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

2023-12-01 06:58闫晗张家玮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Z世代青年互联网时代

闫晗 张家玮

摘 要:“Z世代”青年作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新时代青年,即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时代为“Z世代”青年搭建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阵地并丰富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手段;同时,在信息传播迅速且内容繁杂的互联网时代,也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圈群化、泛娱乐化等问题,对“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严峻挑战。为此,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升媒介素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吸引力与实践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格局。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of “Generation Z” Youth in the Internet Era

Yan Han Zhang Jiawei

Abstract:As the new generation with unlimited possibilities,“Generation Z” youth will soon become the backbone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The Internet era has provided a new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for “Generation Z” youth and enriched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However,in the rapidly spreading and content-rich Internet era,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such as fragmentation,group polarization,and entertainment-oriented content,which pose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of “Generation Z” youth.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clean and positive online space,enhance media literacy,innovate approaches and methods,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for “Generation Z” youth in the Internet era,and achieve a new pattern of comprehensive,process-oriented,and all-r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Key words:Internet era,“Generation Z” yout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近几年,在中共中央的一些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讲话中,经常会提及“思想政治引领”这一词,它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Z世代”青年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要受众者,出生于 1995-2009年间,他们从出生起就遨游在网络的海洋之中,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熟悉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又被称为“互联网世代”。这一世代充满着青春活力,拥有着光明的前景,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对“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就是要使“Z世代”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互联网是“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厘清和解决“Z世代”青年在互联网时代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其感染力和实用性,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新型思想政治引领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现实图景

互联网时代为“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带来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具体说来,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契合了“Z世代”青年朝气蓬勃且适应力强的群体特征,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飞快”的增长模式。然而,互联网的便捷与自由也为“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Z世代”青年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关键多数

“Z世代”青年是互联网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对象。首先,“Z世代”青年擅长使用新的媒介技术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熟练地使用互联网获取资讯,并“大胆”地将观点发表到网上。其次,“Z世代”青年是互联网上很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天生就对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热点新闻、敏感事件,具有敏锐的“嗅觉”。总体说来,他們有鲜明的性格,有很强的自我表达意识,熟悉网络用语。再次,在互联网时代, “Z世代”青年的媒体素养将会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引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清朗行动”的推动下,在网络法制建设中,“杠精”“键盘侠”“网络暴力”等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显著遏制。大多数的“Z世代”青年在面对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时,能够保持着冷静、理性的头脑,做出合理的判断,表现出“主人翁”意识,也具备了基本的媒体素养。

(二)互联网搭建了“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新平台

当前互联网时代,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主客体的限制被突破、“出场”的限制也随之消失,为思想政治引领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了新的平台。首先,与传统的报纸、书本、课堂等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能更好激发 “Z世代”青年的参与积极性,满足他们的短平快阅读需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将各种时事热点与社会新闻,都向 “Z世代”青年进行了实时传递。与此同时,也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阵地,可以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次,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时刻了解 “Z世代”青年的思想現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能在第一时间对网上的不同意见做出反应,驳斥不正确的观点,从而为 “Z世代”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引领锚定方向、保驾护航。最后,互联网时代使“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更广。 “Z世代”青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在互联网上随时进行自我学习。同时,互联网上信息的快速的传播大大拓展了 “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的时空。

(三)互联网提供了对“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手段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对主流价值观的生成、传播、加工和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多种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其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慕课”“翻转课堂”和“青年大学习”等在线教育模式,为“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并正以其特有的魅力不断深化对“Z世代”青年的影响。其二,互联网时代使得“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呈现出隐性的特点。新媒体平台在“Z世代”青年中得到了推广,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能充分利用这一“隐秘”与“虚实”共存的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让思想政治引领更接近 “Z世代”青年的生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生动而又形象的网络词汇已经成为“Z世代”青年的“流行语”。这些网络用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创造新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三,当今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等方法追踪和分析“Z世代”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向其推送相关信息,实现“因材施教”与“精准”的思想政治引领。此外,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挖掘和分析与“Z世代”有关的网络事件,通过对比和归纳,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知识,从而应对突发的舆情事件做出预警,制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做到“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3]

二、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现实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集多元思潮、多元话语与多元圈群为一体的信息聚集场所,具有碎片化、圈群化与泛娱乐化特征,这对“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Z世代”对思想政治引领的认可程度。

(一)网络碎片化稀释“Z世代”青年的话语力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经过系统的信息过滤后再进行传播。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再有上下的界限,是分散与碎片共存的,呈现出“人人即媒体”的现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分散化对“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其一,“Z世代”青年从出生开始就遨游在互联网的海洋当中,并伴随着手机和电脑的不断升级,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普及,“Z世代”青年常常会使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浅显的阅读方式并不能给 “Z世代”青年更多的思考,反而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被“遮蔽”,“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出现偏差。其二,网络信息碎片式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思想政治引领的阐述力。在互联网世界中,一段视频、几个表情、几张美图、几行文字就表达了所要揭露的信息。但是,在大量的信息背后常常隐藏着错综复杂的价值取向,一些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影响着“Z世代”青年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思想政治的引领力遭到削弱。其三,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冲击了对“Z世代”青年“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造成了“裂变”的传播效果,进而引发了“分散性”的网络话语生成与传播。

(二)网络圈群化解构“Z世代”青年的凝聚力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群体聚集的虚拟形式出现了,即“网络群体因某种特定原因组合而成的网络聚合空间”。[4]在以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为主要传播形态的网络聚集空间中,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增加了“Z世代”青年在互联网上交往的交互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模式——网络圈群化。

在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借助社交平台的大数据被推向了特殊的网络圈群中。他们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入到同一个圈群,并在此圈群内进行频繁的信息分享与交流互动。互联网时代圈群的形成,使得“Z世代”青年打破了原有社会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制,让现实生活中本无交集的“Z世代”青年因同一兴趣而聚集于一个圈群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Z世代”青年“分化”基础上的“聚合”,但由此也产生了“信息茧房”。“Z世代”青年群体的内部圈层越趋同,其社会的黏性程度就越低,“Z世代”青年对思想政治引领的认同度就越低。首先。思想政治引领在互联网主阵地上就容易失去话语的主动权。“Z世代”青年网络圈群的组织特征,使得他们更多地是在某个特定的价值取向上进行“大范围”的交流,而不会对主流文化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其次,思想政治引领难以进入“Z世代”青年的网络圈群。网络圈群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圈群内部的信息过于单一与固定,这就使得“Z世代”青年在社交活动中常常会不自觉的倾向于自己的圈群,从而产生了某种排他的倾向,致使思想政治引领力在互联网时代遭到削弱。最后,网络的圈群化导致思想政治引领力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建立的具有封闭性的网络圈群,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舆情引导,也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了舆论监管的网络“盲区”。

(三)网络泛娱乐化转移“Z世代”青年的注意力

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泛娱乐化”,其突出表现为:在“Z世代”青年的生活中,出现了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和对历史的“戏谑”,这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饭圈”“网红”文化的“盛行”,折射出畸形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有些“Z世代”青年会沉浸在名利和文娱圈的幻想当中,陷入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的泥潭之中,泛娱乐化浪潮席卷了“Z世代”青年所熟悉的互联网世界,将“Z世代”青年的关注点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开,进而思想政治的引领力遭到削弱。

首先,互联网的泛娱乐化容易使“Z世代”青年失去“独立”且“理性”的思维。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成为常态,“娱乐存在向‘愚乐转化的趋势”。[5]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引领自身的严肃性质难以吸引到“Z世代”,反而他们将“娱乐至死”的心理视为主流。其次,互联网的泛娱乐化导致“Z世代”青年难以形成健康的社会交往关系。当前,互联网乱象时有发生,网络生态也乱象丛生,人肉搜索、打榜投票、网络暴力等现象对“Z世代”青年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交往方式。再次,互联网的泛娱乐化使“Z世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变得模糊不清。一些“Z世代”青年不懂得珍惜时间,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极易受到西方普世价值、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理想信念出现严重偏差。互联网上各种娱乐新闻与动态,通过“泛娱乐”的形式,对“Z世代”的思维与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Z世代”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

三、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实践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既被网络持续冲击着其精神世界,又在享受着互联网所提供的思想与精神交流的便利,在对其进行消解的过程中也应持续对“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化解二元悖论的关键在于加强对“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坚持营造清朗网络思想政治空间、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媒介素养、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形塑“Z世代”青年对思想政治引领的认同。

(一)营造清朗的网络思想政治空间

“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Z世代”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青年群体,有一部分尚处于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时要与“Z世代”青年保持密切接触,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加强对他们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对不良与不实信息进行自觉抵制;同时,对网上各种不良与违法的信息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制止,对危害社会安定和谐和对“Z世代”青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负面作用的信息予以严厉打击。此外,要在广大“Z世代”中,大力推进“Z世代”青年“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使其成为“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的一员,自觉抵制非法、不良信息的泛滥,为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思想政治空间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为广大“Z世代”青年建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同时,还需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对“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以“正向”的思想文化占领互联网的主阵地。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指导以“Z世代”青年为主要群体的中国大学生在线推出“高校师生同上一堂网络安全课”,采取以线上发布的形式,公安干警、辅导员代表从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及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电信诈骗等维度对“Z世代”青年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并积极组织“Z世代”青年学子参与网络安全信息答题和线上网络安全的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各高校注重对“Z世代”青年学子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善于汲取养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性、生动性、时效性不断充实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体系,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Z世代”青年的成長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传递好红色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想政治的引领力在互联网时代深入人心。

(二)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媒介素养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能够针对社会重难点问题做到主动发声和关切回应,抢占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高地。其一,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具备敏锐的媒介信息意识,从媒体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各种现象,第一时间洞察出有用的媒介信息,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在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工作障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滞后,导致他们与“Z世代”青年学生的距离逐渐拉大,无论是显性教育还是隐性教育都难以展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实时把握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抖音、微信、慕课等媒体平台,与“Z世代”青年进行顺畅交流,进而使得思想政治引领取得实效。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备敏锐的媒介信息意识后,还应熟悉对媒介的运用、对媒介进行不断反思和通过媒介制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媒介基础知识与媒介设备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媒介工具准确使用、对媒介信息进行科学鉴别,揭示出媒介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等问题,并不断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创造出适合“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对“Z世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三,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具备崇高的媒介道德。所谓媒介道德,是指在整个媒介活动中的信息接收者、使用者、加工者和传递者之间各种行为规范道德的总和。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媒介道德伦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主动在思想和心理上筑起抵御不良信息的“防火墙”,树立起正确的媒介伦理道德意识,不断增强媒介法律法规意识,担负起媒介的舆论导向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强化媒体观念,真正树立为“Z世代”青年服务的意识,进而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此外,创建良好的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除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之外,还应从“Z世代”青年入手,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首先,对 “Z世代”青年社会媒体的使用进行持续的监管。学校可以利用举办普法讲座、主题演讲等方式,让“Z世代”青年逐步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空间中的法律边界,并能自觉地抵御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诱惑与不良信息,从而加强 “Z世代”青年的互联网使用的安全意识。其次,通过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充“Z世代”青年的知识视野,以此提升其对多元价值的认知,提高“Z世代”青年辨别是非和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做到不盲从、不跟风,正确使用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权。再次,应该不断提升“Z世代”青年的审美价值观,让他们自觉地辨别与抵制庸俗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审丑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庸俗、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与行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这对“Z世代”青年如何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观提出严峻挑战。为此,学校应加強对“Z世代”青年学生课内外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将“学”与“用”相结合,不断开展线下的教学活动。例如,与本地的红色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合作,带领“Z世代”青年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在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上,持续对有关活动的开展进行宣传,并分享各种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图片、视频。通过开展各类提升“Z世代”青年媒介素养的活动,进而提高“Z世代”青年鉴赏能力,使他们在互联网上浏览和使用网络资源时,主动拒绝不良资讯,选择积极内容。

(三)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以媒介化为主的生存方式为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新契机。作为与“Z世代”青年最亲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换思维方式,守正创新,在巩固原有的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同时,为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引领力技术赋能,在媒介载体、传播符号、网络作品上与时俱进,提升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引领力的智能化与精细化。

其一,高校要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的育人引领作用,运用新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应用,增强教育媒介的功能性,提高“Z世代”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感。例如,各高校可以设计集知识与趣味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应用,要准确地契合“Z世代”的个人需要,持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增强网络育人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其二,对追求个性的“Z世代”来说,新颖、独特、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引领话语表达方式,进驻到“Z世代”青年经常活动的网络活动场域,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新媒体与网络新技术的驾驭能力,借助表情包、弹幕、短视频等“Z世代”青年熟悉的“可视化”媒介表达符号进行对话,用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的方式引领“Z世代”青年。其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互联网时代所独有的思想政治元素,积极创作“Z世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依托抖音、B站、快手、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打造具有影响力与传播力的融媒体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名家走下讲台、走进互联网的“舞台”、走入“Z世代”青年的心房,转变“Z世代”年轻人对于主流媒介的固有观念,让他们愿意去聆听、思考与牢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的引领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98.

[4]王阳,张攀.个体化存在与圈群化生活: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与圈群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2):83-88.

[5]赵建波.“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72-76.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责任编辑 朱梦琳)

收稿日期:2023-03-08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研究”(2022HBQN73)成果。

作者简介:闫晗(1996-)女,蒙古族,河北省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Z世代青年互联网时代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