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CBA的危机公关中学到什么

2023-11-27 05:59张牧之
电子竞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国篮协罚单公关

文 张牧之

4 月14 日晚,CBA 季后赛12 进8 第三场,上海久事队主场迎战苏州肯帝亚队的比赛,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 分30 秒的时间里,上演了可能是CBA 历史上最荒唐的一幕。比分领先的江苏队,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接连出现低级失误,最终将出线权拱手让给了上海队。

比赛结束后,“CBA 假球”等相关话题迅速登顶微博热搜榜,舆论开始发酵。三个小时后,CBA 联赛官方微博在15 日凌晨1 点做出回应,称中国篮协已在第一时间责成中篮联(以下简称CBA 公司)查明情况。

据有关媒体报道,15 日一早,上海、苏州两家俱乐部管理层先后赶往北京,接受中国篮协的询问并配合调查。

17 日上午10 点,中国篮协召开媒体通气会,在会上公布了对于上海久事队和苏州肯帝亚队的处罚决定。经中国篮协纪律与道德委员会查核,认定上海久事队在12 进8 第二场比赛消极比赛情况属实,认定苏州肯帝亚队在12进8 第三场比赛消极比赛情况属实。两队的行为严重违反体育运动精神。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 月8 日消息,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将在近日对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机动巡视。考虑到中国体育系统当下的反腐背景,上海队与苏州队的这场比赛,毫无疑问是CBA 近20 年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负面舆情。

但事后看来,中国篮协和CBA 联赛却很好地化解掉了这次危机,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危机公关能够称得上是中国体育界的一个范例。

首先是这次事件处理的时间周期,对于危机公关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速度第一”。从传播学的角度,事件发生的12-24 小时内,是消息传播最快、公众最渴望权威信息的时段。

尽管比赛结束已是14 日晚10 点,但在距离比赛结束后三小时,CBA 和中国篮协针对公众质疑迅速做出回应。而到了第二天一早,俱乐部相关责任人便已前往篮协报到,并配合调查。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接受采访时,用“沉痛”二字定义了过去的一个周末,但也仅仅是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中国篮协和CBA 便将基本事实查明,并依照相关管理规定,开出了篮协历史上最重磅的一纸罚单。

其次是对于此次事件的定性和处罚依据明晰。在17日上午的通气会上,CBA 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雄则对两队消极比赛的判定做出了解释。“简单来讲,消极比赛是指一方或双方为特定目的而违背求胜原则的行为,是一种利用规则策略性地放弃比赛的行为。”此次篮协的罚单,针对的并不单纯只是两队的第三场比赛,同样还涉及到第二场江苏队主场的比赛,最终两场比赛均被定义为消极比赛。

在篮协的公告中,明确提到了做出处罚的依据。《中国篮球协会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第三十三条和《2022-2023 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纪律准则》第八十一条为篮协的处罚量刑提供了规定层面的参照和保障。《纪律准则》明确写到,中篮联有权对被认定为消极比赛的俱乐部、教练组成员或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事件处理的主体明确,是篮协此次危机公关第三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参与消极比赛的队员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作为负有领导责任的俱乐部、总经理和主教练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在通气会的最后,姚主席表示,“对于体育比赛来说,最重要的是信誉,甚至不是能力。”也正是因为此次事件在社会舆论层面影响恶劣,严重伤害了CBA 联赛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篮协才要依照相关规定对涉事双方做出顶格处罚。此番姚主席的表态和篮协的重磅罚单,同样向公众传达出篮协对于处理消极比赛的坚决态度,帮助篮协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公众形象。

在过往的电竞赛事中,也出现过类似消极比赛的例子。只是对于同样的事件,电竞联盟的处理却往往很难平息众怒。如果对标篮协和CBA 公司的处理方式,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电竞联盟在处置舆情时回应是否足够迅速;针对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否采取了正面回应的态度;处罚的量刑标准是否有据可依,处罚力度又是否恰如其分,不会过分轻纵同时又不会过于严苛;处罚的主体是否恰当,选手、教练员、管理层和俱乐部在整个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赛事的规章制度中是否有严格的划分。

拿着篮协和CBA 公司的处理范本,再来回头审视自己,如果电竞行业出现了类似的重大舆情时,我们是否能做得像篮协一样好?

猜你喜欢
中国篮协罚单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两张“复杂”的交通罚单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姚明新身份:CBA董事长
愚人节里的假罚单
“个人消防罚单”,开得好!
奔驰女车主自贴罚单躲处罚被拘13天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