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性等(3则)

2023-11-25 02:23
浙江人大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切口监督建设

不断增强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性

徐恒潮

实践中发现,只要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同心协力、勇于探索、寻求突破,人大监督工作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坚持问题导向,把百姓“微需求”作为人大监督着力点。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解决多少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标准。发现问题是第一环节,也是监督的重要着力点。要发挥人大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善于发现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把群众反映强烈合理的“微需求”变成工作的“小切口”。通过“小切口”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群众的民生关切得到积极回应,政府的亲民为民之风更加优化,民生服务品质实现有效提升。

坚持民主导向,把群众“真智慧”作为人大监督突破点。从群众的“金点子”,到代表的好建议,再转化为政府的硬举措,这一过程中有代表走访群众的用心用情,有部门联系代表的常来常往,有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的久久为功。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民生关切作为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坚持实效导向,把真正“解难题”作为人大监督关键点。推动政府及部门办理落实好人大监督意见,必须实实在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讲究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中,与政府及部门一起去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要加强跟踪监督,以闭环的监督理念、刚性的监督手段推动“小切口”落实落地,防止工作打滑空转。对于看准的“小切口”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地抓下去,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坚持价值导向,把聚焦“小切口”作为人大工作新支点。要激励人大代表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出更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并推动议案建议得到高质量的落实和办理。要激励人大干部以聚焦“小切口”为契机,坚定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价值导向,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各项工作实效。要激励政府勇于探索创新,打造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彰显民生温度。

(作者系建德市人大办工作人员)

“软硬兼施”建好和美乡村

陈 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省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央财办等部门前不久也印发通知,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多年来,浙江省内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面貌实现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沧桑巨变,万千美丽乡村得以造就,成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成功典范。

和美乡村并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它既要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软件硬件同步推进”的方略。

在硬件上,要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结合各地实际,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特别是要补齐农村交通、电力、通信、水源、供水、灌溉设施、防汛抗旱及供水保障、物流骨干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有效治理,逐步推进物流、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在此基础上,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完善“交通+旅游”融合路段的沿线服务设施,发展“路衍经济”。在有条件的地方,做优乡村物流网络,形成覆盖城乡、联通国内外的冷链物流网络。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乡村产业搭上电商“快车”。中新社/图

在软件上,要着力培育和巩固乡村文明新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并成为价值追求。和美乡村建设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着力形成乡村文明风尚,引导村民培育并传承家和万事兴的伦理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尊老爱幼的家风家训、团结互助的乡风民风,不断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契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业大放异彩。

还应努力推动各类资源下沉,着力加强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可立足现有网络,借助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把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统筹起来,充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做到在农业生产方面顺应山水、和于四时,在乡村生活中人心和善、以和为贵。

城市有爱无“碍”更有温度

伍里川

“无障碍”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令无障碍环境建设更添法治保障力量,也开启了城市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高度”的新局面。无疑,被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赋予重任的杭州,有理由通过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的发力,展现样本意义。

一连串数字足以说明杭州在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出行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据报道,三年以来,杭州改造提升14 万个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对亚运场馆、亚运村、定点酒店以及机场、地铁、火车站等1800 多个项目开展竣工前体验督导;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21 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 万户……

这些设施,从点到面,从一个领域到全领域,“铺陈”出一个城市满满的善意和暖意。它们的出现和普及,既能满足赛会之需,以“无声的语言”为参赛运动员和相关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能在“后亚运”时代中,继续发挥作用,造福于这个城市的市民和游客。

众所周知,残疾人容易在城市生活中遭遇细节上的挑战。聚焦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无障碍需求者”的痛点和难点,以全要素、全体系的视野,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好,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杭州下足了功夫。

同时,杭州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还有升级、补漏的考虑。改善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是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重要一环。为此,杭州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可提供无障碍交通出行、24 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观影、生活、检察院无障碍公益诉讼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有效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等问题。

总之,打造无障碍环境,要从人的感受出发,以硬件和软件的系统性建设为要旨,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在这个命题上,杭州行稳致远,展示了独特的风采。

猜你喜欢
切口监督建设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