生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弘扬农业遗产优秀文化,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行动方案指引下,杭州市积极探索新型稻渔综合种养,以“绿水青山”为理念,深化传统农业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动力。据统计,截至2023 年9 月底,杭州新型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0.8 万亩,综合产值预计突破5 亿元。其中,“稻鸭共生”面积4.4 万亩、“稻蛙共生”面积0.81 万亩、“稻鳖共生”面积1.8万亩,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位。目前,杭州已有440 余家主体主动参与综合种养。全年预计综合种养模式可带动杭州农户累计增收2.5 亿元以上。新型综合种养已经成为杭州在共富道路上的新助力,助推杭州市农业产业新发展。

瞄准产业需求,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杭州市农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面对人均耕地少且高度碎片化的现实问题,全市现有耕地仅183.61 万亩,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杭州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现有空间挖掘潜力,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是当前农业产业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杭州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内丰富的稻田资源,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加强宣传发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平原地区鼓励种粮大户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创建工程标准化、产区规模化、管理智能化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整体呈产业化推进;西部山区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整体谋划,因势利导,鼓励集中连片特色发展,实现小规模与大规模互补生产,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

谋划创新布局,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新集群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杭州市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依托科研院校,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推进优质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增强基地的苗种供应能力,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工程中水稻和水产良种的需求提供保障,推广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的稻渔生产模式,提升稻渔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等地为主的稻渔特色产业新集群。

杭州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培训交流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流程图、技术明白纸等技术资料,总结提炼了适合本地区推广应用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了评估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效果,杭州市还委托浙江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每亩水田的净收入增加了67.8%,每亩水田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了28.6%。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显著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每亩水田的化肥用量减少了32.4%,农药用量减少了53.6%,碳排放减少了49.2%。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社会效益显著好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每亩水田的农民满意度提高了36.2%,农民参与度提高了42.1%,农民知识水平提高了38.7%。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

目前,杭州市稻渔综合种养已形成了以稻鳖、稻虾、稻鱼、稻蛙为主的四大主导模式,以水田河蟹、水田田鸡等为特色的多个辅助模式。这些模式不仅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也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在技术模式方面,杭州市突出“绿色”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一方面,推广使用优质水产良种和水稻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推行有机肥为主、化肥农药双减的施肥用药方式,实现减量增效和减排增收。为了保障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质量和安全,杭州市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严格监管,保障稻渔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优质优价消费升级需求。

推动示范引领,蓄力谱写新篇章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先行者和示范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近年来,杭州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规划布局、技术支撑、资金扶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示范带动、技术集成、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稻渔共生、稻渔共赢”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培育了一批稻渔综合种养的新型主体和新型基地,打造了一批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形成了一批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示范引领。

促进农渔产业要素共享,在2022年实施1.17万亩综合种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双非”转“双赢”,助力稳产保供、稳粮增收。截至2023年7月7日,全市共发展综合种养面积10.67 万亩,较上年增加了9.5 万亩,其中稻渔模式5.12 万亩、稻鸭模式4.55 万亩、稻渔鸭模式1 万亩,建设基地408 个;在全省率先市域推广稻鸭综合种养模式,稻鸭、稻鳖、稻蛙规模均位列全省第一。发展综合种养面积万亩以上的区、县(市)有5 个,其中富阳区25012 亩、余杭区23125 亩、桐庐县15125 亩、萧山区11040 亩、建德市10590 亩。这些地区的稻渔产品不仅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称号和奖项。杭州市稻渔特色产业新集群的成功建设,为推动杭州市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杭州市将继续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继续坚持共富的理念,推动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为建设创新杭州、美丽杭州、幸福杭州作出贡献。根据《杭州市农业绿色发展条例》,到2025 年,全市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要达到15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30%;到2030 年,全市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要达到20 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40%。同时,杭州市将加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打造杭州市稻渔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和质量追溯体系,开展稻渔产品的展销、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杭州市稻渔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蓄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水田种养杭州市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