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堵两通一兜”解决C 轴防水问题
——一种五轴抛光机C 轴的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

2023-11-29 00:52彭革辉郭克文
科海故事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抛光机抛光液油封

彭革辉,郭克文

(湖南宇环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00)

1 前言

数控五轴抛光机是3C 产品研磨抛光的主力设备。其C 轴是绕Z 轴方向旋转的伺服联动轴,由于是工件旋转轴,其密封属于动密封的范畴。尽管设计了迷宫密封和唇形油封等防水密封措施,但是在抛光工作和清洗机台过程中,需要经受抛光液和冲洗水的冲刷。由于抛光液种类有酸性和碱性,并且酸碱性强度比较强时,对于抛光的辅助作用更好,效率更高,因此,在抛光作业中,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很多工艺倾向采用添加强酸强碱作为抛光液的辅助剂。这样的液体一旦进入C 轴的内部,那么安装在C 轴下面的导轨、丝杆、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等零部件必将承受严峻的腐蚀考验,上述零部件一旦被腐蚀,那么C 轴精度必然丧失,机床轻则需要大修,重则需要再制造或者报废,因此在五轴抛光领域,C 轴防护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1]。

C 轴难防护是由其工作特点决定的,C 轴既要承担装夹工件的任务,还是旋转联动轴,涉及动密封,C 轴又与V 轴补偿轴相连,必须参与实时力控补偿,C 轴不能受无关外力影响,因此,不可能将C 轴动密封封死,只能采用缝隙较大的迷宫密封,那么,液体在喷射情况下,肯定会从迷宫间隙飞溅到C 轴内部,尽管可以将内部零件尽可能采用不锈钢防锈材质制造,但是,一系列需要精确运动和良好润滑的零件,仍然是防不胜防。

综上,经过全面考察和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C轴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技术,简称为“四堵、两通、一兜”方案,解决了C 轴防水的难题。

2 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2.1 设计原型

图1 是五轴抛光机C 轴的中心拉杆结构。零件1是治具连接板,需要加工的产品和治具就是安装在其上,零件2 是安装在治具连接板里面的上油封,零件3是安装在治具连接板里的下油封,零件4 是拉杆,下部有气缸拉动,可以通过拉杆将产品紧固定在治具连接板和治具上,零件6 是支撑柱,下部安装在零件13精密减速机上,伺服电机驱动精密减速机,带动支撑柱和治具以及产品旋转,实现产品数控仿形加工。整个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又安装在零件12 测力传感器的上平面。零件12 测力传感器的组件,又受零件10 伺服电机和零件11 丝杆精确推动,实现力控补偿[2]。

图1

零件4 拉杆下部在支撑柱里面,并且穿过治具连接板,是上下运动的零件,上部暴露在外面,所以会经受抛光液的冲刷,并且抛光液会顺着拉杆向下流动。因此在拉杆通过治具连接板的位置设计了上油封,既防尘防杂质,又起到一定的密封防水作用,为了保证密封效果,还设计了下油封,起到双重保险作用。为了运动顺畅设计了零件5 自润轴承。零件7 迷宫罩和零件8 工作台护罩形成60mm 高的迷宫结构,使得零件8 工作台护罩下面的零件都得到了保护[3]。

纵观上述设计,初看没有不妥,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就出现了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迷宫这里有隐患,因为在工作中,操作工人经常需要清洁机台,会使用气枪和水枪冲洗工作台,高压水流和压缩空气吹得飞溅的水花都会透过迷宫窜到C 轴内部,从而使得内部生锈腐蚀;第二,随着时间的流逝,上油封和下油封都会损坏,当损坏的时候,腐蚀液体就会顺着拉杆进入C 轴中心,从而腐蚀下部的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尽管可以要求定期更换油封,但是油封损坏带有不确定性[4]。

2.2 改进后的设计

图2 是改进后的设计结构,增加了防护措施,组合成多道组合密封,完美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图2

从图2 中可以看到:新的结构比原设计好了很多。

首先,密封作用得到了增强,在原来的下油封中,增加了零件10 拉杆封和零件11 塑料王压盖,因为唇形油封一般运用于旋转场合效果比较好,这里拉杆既要进行旋转,又要上下动作,因此,唇形油封不能很好地完成使命。因此,设计了拉杆封和塑料王压盖,起到第三次密封作用。前述一共对漏水的可能性进行了三次防范。同时,在零件治具连接板上,在上下油封的中间设计了一个朝下的排水通道100,这是第一次疏通。如果最上面的油封出现泄漏,那么渗漏进来的水首先大部分会从排水孔排出,减小下面油封的压力。就算泄露,下面还有一个拉杆封[5]。

其次,增设了零件17 挡水帽和零件6 兜水帽,这两个零件组合是一组非常重要的零件,这两个零件互相成就,挡水帽和拉杆通过O 型圈形成静密封,达到稳定的密封效果。兜水帽和支撑柱也通过O 型圈形成静密封,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这对交错的挡水帽和兜水帽形成一个零件罩住另一个零件,就像兜水帽带了一个帽子,这里又形成了一次对渗漏水的堵截,属于第四次“堵”。其中挡水帽和拉杆上下移动,上面一旦有水渗漏下来,首先流到挡水帽上,不会渗漏到中央内部去,至多在此聚集。同时,在这对零件交错的位置,零件5 支撑柱侧壁上,即标示200 的位置,又开了一个中心通往外部的排水孔,这是第二次疏通。当突破层层阻挡而来的水流到这里时,大部分将被从这个排水孔流出,顺着零件5 支撑柱外壁往下流。当流到零件3 支柱密封环上,被该零件阻挡,由于支柱密封环和支撑柱中间有O型圈形成静密封,密封效果好,水也不能渗透到下部的减速机内部,只能往支柱密封环外表面散开流,而再往下流,尽头就是零件1 接水盘了,接水盘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被动防护的作用,我们称之为“一兜了之”的作用。至此,这些“漏网之鱼”的水,经过重重险阻,冲破道道光卡,最终却是到了零件1 接水盘里,接水盘收集来的水,最终经过导水管排到机舱水道,和水的大部队汇合进入冷却水箱。

另外,在零件4 迷宫罩零件19 工作台护罩之间的迷宫缝隙,在前面有叙述,清洗机台时,会有操作工人使用气枪和水枪冲洗工作台,水汽会透过迷宫窜到C轴内部,但是,当从这个迷宫进去之后,由于迷宫狭缝构造,并且有一定的高度,不会到处飞散,最后的归宿也是零件1 接水盘里,也是被“一兜了之”。

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个新的设计,既增加了2 道围追堵截,形成“四道堵截”功能,又增加了“两道疏浚”引导,形成两道疏通,最后来个乾坤大兜底——“一兜了之”,形成多道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彻底解决了密封问题,就算出现密封件老化,突破层层关卡的水,最终也很难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侵蚀,对内部零件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3 结语

这种五轴抛光机C 轴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技术,即“四堵、两通、一兜”的方案,完美地解决了C轴的防水问题,经过几百台设备的实际应用案例,证明延长了几倍以上的C 轴维护保养周期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最终为客户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抛光机抛光液油封
基于稳定pH值的硅衬底晶圆抛光液成分优化
磁流变抛光液制备过程中的气泡动力学模型
夹送辊抛光机在热轧设备上的应用
水基抛光液的分散性改善方法和应用研究综述
双抛光头磁流变抛光机控制软件设计
曲轴砂带抛光机轴颈抛光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汽车漆面研磨抛光工具性能分析
SPC在一轴盖油封装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器材的油封封存工艺改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机械油封的使用与防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