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分析

2023-11-29 03:51
学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核心信息技术素养

温 虎

(贵州省威宁县牛棚第二中学,贵州威宁 553107)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以及未来发展中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基准,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探索的方向,还能促使他们全面检验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等,从而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为此,教师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甄选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和探究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同步增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其优势十分明显。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在教学之初,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围绕核心素养中的四项基本要素,精心挑选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的学习材料。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围绕学生的学情,合理调整教学进度、课程体系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凸显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还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当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增强时,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能够更顺利、轻松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全面调动自身的认知经验、知识储备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探索、深度思考等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这便促进了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1]。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以信息意识为基础,创建启发式课堂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基础且根本的目标,只有具备信息意识后,学生才能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看待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以信息意识作为基础目标,创建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信息意识,并能主动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1.布置检索任务。在启发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初步利用学科知识、基础技能等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当其达到手脑并用的状态后,其信息意识自然能够形成。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以章节教学内容为素材,为学生布置简单的检索任务,要求他们利用搜索引擎以及官方网站和平台等,广泛搜索与课程任务相关的内容,将这些信息和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档,并提交给教师进行审查和核验[2]。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文档,能够大体上了解学生检索信息的情况,明确他们在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与不足,据此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为了明确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信息意识,教师也要将检索任务贯穿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课程进度和所需资料,灵活布置检索任务,以强化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深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2.巧设课堂问题。以信息意识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将检索任务贯通于课堂之上,也应该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以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信息意识自然会随着时间的过渡而逐步加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研读信息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以重点、难点知识为主,设计引领式和导向式的课堂问题,由易至难地逐层引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挖掘出课程知识中包含的不同种类的信息,使他们初步形成信息意识。此外,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紧紧融合学科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他们的真实思考能力、认知能力等为参考要素,设计层次化和个性化的课堂问题,通过教师端与学生端的对话窗口,将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发放给不同的学生,指导他们将问题与课程内容融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问题的启发下重新认识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制定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计划和方案,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利用信息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不断增强。

3.创设真实情境。依据过往的教学经历可知,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错误性认知,未能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效整合起来,认为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仅仅是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认识到该学科的实践性特征,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容易出现刻板印象和教条思维。对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教师要着眼于核心素养的视域,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性质,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从而真正达成启发学生信息意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在创设真实情境时,教师也要注重选择素材,应以初中生现实可感、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为主,在语言引导的过程中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他们明确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实际影响,从而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价值,并明确其运用范围。再者,为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穿插问题,让他们口头叙述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等,如此便可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其信息意识,这样启发式课堂的实际价值便能够得到体现。

(二)以计算思维为关键,创建合作化课堂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编程、算法等方面的知识,思考、阐释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创建合作化课堂,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支架与平台,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思维,并能在计算思维的驱动下,有序迁移、高效运用学科知识[3]。

1.设计学习任务。合作化课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果教师仅仅以简单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显然会浪费深度探索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应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围绕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设计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讨、搜索信息、整合材料等流程中,由浅入深地挖掘和总结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解决算法、编程等方面的问题的技巧,从而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秉承“以优带差”的原则,将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小组之中,使学生在碰撞观点和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思维,增强合作能力。

2.组织专项练习。在合作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基于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也可以组织专项化的练习活动,利用信息学科的算法、数据处理、网页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板块,将其作为专项练习的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锻炼自身解决不同种类问题的能力,深化自身的计算思维。而为了体现专项练习的合作化特征,教师也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针对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将他们纳入同一个小组中,为他们提供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引领他们开启实践练习活动,这样的专项练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最终实现学生计算思维乃至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重点,创建智能化课堂

1.运用现代科技。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已经成为初中生的必备品质,只有不断创新方可不断进步。为此,教师要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目标,创建智能化课堂,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好引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智慧平板、希沃白板、智慧教室等,以三维、四维动画模型等智能化的资源,直观展现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构知识模型,并能运用数字化的资源展开实践探索。此外,在布置课堂任务或者课后作业时,教师也要尽量融入智慧手段,要求学生利用在线算法程序、动画制作软件等,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凸显出智能化课堂的育人作用,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整合和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

2.引进主题竞赛。智能化课堂不仅要求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还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此,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重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进主题化的竞赛活动,围绕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和素材,设计“便利的购物软件”“吸引人眼球的社区网页”等类型的操作类竞赛,鼓励学生利用网页制作、数据处理、模型建构等不同方面的知识,制作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信息科技作品,并参与班级、学校内部的竞赛活动,最终选出最具创意和实用性特征的作品。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序地调动基础知识,其迁移和整合数字化资源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四)以信息社会责任为要点,创建活动型课堂

当前,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热点话题,这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相对应。当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后,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还能学习保护网络安全的知识,树立起不侵犯他人信息的正确观念。教师要将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作为培养重点,通过创建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投入维护信息安全的工作之中。

1.解读生活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新闻和真实案例不断出现,这说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便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职责。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入手,将社会中的新闻素材、学生经历的身边事等作为教学案例,如以“网络支付的优势与弊端”“网络购物的真实经历”等话题为主,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案例中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内容,让他们于他人或者自身的实际经历中,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明确信息泄露造成的实际危害等等。具体来说,在解读生活案例时,教师要以调动学生的真实体验为主,借助故事分享会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成为叙述案例的主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分析真实案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还能够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为细致地观察和总结生活中的信息安全运用方式,从而将安全意识融入现实生活[4]。

2.展开社会实践。基于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活动型课堂中,还可以增设社会实践的板块,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范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能够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和总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网络安全观念。在社会实践板块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设计和制作采访提纲、调研表等,如在采访提纲中设计“你的生活中能够离开信息技术吗?”“你是否经历过个人信息泄露、电脑被网络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等问题,然后在社区、写字楼、商场的出入口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了解信息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以及网络安全对人们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等等。当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将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整合为文档或者表格,在班级内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使其在分享的过程中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三、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在深入解读其概念和价值的基础上,教师应围绕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等方面,创建启发式、合作化、智能化和活动型的课堂模式,建设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探究化问题、多元化活动等教学要素的加持下,挖掘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中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联,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便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各项技能,同时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核心信息技术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