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2023-11-27 10:37杨青YANGQing
价值工程 2023年32期
关键词:岩层路线高速公路

杨青 YANG Qing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0 引言

路线设计是高速公路项目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路线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工期、造价等[1]。特别是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时,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时常会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岩溶等地质灾害,所以路线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安全因素,注意避让地质灾害高发区,才能为高速公路建成后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山区,采取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7m,行车道宽度3.75m,中央分隔带宽度3m,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2 水文地质概况

2.1 工程地质情况

该项目途径地段地貌主要为中山和低山山地,且项目路线范围内的地势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大多呈西南向展布,最高处海拔高程为1502m,最低处海拔高程约150m。路线工程区域内岩层分布情况(由老至新)为:元古代板溪群岩层、新元古代震旦系(Z)岩层、寒武系(∈)岩层、奥陶系(O)岩层、志留系(S)岩层、泥盆系(D)岩层、二迭系(P)岩层、三迭系(T)岩层、白垩系(K)岩层、第四纪全新统(Qh)岩层。其中路线主要经过岩层为奥陶系(O)岩层及三迭系(T)岩层。

2.2 水文情况

经现场勘察可知,项目影响区域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四种,其中属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分布最为广泛,赋存于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层中,平均泉流量为54.73~226.0L/s,泉水流量比较大,整体水质良好,对高速公路无明显不良影响。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砾石层,泉流量多<0.1L/s,水量属中等,现场钻孔检测单位涌水量为0.23~2.3L/s·m。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分布于白垩系岩层中,泉流量为0.01~0.05L/s。

2.3 不良工程地质情况

该项目区域内地势陡峻,高差大,多断裂、褶皱发育,河流及冲沟十分发育。植被覆盖率达78%,以林地为主,植被条件比较好。但是由于当地人过度砍伐,使原生态植被受到很大破坏,再加上其他筑路工程、隧道工程等的影响,导致项目区域内不良工程地质发育,且地质灾害类型比较多。经现场调查发现崩塌有8 处、滑坡有22 处、泥石流有5 处、岩溶有21 处、矿山采空区1 处,增大了该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的风险。

3 路线设计

为降低地质灾害对该高速公路项目的影响,在综合考虑项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矿产资源分布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上,遵循安全、经济等原则进行路线设计[3-4],初步设计两个方案,具体如下:

3.1 K 线方案

K 线方案总长度为47.60km,起止桩号为AK70+000~AK115+606,该路线方案沿线海拔为480~790m,地形起伏较大,山脊线不明显,且沿线岩层产状变化比较大,倾角23°~60°,跟K 线路呈大角度相交。不良地质以地下暗沟、溶洞、崩塌、岩块滑落等为主。

3.2 A 线方案

A 线方案总长度为51.25km,起止桩号为K73+475~K121+260。该路线方案沿线海拔为490~780m,地形起伏较大,山脊线不明显,且沿线岩层产状变化比较大,倾角25°~65°,跟A 线路呈大角度相交。该路线开挖及施工中需重点关注崩塌、地下溶洞、地下河等问题。路线设计图见图1 所示。

图1 路线设计图

4 方案比选

为在K 线方案及A 线方案中选出最优路线方案,对两种方案优劣、工程规模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5]。

4.1 路线方案优劣对比

为验证K 线方案及A 线方案的优劣,从两种方案沿线的地貌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水文条件、不良地质、路网构造、对当地经济拉动、环境保护8 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所示。

表1 两种路线方案优劣对比结果

通过表1 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在地貌条件、构造条件、水文条件、不良地质条件及环保效益5 个方面,K 线方案要优于A 线方案;而在岩性条件、路网构造及对当地经济拉动三个方面两个方案是相当的。由此可见,K 线方案比较合适。

4.2 工程规模对比

为进一步确定K 线方案与A 线方案的适用性,从路线长度、占用土地数量、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交叉工程、连线工程及预计总体投资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对比,具体结果见表2 所示。

表2 两种方案工程规模对比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在工程规模上,A 路线方案总长度为51.25km,预计总投资约为62.05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12107.31 万元。K 路线方案总体长度为47.60km,预计总体投资约为50.26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为10558.82 万元,并且相比来说,K 路线方案不用建设特大桥梁,隧道数量也比较少。所以整体上K 路线方案的工程规模及总体投资均低于A 路线方案,故K 路线方案比较合适。

4.3 方案评价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路线设计中,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质灾害、建设规模及投资造价等对路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采取打分制对A 路线方案及K 路线方案进行打分,分数为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1 分最差,5 分最优,最终评分最高者就是最优方案。两种方案评分结果见表3 所示。

表3 两种方案评分结果

从表3 中可知,K 路线方案的总评分为46 分,高于A路线方案的33 分,且在经济拉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方面,K 路线方案评分也均高于A 路线方案,说明K 路线方案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因此,最终选择采用K 路线方案进行施工。

5 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项目通过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经济性、社会性及环保性等方面对K 路线方案及A 路线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K 路线方案为最优方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山区高速公路项目路线设计中,要基于项目影响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从经济性、社会性及环保性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路线,并进行综合比选,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项目的影响,并为项目高效优质建设及后期长久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岩层路线高速公路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画路线
找路线
高速公路与PPP
三喷两锚一注浆+U型钢联合支护在松软岩层中的应用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公乌素矿1604工作面覆岩关键层的判定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