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2023-11-26 05:59王芳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乐团排练

王芳颖 刘 瑾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引言

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已有400 多年,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持续吸收多元音乐文化,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同时又始终坚持着鲜明的特性,深受民众喜爱与热爱。将广东音乐融入高校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及文化自信。对此,需要高校深入探索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的路径。

一、广东音乐的现状

广东音乐这一乐种以五件乐器为主,主要的演奏风格是温柔流畅、轻盈清新的,极具轻柔华美、温婉动听的岭南特色,属于我国传统地方乐曲流派之一。广东音乐自古以来就深受人民喜爱与欢迎,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目前广东音乐主要在我国东南地区岭南一带流行,流行范围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府方言地区以及两广白话地区,已经历经400 多年的发展[1]。我国很多民众都非常喜欢这种轻盈悠扬的曲风,所以当前广东音乐在我国大江南北地区都广为流传,而且在华人逐渐向世界范围内移民过程中,也将广东音乐带到世界各地。岭南画派、粤剧以及广东音乐在文艺界被称作是岭南三大艺术瑰宝,艺术地位极高。

至今依旧活跃的广东音乐属于民间音乐的一种,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传承和保护,所以,要积极探索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二、广东音乐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促进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可使学生们受到广东音乐文化的熏陶,并使其感受当前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使学生加深民族文化的认知度,有效增强其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另外,将广东音乐引入高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使高校的音乐教育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切实提升美育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力

在高校教育中引入广东音乐,并结合广东音乐文化加强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艺术美和现实美。而且高校围绕广东音乐进行美育品牌项目建设以及课程开发,可使学生和地方音乐近距离的接触,从而对广东音乐加深感性认识,深化理解与把握广东音乐所蕴含的美学意境,在掌握地方传统音乐精髓基础上,不断提升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并基于对广东音乐的了解和热爱,更自主自觉地推广与传播广东音乐文化[3]。而且在高校教育中引入广东音乐,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审美教育路径,学生在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过程中,也有助于升华其人性品格,促进其审美及人文素养提升。

(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积极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并针对广东音乐举行一系列非遗展演活动,比如在校园中举办广东音乐赏析会以及广东音乐专题讲座等,可通过演奏示范、现场讲解以及交流互动等形式,使学生亲眼观看、亲身参与广东音乐,零距离地感受广东音乐文化魅力,多元化的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广东音乐学习兴趣,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使学生在多方因素调动下更积极地传承广东音乐文化,弘扬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师生都对广东音乐文化加深认同感,自觉创新与传承,使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元,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开设广东音乐课程

其一,要针对广东音乐开设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更广泛的认识与更深刻地了解广东音乐理论。广东音乐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广东音乐发展史以及发展现状,使学生了解此乐种的风格特点、基本调式、特色乐器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广东音乐本土化特色和多元化的促使广东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泛、深入的在大学课堂当中推广。

其二,要针对广东音乐开设技能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广东音乐演奏能力,经任课教师专业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多样化的技能训练活动,使其在掌握广东音乐演奏基本技能基础上,促进文化传承及创新发展。技能课程开设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乐曲韵味感知能力、演奏技巧以及多声部合奏技能,同时要为学生深入讲解广东音乐相关名曲的独特演奏技法,促使学生不断提升作品分析及处理能力。

其三,可设置实践课程。高校在引入广东音乐过程中,可在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设置基础上,创新设置实践课程,促进教学改革,突破年级壁垒,主要选择曲目课程教学形式,重点教学内容是围绕某首音乐作品进行排练,使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基于自身专长与兴趣选修实践曲目,以打破原年级以及班级的编制,基于曲目重新构建教学班。高校围绕广东音乐构建集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广泛、深入地感知与传习广东音乐,并围绕广东音乐的特色创新高校音乐教学新模式。

(二)打造广东音乐乐团

一方面,可建立民乐团。比如高校可在音乐舞蹈学院建立民乐团,基于我国传统管弦乐队相关乐器,分别组建拉弦组、管乐组、弹拨乐组以及打击乐组。民乐团建立之初,民乐学生可能比较少,可先建立小乐队,并基于现有乐器针对性的选曲排练。后期高校可逐渐增加资本、人力及物力等投入,使民乐团规模日渐扩大,并使成员人数逐渐增加,还要齐全地配备乐器种类,像大提琴、高胡等乐器。通过民乐团的建立,可为多元化的演奏广东音乐合奏乐曲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高校民乐团可根据广东音乐的风格特色塑造乐团形象。比如民乐团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以推广与传播广东音乐为目标编排多类曲目题材的广东音乐作品,并重新编配演奏乐曲,深入挖掘广东音乐极具特色的乐曲音色,并充分发挥音色特征,联合通过复调性、横向、多线条等写作形式编排,演奏中也选择多种组合形式。比如民乐团可打造由高胡所领奏的一些合奏作品,像《步步高》《月圆曲》《柳浪闻莺》《醒狮》等,也可通过五架头等组合方式排练《娱乐升平》《雨打芭蕉》等作品,或者以椰胡、洞箫、古筝三重奏的方式排练《春与荔枝湾》等作品,或通过独奏形式排练《思念》《鸟投林》等作品,也可通过女子弦乐组合的形式排练《粤乐三章》《春满羊城》等作品。民乐团经过不断实践与排练,可打造出一大批高质量广东音乐节目,高校要联合当地或全国其他地区为民乐团提供展示排练成果的舞台,比如可组织学校民乐团参与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使高校师生走出校门到其他高校演出,使更多学校及学生感受传统岭南音乐的魅力,受到音乐文化的滋养。高校学生通过参与民乐团,并积极排练多种广东音乐曲目,可有效提升舞台表演能力,促进广东音乐在校内外的传承与发展。

(三)深化广东音乐研究

一方面,高校师生可联合深入研究广东音乐。比如高校可专门建立广东音乐研究项目组,组内成员主要为一线教师以及广东音乐研究者,小组成员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传授广东音乐相关基础知识,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深化研究广东音乐。

另一方面,可专门针对广东音乐进行教材编写。因为教材在实践教学中属于重要依据,教材也是达到教学目标、满足课程标准的关键基础,由于既有的广东音乐书籍当中主要是编订部分名曲乐谱或专门研究某个乐种,理论性比较弱,而且有较多重复性内容,不具备综合性以及系统性,基本很难达到高校广东音乐课程教材编写与使用标准。

(四)建立广东音乐师资队伍

高校在推进广东音乐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可邀请国家级以及区级的广东音乐非遗传承人和高校民乐教师联合建立结构合理并且稳定的广东音乐校内活态传承项目教师队伍。校内专业教师其教学经验丰富,而非遗传承人对广东音乐更加了解,所掌握的技能与基础更加扎实,双方联合可进一步强化广东音乐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可定期邀请国家级广东音乐传承人对校内广东音乐乐团等的排练工作进行指导。高校还可引导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和广东音乐有关的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广东音乐进行系统化梳理、总结、交流、反思及实践等,助力教师成长,逐渐发展成广东音乐教研骨干力量,并积极在育人实践中应用研究成果。

高校在传承以及发展广东音乐过程中,容易面临曲目有限、风格多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传承效果与目标。所以,高校要注意和民间艺人加强无障碍联系,一方面可邀请民间广东音乐艺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弥补高校音乐教师“照葫芦画瓢”的教学缺陷,并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广东音乐民间艺人的机会,使民间艺人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可邀请广东音乐民间艺人参与到学校文化艺术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对民间班社演出进行现场观摩过程中获得直观感受,并准确解读广东音乐的神、形、声、像等要素,充分感受广东音乐艺术魅力。

(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为在高校更有力的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育人价值,高校还要基于广东音乐文化教学、培训、研究及交流等要求,打造优秀的广东音乐教学实践基地,设置专业的广府文化体验室、民族器乐训练室、茶艺室、书法室、合唱室、舞蹈室等教室以及人员容纳量大的演艺大厅。此外,高校还要充足的配备教学设施,包括中胡、笛子、琵琶、椰胡、扬琴、高胡等广东音乐五架头乐器还有多架古筝。通过打造固定的广东音乐教学及训练基地,可为高校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提供有力保障。

(六)建设广东音乐资源库

高校还要深入挖掘、广泛收集以及系统化的整理大量广东音乐资源,基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构建广东音乐资源库。高校要针对广东音乐资源建立选材标准,还要积极深入到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和其他相关音乐场所等,集合相关资源打造广东音乐微课。微课内容要涵盖广东音乐文化、历史、名曲、乐器演奏技法等,弥补传统口传身教教学方式的弊端,通过微课形式,以专题网站、线上课程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广东音乐相关知识,有效拓展广东音乐的传播渠道,以更高效、深层的传承广东音乐非遗文化,不断探索与创新广东音乐资源保护路径,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

(七)校地联合建设广东音乐实践基地

高校可基于针对广东音乐建立的一系列特色课程,专门打造校内传承基地,并由非遗传承人带头在学校成立广东音乐大师工作室,以期在广东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主导作用。同时,高校美育教师也要积极拜非遗传承人为老师,以传帮带的方式不断提升美育教师教学能力,强化高校本身的广东音乐师资力量。此外,还要搭建高校教育和广东音乐传承相对接的平台,以加快非遗进高校进程,推进广东音乐保护与传承。高校还要基于第二课堂建立美育浸润计划,使广东音乐不断增强艺术影响力,在高校拓展广东音乐传承路径、促进非遗文化发展过程中,使城市文化更加活跃。

四、结语

高校引进广东音乐,是促进这一非遗传承及发展的关键路径。高校在传承及发展广东音乐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广东音乐当前发展现状以及广东音乐在高校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广东音乐开设系统化课程,积极打造广东音乐乐团,并对广东音乐加深研究,还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打造广东音乐资源库,并在校地联合基础上搭建广东音乐实践基地,有力推动广东音乐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乐团排练
舞动未来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