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琛,穆炜炜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高职院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安全治理在挑战中迎来了机遇。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手机等各种信息设备所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不同数据类型,大数据具有多样性、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但最大的特点还是数据量大。数据量变大,涉及安全防护任务就变得更重,校园安全防护措施也需要打破传统模式,强化安全防护有效性[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比普通本科多71.04万人,校均规模10168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成为宝贵的资源,高职院校安全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一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也关系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治理的效能,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安全治理始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疾控安全等,传统的校园安全治理以人防、物防为主,技防为辅,以教育、预防为主,管控为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防控的前瞻性、预警性效果不佳,面对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兴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形势呈现出新特点,面临更多新挑战,如意识形态、网络诈骗、疫情防控等很多新情况影响着校园的安全治理,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将大数据融入高职院校安全治理体系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创新数据保障机制,以数据化的方式将总体安全形势展示出来,形成与大数据相关联的安全观。同时,转变长期以来重人力轻科技、重打击轻防范、重后期处置轻前期预警的工作思路,树立大数据安全治理思维,形成信息化、数据化、立体化安全网络,开创数据治校、数据安防、数据维稳的新局面,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安全治理体系。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重构校园安全治理模式,赋能安全治理成效,实现数据应用于安全治理深度融合。一是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安全隐患和风险,从而提高安全预警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如迟到早退、旷课逃课、食堂消费、宿舍就寝等情况可以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二是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做到精准防控、有效治理。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对教务、学工、团委、图书馆、后勤等各个终端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及时反馈学校实时的运行状态,包括每个二级学院、每个班级、每个师生的具体情况,实现校园内的精准“画像”,各治理系统的有效衔接,实现校园安全治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安全治理水平,推动高校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是耦合利益相关者之间多元利益诉求的重要桥梁之一,是校园安全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大数据技术可在多主体之间为校园安全治理架起一座通向“善治”的桥梁,推动校园安全治理逐渐走向“循数”治理和“科学”治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校园管理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优化数据资源配置,改变传统的经验决策方式,管理决策者可以利用全链条、全维度、跨区域、全样本的数据与分析,对校园安全进行监测、预警与修正,从而使有限的人力资源能够用于支持高质量的事业发展,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有效地解决安全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使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静态化安全治理走向基于实时数据的动态化安全治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动态监测、追踪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生活状态,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需求定制教育管理方案。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及时掌握教育教学中的实时反馈数据,包括心理动态、安全状态等,随时调整安全教育的进度安排,开展量体裁衣式的安全指导。治理是个系统工程,要避免治理流程和治理政策的碎片化,就必须建立数据衔接共享制度,通过大数据应用打通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流,避免数据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融通,整合安全治理需求,以精确的数据为学校安全治理提供精准的决策保障。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挖掘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获取到高质量的数据,是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安全治理的基础。一是大数据具有多样性特点,数据采集需要从各种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可能有结构化的数据,也可能有非结构化的数据。高职院校涉及校园安全的因素比较多,有来自内因的心理健康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也有来自外因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要通过大数据提升安全治理效能,首先要能实时采集涉及安全治理的数据,包括师生的行为数据,校园的状态数据,各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都由不同的系统存储或不同的终端监测,且实时产生,数据量很大,要实现实时自动采集具有较大的难度。二是大数据需要真正有价值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可获得海量的数据,但很多数据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有些数据可能是不完整的、重复的或被损坏的,这些数据都需要被清洗或过滤掉才能凸显数据价值,确保数据质量。三是大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数据无论是通过第三方工具采集,还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在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时,通常会在客户端采集相关数据,然后经过打包、压缩、加密等一系列处理,再发送到服务器存储和分析,这在传输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还可能会涉及师生的一些敏感信息、隐私信息等,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数据等级保护,既要充分地保证师生的信息安全,又要能在数据分析挖掘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数据应用,可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大数据校园安全治理模式。大数据破除了多元主体参与安全治理的关键性壁垒,为多元主体参与安全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使安全治理领域内的相关者之间交流沟通更加频繁、有效,使每个主体、每个系统都能充分地交流,用数据说话,使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共治的数据治理新格局。一是必须要破除数据孤岛。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有的是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有的是因为业务归口不一,其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储平台不一致,数据难以融通。要实现大数据治理,就要通过数据整合建立多元主体数据衔接共享体系,校园安全治理涉及面广,既有校园的整体安全,又有师生的个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避免安全治理流程和治理政策的碎片化,就必须建立数据共享制度,打通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流,避免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实现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智慧融通、深度融合,整合校园安全治理数据需求,以有效的数据治理模式实现数据共享和高度协同。二是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立体化大数据网络。在纵向上动态追踪记录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历程;在横向上汇聚整合保卫、教务、人事、学工、后勤、团委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数据,实现个人表现与数据分析的衔接匹配。三是亟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不同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因对接的业务部门要求不一致,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这会导致数据采集时采集到大量重复、冗余的数据信息,严重影响数据应用的质量和有效性。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做到兼容共享,是实现数据“活起来”的关键,也是实现大数据安全治理的质量保障。
建设“全面感知、智慧融通、深度融合、智能决策、安全高效”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高职院校安全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学校安全治理工作从传统防控向智慧治理转变,打造新时代平安校园。
加大大数据中心建设力度,建设统一标准的数据平台,确保基础硬件支撑数据和应用的畅通,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软件和数据治理方面修订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接口,消除信息孤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安全。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RFID、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物联网,在图书馆、教室、宿舍、食堂等校园区域实现人脸识别、统一身份认证等智慧管理,建立智能化的安全防控体系,确保校园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强化数据管理,严格加密措施和权限管理,实施主动防御,构建大数据可信任的安全环境,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建立数据清洗治理系统、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数据治理,将高质量数据转换为知识、提升为智慧,通过智慧驾驶舱为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决策的量化支撑和图形图表化自动展示,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学校的安全治理智能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应用、信息整合、数据清洗等打破“信息孤岛”,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安防管理系统、食品监测管理系统及网络监控系统等,统一数据标准,融通数据共享。同时,优先升级和开发应用各类信息管理及服务系统的移动资源,多维度、多途径、全方位获取安全治理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学校安全治理的数据化、现代化。二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中心。教育治理大数据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充分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治理过程的精细化[2]。决策中心采用大数据平台资源,依据平安高校建设体系,从中提取关键指标作为安全治理自我诊断的参考依据和量化标准,通过大数据分析,按照诊断标准对师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和健康安全等进行安全诊断、精准“画像”,实现安全治理应用、改进、优化的螺旋上升进程,将高质量数据转换为知识、提升为智慧,助力校园安全科学决策。
一是加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提高安全预警能力。通过校园消费、门禁刷卡、图书阅览、抖音播放等各种传感器、移动终端、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产生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系挖掘、聚类预测等,研判当前安全状况及发展形势,使普通的数据转化为安全防控的有效信息,进一步提升校园安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和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应对校园异常事件甄别的精准度和处置的响应速度,做到精准研判、高效治理,更有效保障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管理。二是发挥大数据交互性、联动性、可视化的特点,通过专业的可视化工具建立学生校园行为大数据可视化模型[3],使管理者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数据关系表来观察和分析用户数据信息,从而能非常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将其融入指挥系统,实时监控、快速响应、整合力量、联动处置,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安全状况,第一时间科学有效处置,实现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全局化和智能化。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以“数据”为基础,教育行为和教育要素实现数据化,明确提到“全面提高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4]。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校安全治理,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安全治理机制[5],是推进学校安全治理智能化的核心。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更要把大数据治理作为一种思维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校园安全治理体系中,才能在海量数据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校园安全的创新引领。
本文从大数据促进校园安全治理转型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安全治理的价值与意义,并客观分析了数据采集及数据应用的局限性等问题,科学提出了大数据赋能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精确性诊断作用和前置性预警作用,为建设“全面感知、智慧融通、深度融合、智能决策、安全高效”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实现高职院校安全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创新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