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给人启迪的世界遗产

2023-11-28 12:35陈培新
杭州 2023年18期
关键词:十景文化景观启迪

文 陈培新

西湖申遗成功已经12 年了。

2011 年6 月24 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5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肖奕叁/摄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杭州西湖作为一个湖泊类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西湖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西湖作为文化景观,首先是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能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其次是呈现了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再次是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西湖更应该被当作一个给人以启迪的地方,而非单纯的公园。”从一个单纯的旅游观光景点,到给人以启迪的世界遗产,这是杭州西湖在申遗时就得到充分评估的胜人一筹的优势所在,是国际有识之士对杭州西湖文化底蕴的充分认可,也是对杭州西湖文化传播的高标准要求。像西湖这样的湖泊世界上有不计其数,在中华大地上称之为西湖的湖泊曾经就有36处。

西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湖泊类文化遗产,成为现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为数不多的几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说明杭州西湖所特有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杭州西湖以建于南宋至清代的“西湖十景”及诸多历史遗迹为代表,体现中国传统园艺、绘画、诗词文化元素,还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对13世纪至20世纪东亚地区的园艺景观也有显著影响。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也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观最多;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观最美,因而杭州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杭州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是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它的文化和自然价值远远超越了国家界限。杭州西湖要成为一个给人以启迪的世界遗产,必须精心做好保护与传承西湖文化景观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文章。“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六大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

梳理一下杭州西湖的历史,从一个约2600多年前自然形成的瀉湖,到如今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东方名湖,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和治理的历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自公元前222年,秦在杭州地域设置了钱唐县开启杭州作为城市的历史,到东汉时期地方官华信筑海防大堤,钱塘江与西湖彻底分离。历经隋唐、南宋、元明清等漫长的历史时期,西湖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模样。杭州西湖岸线的变化与历史上杭州城市格局的变化紧密相连,杭州西湖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变化和丰富,与历代有识之士和具有人文情怀的官吏呕心经营是分不开的。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开凿六井,使得杭州人可以饮用西湖水,开启杭州人与西湖互动的历史。唐代杭州刺史、大诗人白居易筑白公堤,修闸拦湖、灌溉农田,开启杭州西湖景观设计的历史。

五代时钱镠王三次扩建杭州城,西湖得到常年维护,杭州城市与西湖的关系更加密切。北宋杭州太守、一代文豪苏轼疏浚西湖筑长堤,堤上建起拱桥六座,湖上立三塔,苏堤和三潭印月成为西湖十景。南宋临安知府、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与筹开浚西湖、筑赵公堤,让西湖与灵隐、天竺等寺庙的关系更为紧密。明代杭州郡守杨孟瑛疏浚西湖,修整苏堤、白堤,筑杨公堤,堤上设六桥,杨公堤和里六桥成西湖著名景观。明代钱塘县令杨万里在放生池北修筑外堤,建水上园林“小瀛洲”,开创西湖景观新类型。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刻碑建亭,确定“西湖十景”最佳观景点,“西湖十景”正式获皇家钦定。清代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将淤泥在小瀛洲北面堆筑“阮公墩”,“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最终形成。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景观得到全面恢复,改革开放以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更使杭州西湖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名湖,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这段苏轼当年为疏浚西湖向朝廷所呈《乞开杭州西湖状》中的话,最形象地说明了杭州城市与西湖的关系,说明了西湖保护与营建对于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杭州西湖要成为给人以启迪的世界遗产,就应该以世人包括外国人都能够意会的方式,传输西湖传统山水文化、杭州山水城市建设的理念,讲述西湖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锦上添花的人文景观和文史内涵。

杭州在进行新一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2021—2035)》的修编以及遗产区功能业态规划的提升时,已经着眼西湖未来保护与发展的长远考虑,以前瞻性视野来破解西湖保护的新问题和新诉求,谋划未来更加理想的城湖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杭州西湖要成为给人以启迪的世界遗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十景文化景观启迪
刘杨作品
大秦岭·山水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从“西湖十景”图彩绘瓷谈清代山水瓷画新风
人生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