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时代与当代诗的新变

2023-12-01 23:24张德明
诗潮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当代人诗化书写

张德明

赵雪松书法作品

“一件件快递如横平竖直的汉字/用每一次穿越山河与风雨的抵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速度与温度”,这是诗人王二冬在其诗作《快递宣言》中写下的文字。“快递”,其实正是当代中国迅猛提速的最突出符号,可以说,快递、高铁、云计算等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已然将当代中国推入到一个无可复返、难以停步的加速时代。

在全方位加速的当下语境下,从前那种闲庭信步、漫不经心的精神姿态早已被行色匆匆、刻不容缓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不断加速的生活节奏,已然让当代人进入一个过分关注“永恒当下”的新体验时代。人们对外在世界的关注,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可以长时间凝视着某一静态的物象而苦思冥想,并由此生發出对于世界的某种深刻认知;人们对于自我内心的品嚼,也不再如往常那样,可以平心静气地仔细思忖、默默酝酿,从而将内心世界打磨得细腻而深沉。在这样一个“说走就走”“根本停不下来”的高速度时代,在这样一个人类精神遭遇和心灵体验瞬息万变的新的历史时刻,当代诗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极为显在的变化。

一方面,对琐碎细小的生活情景的捕捉和瞬间生命体悟的表述,成为当代诗日益突出的艺术表征。其实自从后工业时代来临,人类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散乱化与碎片化的生活现实和精神遭遇,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生存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芸芸众生,似乎将那些遥远、宏大的终极目标渐渐淡忘了,愈发关注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愈发关注自我内心瞬生瞬灭的小情绪和小感受,成为当代人极为显在的精神征候与心理特征,一味书写小感受、小体验的当代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人过于关注当下的心理与精神的美学显形。即便是一些有着经典品质的诗歌,比如李少君的《傍晚》、娜夜的《起风了》,尽管其最终的指向是亲情与爱情,但诗人表达亲情与爱情主题的策略,仍旧是从个人的细小感受和细微体验出发的。加速时代,让人们无暇将身边的人与事加以入心入神的细致考量,人们也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站在一个高远的视点,从某个终极意义上来俯瞰万事万物,只可能从自身出发,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事物加以描摹,捕捉内心随起随灭的情绪进行品嚼,从而用诗化的方式加以具体演绎,这样一来,当代诗就赫然进入了把玩琐细、抒写小情小调的“小”诗时代。

另一方面,对高科技、新工业的近距离观察和想象性表述,让当代诗滋生出一种新浪漫主义浪潮。新工业、高科技是与加速时代有关的,或者说,新工业、高科技就是当代生活不断加速的直接推手。近几年来,对新工业、高科技的密切关注和即时写照,成为一种较为显在的诗歌风尚,王学芯的《蓝光》、龙小龙的《新工业叙事》、马飙《新工业诗篇》等即这个新工业书写潮流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王学芯的诗集《蓝光》,将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作为诗歌书写的重要对象与目标,在科学的认知和合理的想象中完成了对现代科技和新兴工业的诗意塑写。其实,诗人所烛照和摹写的这些事物,很多处于探索和研发的层面,并没有成为现实之中铺天盖地的实际境况,也就是说,诗人对高科技与新工业的诗化演绎,并不是立于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反映而自然生成的结果。高科技进入当代人的视野,更多显示的是“未来已来”的精神征兆,而不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图景。因此,新工业诗本质上是基于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诗学特质是极为明显的。

当然,当代诗的艺术形态是纷繁多样的,绝不是只有小感受、小情绪书写和高科技、新工业表达两种类型。只不过,凸显细碎情绪与感受的诗和聚焦高科技与新工业的诗,无疑又是当代诗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两类诗学范型,这两类诗在当代诗中的显山露水、不断升温,不能不说是与加速时代给人类生活和心灵造成的深刻影响、带来的巨大变化息息相关的。

猜你喜欢
当代人诗化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用什么书写呢?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