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惜春词艺术手法探究

2023-11-27 05:25袁宗芳涂玉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蒋捷杨花柳絮

袁宗芳 涂玉

蒋捷,现存诗词共计93首又1阕,收录于《竹山词》中。惜春词是词人为惋惜春天所作,共计16首,约占《竹山词》所有词篇数量的17%,对呈现词人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状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丰富独特的意象

蒋捷的词包含大量的意象,涉及植物、动物、风霜雨雪等多种类别,这种运用在他的惜春词中也有所体现。在16首惜春词中,他大约描写了150种意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花、风、柳,花意象出现了26次,风意象出现了13次,柳意象出现了11次。他所写的花包括梅花、杨花、桃花、琼花、桐花、牡丹、蔷薇等,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梅花,共有4次。一是《最高楼·催春》:“悠悠不趁梅花到,匆匆枉带柳花飞。”梅花开的时候天气尚未回暖,可是很快又要到柳絮纷飞的暮春时节。这里提到“梅花”,是用梅花来指初春时节,也用梅花来指时光流逝之快,告诫人们要珍惜美好而短暂的春日。二是《解佩令·春》:“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中国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一番春风吹,一番春花开,二十四节气中,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的一百二十天里,每隔五天便有一番花开,每节有三番花开,从“梅花”绽放到“楝花”凋零共有二十四番花信风吹二十四番花开。这里的“梅花风”是时间的代表,以梅花作为一番花开的代表,可见梅花在古人心中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里写到的梅花是以表达时光流逝之快。三是《昭君怨·卖花人》:“问道买梅花?买桃花?”梅花是春日美好事物的象征,词人通过丫鬟询问小姐该买梅花还是桃花,这样引人遐思的问句收尾,展现了少女们对美好春光和青春生命的热爱之情。四是《步蟾宫·春景》:“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一饷”指的是一段时间,词人斜倚着观赏了一段时间的红梅,可见词人对于红梅的喜爱。红梅是春日的代表之物,也可见词人对于春日的热爱,也展现了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出现较多的是风意象,共出现了13次。对于其运用的方式,词人既有一笔带过,也有细致刻畫,将暖风、东风、二十四风等形式详尽表达,其中写东风最多。东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一般指春风或者指代春天,东风的到来也象征着美好春日的来临,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除此之外,东风也是一种悲凉的象征,因为春风吹落百花象征着美好的春日正在消逝,东风吹也象征着一种饱受摧残的处境。在蒋捷惜春词里,东风意象共出现了4次,分别是《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中的“云隘东风藏不尽,吹艳生香万壑。又散入、汀蘅洲药”,《祝英台(次韵)》中的“几回传语东风,将愁吹去,怎奈向、东风不管”,《白苧》中的“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应天长(次清真韵)》中的“柳湖载酒,梅墅赊棋,东风袖里寒色”。这里的“东风”被词人作为春天典型意象来写,词人赋予了东风以人格化。东风是具有强大的能力的,既能够将花香吹遍千山万壑,也能够将愁绪吹散,不只如此,如果吹得猛烈,还会影响花开。可东风又是冷酷的,它并不愿将词人的愁绪吹去,甚至给他的袖子里带来寒意。东风是词人心里的渴望与期盼,词人渴望东风到来后一切将变得美好起来。而实际上东风是现实的一潭冷水,反而使词人遭受着困境。词人作品里的“东风”无疑是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更多地呈现着一种对立状态。

词人所写的柳包括杨花、垂杨、柳条、柳花、柳絮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杨”通常指的是“柳”。“杨花”在《辞源》里的解释为柳絮。而“柳花”一是指柳树开的花,二也是指柳絮。并且,词人所写的杨花、柳花、柳絮都是动态的,所以词人所写的杨花、柳花、柳絮都是同一种东西。蒋捷惜春词中的柳絮具有隐喻和象征作用,如《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中的“芳景三分才过二,便绿阴、门巷杨花落”,《最高楼·催春》中的“悠悠不趁梅花到,匆匆枉带柳花飞”,“杨花落”“柳花飞”都隐喻和象征时光流逝。《粉蝶儿·残春》中的“奈匆匆、催他柳绵狂纵”,“柳绵”也是指的柳絮,隐喻和象征的是暮春时节。蒋捷惜春词中的柳絮也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蒋捷惜春词中的柳条同样具有隐喻和象征的作用,如《恋绣衾》中的“被柳线、低萦鬓,绀云垂、钗凤半横”。词中的“柳线”指的是柳条,因为其细长的形状如线而被这样称呼。这里的“柳线”隐喻愁绪,明写女子被柳线弄乱了头发,其实是指女子被愁绪弄乱了心。柳具有纤弱之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被用来比喻女性的身材,蒋捷惜春词中同样有这样的运用。再如,《白苧》中的“蝶花边,近来重见,身学垂杨瘦削”,就将女子瘦削的身材比作垂杨,形象而生动,抓住了柳树和女子共同的特征。同时,柳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清雅之物,爱柳者甚多,陶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蒋捷惜春词中写了大量的柳,将柳与湖、楼等意象相结合,营造了闲适清雅的环境,展现了词人热爱自然和淡然自怡的生活情趣。例如,《都绛春·春愁怎画》中的“在底处、垂杨楼下”,《祝英台(次韵)》中的“柳边楼,花下馆”,《应天长(次清真韵)》中的“柳湖载酒,梅墅赊棋,东风袖里寒色”,这些对于清雅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蒋捷《竹山词》清淡自然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柳”在字音上与“留”相似,所以古代人作诗词常用“柳”来表示惜别、怀人。蒋捷惜春词如《永遇乐·绿阴》《都绛春·春愁怎画》《祝英台(次韵)》这些以怀人为主题的篇目也同样运用了“柳”这一意象。

除了花、风、柳这三种意象之外,蒋捷惜春词还写了较多的帘、莺、窗等意象。他所写的帘包括帘幕、重帘、绣帘、帘衣,也包括罗幕(丝织品做成的帘幕)。例如,《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中的“宝钗楼上围帘幕”,《喜迁莺·暮春》中的“水暖成纹,云晴生影,双燕又窥帘幕”,《都绛春·春愁怎画》中的“细雨院深,淡月廊斜重帘挂”,《最高楼·催春》中的“软尘巷陌青油幰,重帘深院画罗衣”,《祝英台(次韵)》中的“柳边楼,花下馆。低卷绣帘半。帘外天丝,扰扰似情乱”,《白苧》中的“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步蟾宫·春景》中的“濛濛月在帘衣上”,等等。“帘”指的是用布、竹子、珠子等材料制成的具有遮挡作用的器物,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蒋捷惜春词中写到“帘”这一意象,可以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帘”是一种用来遮挡的东西,其被写入词中后,使词增加了一种遮掩阻挡的压迫感,更有利于抒发词人清冷悲凉之情。词人也常将“帘”写入女子春愁的词篇中,这又使“帘”具有了怀人的意义。总的来说,蒋捷惜春词中的意象众多而各具内涵,寄托着蒋捷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着蒋捷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也是形成蒋捷独特词风的重要原因。

二、清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蒋捷词以清淡自然的风格见长,这种风格我们也可以在他所写的惜春词中感受到。形成他这种清淡自然的风格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即语言、写景、抒情。蒋捷惜春词语言平淡自然,写景清雅隽永,抒情也含蓄平和。

蒋捷写词善于白描,能够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勾勒出生动真实的画面,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最高楼·催春》中,词人就用简单素朴的语言催促春光早临,直接表达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在《昭君怨·卖花人》中,词人又用寥寥几句勾画了卖花人和买花人互动的画面,侧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蒋捷所写的景也十分的清雅隽永。他采用的多为淡月、暖风、翠阴、细雨、绿窗等比较幽静的意象,所形成的画面没有太强的冲突感。另外,他所写的场景也十分的清淡雅致,如柳湖、梅墅、花下馆、垂杨楼等。这样的意象的采用和场景的描写,使他的词形成了一种平淡而唯美、悲而不俗的意境。例如,《喜迁莺·暮春》中的“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飞落”,杨花为白色,且为几片,画面唯美而自然。以此写景结束全篇,使整首词拥有了一种隽永的悲伤氛围和含蓄的平和意境。

蒋捷词平淡自然的风格也可以表现在他的抒情上面。蒋捷身处宋元交替的动荡时代,自身遭遇坎坷颇多。与他拥有着相似境遇的诗人杜甫创作了大量沉郁顿挫的诗篇,直抒胸臆地展现了他的爱国热情。而蒋捷的抒情较为隐蔽,在他的惜春词中很少有直抒胸臆的词句,更多地是一种哀怨,这种方式的书写形成了他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感慨自身境遇、感叹时光易逝、伤别怀人的词,这些词所抒发的情感都较为平和,没有激烈的情绪,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相融。在蒋捷惜春词中就写了较多将春日之景与女子怀人之情相结合的词篇,如《都絳春·春愁怎画》就将暮春衰落之景与女子怀人之愁相融合。

三、精湛细琢的笔法

在写景这一方面,蒋捷还喜欢以景开头和以景结尾,如《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以“雁屿晴岚薄”开头,《永遇乐·绿阴》以“清逼池亭,润侵山阁,雪气凝聚”开头和以“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结尾,《喜迁莺·暮春》以“游丝纤弱”开头和以“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飞落”结尾,《祝英台(次韵)》以“柳边楼,花下馆”开头,《一剪梅·舟过吴江》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结尾,《步蟾宫·春景》以“玉窗掣锁香云涨”开头,《秋夜雨》以“金衣露湿莺喉噎”开头。这种写法有利于意境的营造,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诗意蕴深长。

从写作方法上来看,蒋捷惜春词中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一是今昔对比。蒋捷在惜春词中常对过去初春之盛景与今日暮春之衰景进行比较,突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和表达词人之悲。例如,《最高楼·催春》中的“悠悠不趁梅花到,匆匆枉带柳花飞”,梅花开的时候天气还没有回暖,而今已经是柳絮纷飞的暮春时节了,表达了时光匆匆之意;《粉蝶儿·残春》中的“燕怜晴,莺爱暖,一窗芳哄。奈匆匆、催他柳绵狂纵”,将初春热闹的春景与如今的柳絮纷飞的暮春之景作对比,同样表达时光之快,抒发及时行乐之情。二是颜色对比。蒋捷在惜春词中写了大量的颜色与意象相结合的词语,如绿窗、粉云、红裳、青壁、粉靥等,这样的结合使词中的景物更具有色彩感,画面更为生动。同时,蒋捷也将这种颜色描写运用到了对比上,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便写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一句也是蒋捷流传千古的名句。“红”与“绿”本来就是两种相对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的搭配和对比使得画面更为鲜明,也反衬了词人的愁绪。三是景与情的对比。蒋捷在惜春词中写了不少的乐景,而这样的乐景不一定抒发的全是乐情,有的乐景抒发的却是哀情,这就是景与情的对比。有这样对比的词篇,如《一剪梅·舟过吴江》《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都是通过写春日美好之景抒发词人悲凉之情,在这样乐景的反衬下,使得悲情更为浓烈。

蒋捷在惜春词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例如,《都绛春·春愁怎画》中的“正莺背带雪,酴醿花谢”,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酴醿花”比喻成“雪”,突出了“酴醿花”的颜色特征,形象而生动;《最高楼·催春》中的“倩黄莺,将我语,报春归”,此句用到了拟人手法,将“黄莺”拟人化,赋予了它“传语者”的角色,使词篇更为精彩,突出了词人对春光降临的渴望之情。

蒋捷在惜春词中运用了较多的借代手法。例如,《祝英台(次韵)》中的“知他蛾绿纤眉,鹅黄小袖,在何处、闲游闲玩”,这句中的“蛾绿纤眉”“鹅黄小袖”就运用了借代手法,用“蛾绿纤眉”“鹅黄小袖”来指代词中女主人的闺中女伴,突出了女伴的特征,使语言更具有形象性。

蒋捷在惜春词中运用了典故。例如,《永遇乐·绿阴》中的“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这句中的“争春旧馆”用到了《扬州府志》的典故。

蒋捷在惜春词中还运用了隐喻和象征手法,对于丰富其词的文采性具有重要作用,也使其词更加委婉而含蓄。

蒋捷在惜春词中还写了大量的香草。香草的运用源于《楚辞》,象征着词人的高洁。蒋捷写此意象,也展现着他高尚的追求。

蒋捷的《竹山词》继承了“黍离之悲”的主题,在词中将对自身遭遇的感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感叹相结合,广集各家之所长并融汇成自身之所长,用其独特的笔触铸就了豪迈与婉约并存的词风。这一点在蒋捷惜春词中也有很多的体现。蒋捷惜春词约占《竹山词》词篇数量的17%,研究蒋捷惜春词也是从一个点上展开去探究蒋捷的《竹山词》。蒋捷惜春词内涵丰富,艺术特征独特多样,体现了蒋捷《竹山词》的部分特征。蒋捷惜春词是词人感怀自身遭遇与感叹国家命运的一种重要载体,承载着词人众多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认识。

猜你喜欢
蒋捷杨花柳絮
风很大
《北京测绘》编委蒋捷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爱情抄底
杨花柳絮
《蒋捷·虞美人 听雨》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