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于世俗之上的精神世界

2023-11-27 21:46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卡尔维诺世俗作家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问(以下简称问):最近集中看了您一组散发在各个文学杂志上的关于卡尔维诺作品的点评解析,大多数时候,您都把卡尔维诺的文本解读成诗人或者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的隐喻,您觉得除了这个角度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解读方式?如果有,可能是什么角度?

残雪答(以下简称答):当然会有其他各种解读方式。我的解读从艺术的根源出发,揭示创造的规律,应该是最贴近作品的解读吧。解读就是阅读,有很多层次。我想,这类作品还可以从语言学、哲学等角度去解释吧。但如果从社会学、性别学的角度去解释,就显然是离题太远了。卡尔维诺所关心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问:卡尔维诺的什么特质激发了您如此浓烈的研究兴趣?在您的解析中也总是充满了对创作状态、创作过程的理性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您有一些什么收获?研究卡尔维诺将对您的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他的作品是继卡夫卡之后最伟大的作品。由于我关心的领域与他相似,我才会有如此激情去不断解读。他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在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他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产生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卡夫卡。现在我来读他的作品,我一边读一边写作,感到自己在创作中眼界更为开阔了,灵感源源不断。先辈作家的经典作品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更为自由地建立起我们的精神世界。

问:卡尔维诺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一部(篇)?或者拣您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篇目谈谈不同的阅读体验。

答: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宇宙连环图》,还有《零时间》和《困难的爱》。后两部国内还没有翻译。他的这些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作品,它们都是描述作者本人在创作中的痛苦与欢乐的,其手法的高超无人能企及。

问:您在点评《在空墓穴的周围》的时候,提到一句“精神脱离了世俗就会萎缩”,可是大多数普通读者可能会觉得,无论是您早期的作品还是现在的作品,离世俗生活都是很遥远的。您认为您的作品中的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的联系是什么?在您的创作中,您又是怎样保持精神和世俗的沟通关系?

答:如果如你说的那样,大多数读者认为我的作品離世俗很遥远,那就是大多数读者还没能进入到深层次的阅读吧。在我看来只有那些酷爱世俗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极为空灵的作品来。世俗与精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不爱世俗的作家,他或她的作品肯定空灵不到哪里去,多半会是很快就退化,成为那种唠唠叨叨的纠缠不清的东西。爱世俗就是爱生命,我用我的生命力的喷发来支撑我的精神世界。我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幸福,当然也有痛苦,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必然要承受的。

问:《寒冬夜行人》第八章“西拉·弗兰奈里日记选”中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作家之间的不同状态,以及他们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您认为您是一个什么状态的作家?您希望您的读者以什么状态来阅读您的作品?

答:我是一个什么状态的作家?我是卡尔维诺描述的那几种作家之总和。大概他自己也如此吧。我认为最好的作家都应该是如此,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他所描述的骗子翻译家马拉纳是我最欣赏的,那个人是创造中的核心,一切的灵感都是由他所激起。没有他,艺术不可能发展。我希望我的青年读者在阅读我的作品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即,已经进行过一段时期的现代主义艺术方面的训练。还有就是,一篇文章往往要读5到10遍。这也是我的阅读经验。

问:您现在怎样定义先锋文学?您认为先锋文学创作的现状和未来如何?

答:我认为国内现在没有先锋文学。80年代产生了一些形式新颖的作品,但作家们学西方很不耐烦,深入不下去。我们的作家骨子里其实是极为傲慢,瞧不起西方经典的。大概与当年的乾隆皇帝差不多吧。现在几乎所有当红作家都认为回归中国传统是最好的出路。因为既可以畅销又可以得奖嘛。但也未必能长久畅销,青年读者已经对主流作家大大不满了。这是个好现象。

原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第12期

本栏责编  吴晓辉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小学毕业(即文革开始)即失学,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裁缝等与文学无关的工作。1985年1月首次发表小说,代表作品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赤脚医生》等。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小说成为美国、日本多所著名高校的文学教材,并多次收入世界优秀小说选集。她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

猜你喜欢
卡尔维诺世俗作家
作家的画
卡尔维诺的月球计划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卡尔维诺(素描)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小说终须是『寓言』——合说汪曾祺与卡尔维诺
不愿向世俗投降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世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