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以宿迁学院为例

2023-12-03 12:08沈亚龙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宿迁师资队伍应用型

贾 佳 沈亚龙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为了打破高校间的同质化现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同时也为了顺应时代所需,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纷纷转型,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办学,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1]。由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有生力量[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打造一支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两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即高校与产业、企业、行业的有效衔接,以此达到提高技术水平的目标。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实操和实践能力,扎根地方、服务基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们不仅在科技创新、实践锻炼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还推进了学科发展建设,同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应用型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为新建院校或转型院校,办学时间短,培养培训机制还不健全,加之企业和其他高校激烈的人才竞争,导致拥有扎实理论学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数量不足[3]。这类学校现有的专任教师中,大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其中不乏一些优秀教师身兼数职,忙于应付日常管理工作,无暇去企业实践锻炼,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实践培养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教师。而对于新引进的专任教师,大多是学术型高校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较强,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素质能力结构要求相比,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因此,学校对他们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一蹴而就。综合以上两点原因,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教师。

(二)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壁垒,无法最大化发挥高校教师的价值

目前,高校和企业仍是两种轨道的用人方式,加之校企合作机制尚未成熟和健全,合作模式单一,高校教师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同时发挥作用的交集较少,无法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一方面,因为企业人才紧张,自身无暇为高校培养人才。一般企业的技术精英和技术骨干工作责任明确、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大部分精力都专注于自身的本职业务,加之企业秉持利益最大化原则,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节省成本,技术精英和技术骨干与高校教师交流的时间有限,供高校教师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较少,达不到预期的实践锻炼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普遍是体制内人员,岗位流动和工作兼职受制度制约影响,无法长时间深入企业,加之缺乏行业经历,无法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师难以融入企业,无法达到1+1 >2 的效果。综合以上两点原因,导致高校教师无法同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发挥其自身的最大价值。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地方文化的科研能力[4]。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专任教师持有行业资格证书、具有行业背景或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比不多,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双师双能型”人才更显缺乏。教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服务能力较弱,教师工程实践经历欠缺。企业也由于技术保密及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是很愿意将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的课程讲授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上,无法与现有技术接轨,甚至还在传授已被社会淘汰的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实际生产严重脱节[5]。此外,由于缺乏学校层面的奖励激励政策[6],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并不影响职称晋升、工资薪酬、工作量认定等切身利益。因此,高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又有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使高校教师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实践能力方面。

(四)教师研究方向多样化,校企合作平台匮乏

现有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二是邀请企业高管或总工程师来学校作讲座交流学习;三是签署合作协议;四是共同开展实习基地[7]。以上四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部分合作是建立在教师私人关系的基础上,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而名存实亡[8]。此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常是高校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往往并不积极。要想实现校企合作共赢、长久发展,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形成利益共同体。但是目前高校的专任教师科学研究方向多样化,很难精准找到对口企业寻求合作,即使找到相契合的企业,教师的个人力量有限,加之缺乏校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很难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这也导致了企业,甚至一些教师积极性不高。究其根本,学校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没有从企业发展角度寻求共同的合作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功能定位,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趋势和总体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人才引进、人才共享、人才共培、创新合作模式等四个方面,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落户”政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将学校、企业、教师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师的研究方向与地方企业发展相契合、使教师及学生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使教师科研与学生实践相碰撞,共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作用,也为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创造更多的机会。

(一)人才引进应与当地重点产业紧密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计与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当地的战略定位、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即人才需求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要围绕专业需求,精准招聘,对于重点专业,加大招聘力度,提高待遇和政策支持,将人才吸引过来,为学校和地方发挥作用。以宿迁学院为例,宿迁学院紧密围绕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目标任务,紧扣宿迁“6+3+X”产业体系和20 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学科专业与宿迁重点产业对接机制,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重点产业链的契合度。开设相关学科,精准招聘相关师资人才,加大引进力度,拓宽招聘渠道,提高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匹配度和地方重点产业链的契合度,以期满足宿迁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弥补应用型教师师资缺口的不足。

(二)高校与企业实行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响应当地人才策略,让人才能够同时服务于高校和企业,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实行高校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共享。以宿迁学院为例,宿迁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策应宿迁市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坚持“扎根宿迁办大学、办宿迁大学”的发展战略,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高层次人才“双落户”政策为载体,打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贯彻落实“人才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政策方针。招引一批编制在高校、创业在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兼得高校的“身份”优势和地方的资源优势,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校企按“一人一议”的方式约定相关各方的职责权利,安排高层次人才同时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工作,发挥好联系学校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选聘博士、教授到高科技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高校和企业“共引共育共享”人才的工作新格局。

(三)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引培计划,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以宿迁学院为例,学校出台了相应的“双师双能型”认定及管理办法,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引培计划,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宿迁学院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与宿迁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或协同育人基地,逐步构建产学研创孵全方位、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教学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互通互用、共建共享。围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同时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一流课程、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推动新技术、新知识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进实验室、进创新创业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实施“学科带头人+ 团队”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科带头人+团队”是当前产学研融合背景下新生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它不再是教师个人与企业的对接,而是以团队的形式与企业合作,长期共赢。“学科带头人+团队”是指由高校的学科带头人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将专业相近的骨干教师集结在一起,形成合力,从而形成“大团队”带动校企合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优势和人脉资源,促进团队不断发展;又能帮助年轻的骨干教师快速融入企业,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学科带头人,其本身在专业领域就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他们独具慧眼、经验丰富,能够集聚一批人才,合理布局、形成梯队,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在合作机制上,“学科带头人+团队”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及面临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定期开展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提升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需要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样一批人才离不开一支理论学识扎实、社会实践丰富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本文以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研究主体,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问题,立足问题导向和参考价值,从制度着手,强化顶层设计,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打通,破解“高校院所的成果,企业用不上;企业的技术难题,高校解决不了”的尴尬局面。校企结合,共同构建一支应用型师资队伍,使教师在学校传授理论知识,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在企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经验,教与学结合起来,产学研融合,使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助力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宿迁师资队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宿迁,宿迁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