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2023-11-29 03:51张婧晔
学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政大学

张婧晔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理想信仰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而理想信念则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民众安心乐业的精神支柱。青年一代“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的未来”。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大学生富有忧患意识、公仆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可看出其理想信念存在缺失或不坚定的现象。因此,只有重视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进行理想信念建设,才能将大学生培养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大学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理念陈旧,时代性不强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目标、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从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较为陈旧,一方面,未做到“以学生为本”。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都未意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本质是“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有不少思政课任课教师在讲授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时代故事等相关内容时很少与学生互动,他们并没有通过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识,一心只想着完成个人的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使得该项工作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另一方面,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现象、新思潮、新观念层出不穷,多数教师并未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一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增添一些贴合社会实际的理想信念案例和理论知识点。

(二)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内容单一,协调性弱

理想信念建设是大学思政教育领域的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尽管高校已经逐渐开始在课程体系中渗透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内容,但依然存在教育内容单一、协调性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内容未及时根据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更新,缺乏时代性[1]。虽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学校应当通过思政教育将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但由于高校在此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大学思政教育体系,加之这一措施的主体并不是只针对大学生,因此高校未能从内容上实施此举措,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内容只停留在个人理想和道德理想层面,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当下思政教材中的理想信念内容多,涉及面广但不够系统和全面。纵观当下高校的思政教材,有着独立的理想信念理论体系且被选入思政课堂的教材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党的优秀政治理论成果,也不知道该如何践行崇高的理想信念。最后,大学思政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太弱。按理说,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发展观等相关内容。可目前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并未做到这一点,其内容不新、不全也与其他内容间缺乏联系,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觉学习以及践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意识。

(三)理想信念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措施。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前的教学方式单一且落后,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掌握学情。大数据能够第一时间反映有关学生思政知识基础以及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学习和践行情况。但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并不注重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二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没有进行一种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截至目前,高校采用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即整堂课都在解读教材某一课的内容,这不仅是当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更是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亟须解决。尽管不少思政教师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加之理想信念内容偏理论,使得很多教师依旧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来实施理想信念教育[2]。

(四)大学生践行理想信念的意识与动力不足

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师经常是通过课堂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最大好处在于能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3]。但当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却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并践行。有一部分学生看似消化、理解了思想信念知识,但未做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大学生践行理想信念的意识与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自觉性差。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掌握理想信念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觉悟,从而立忠诚笃信之志。但事实上,能够利用课间以及业余时间学习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高深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无法有效运用党的理论成果来指导自身的言行。其次,行动能力差。不少学生虽然十分认可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但其不知道如何践行,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但当现实生活中遇见二者冲突的情况,一些学生仍旧会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集体意识十分欠缺,无法将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理想相融合。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却不肯为此付出努力。

二、大学思政教育中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对策

(一)更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做人”,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生为本”。

1.高校教师不仅要从思想层面和行动层面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以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一切思政教学活动的“主人翁”。与此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做到真正地了解学生、支持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一次次心与心的沟通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应长期坚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理念。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思政教育活动中,只有坚守这一理念,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首先,教师密切关注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并引导学生在深刻了解和认知历史巨变、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发自内心地为中国精神而感到骄傲、自豪,关心祖国发展,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其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善于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党政新闻、优秀共产党人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新时期、新时代取得如此成绩的根本原因。最后,遵循“因势而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感,校领导要在思政工作会议中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做到与时俱进。还要有意识地将党的十九大中国家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融入思政工作中。

(二)用新理论成果丰富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的课程内容

要解决大学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内容单一、协调性弱的问题,高校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新理论成果来丰富理想信念的内容,增添其与其他思政内容的衔接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大学生践行理想信念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其既符合国情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应将该项理论成果作为理想信念建设的科学路径以及内容构成。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增加对国家重点会议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的解读,以及党史解读,如关于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以及理想信念问题建设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社会主义本质,凝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一方面,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通过介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地震中英勇救民的解放军故事,宣扬个人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等方式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从校园中挖掘好人好事,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树立一些能吃苦、有责任、有毅力、敬业奉献的榜样,引导学生向校园先进人物学习,进而引导大学生成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新时代建设者。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些新理论成果能丰富思政教育中理想信念的课程内容,充分拓展理想信念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因此只有将其纳入大学思政的内容体系中去,才能让大学生们的思想接受理想信念全方位的洗礼,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内容之新、信息之新,从而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自身的崇高使命。

(三)在大学思政课中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通过大数据来了解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学习现状。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教师不仅可将大数据作为探视学情、分析教学情况的工具,还可通过大数据来检测和掌握互联网中的负面信息和负面舆情。思政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一社会热点或时事热点来不定期地组织理想信念主题教学活动,让大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理想信念的概念、价值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历史观,遇见事情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此外,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来整合互联网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形成网络数据库,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理想信念知识提供素材。

其次,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思政教师应抓住这个风口运用新媒体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自媒体的频率较高,并且这些平台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休闲、放松、娱乐、游戏的主要渠道。教师不妨开通独属于本校学生的教育自媒体号,将理想信念内容与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在平台上发布正能量的信息或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方式,让这些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

最后,应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众所周知,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与其个人认知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倘若理想信念缺乏真实的、宏大的总体目标以及个人认知作为支撑,那么大学思政中的理想信念建设也将成为海市蜃楼般的存在。教师可运用投影仪、录音设备、电子白板、语音实验室、虚拟仿真技术等在教室内构建更加立体、真实的思政教育场景,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等。

(四)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学习以及实践能力

在大学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理想信念建设的阻力,大学生切实需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身对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学习以及理想信念实践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对理想信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不仅应充分意识到理想信念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一种真正的人格修养、一种积极的做事方式,还应主动担负起时代所赋予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主动抵制网络不良消息,不做不符合理想信念的事,进而在学习、生活方面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其次,大学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真知中衍化而来的、从实实在在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包括党的一些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经典著作,自觉学习党史,了解其散发着真理光芒的论点以及那些经过时间、事实检验过的哲学原理。遇到疑惑,应第一时间向教师或同学求教。在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时候,学生应牢牢把握这样的立场,即把握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学习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也应意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树立正确的理想主义信念还远远不够,应把握住一切实践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对于理想信念的实践能力。

综上,大学生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人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的兴盛,因此研究大学思政中理想信念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本文立足于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参考,期待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政大学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