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重塑与规划路径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

2023-12-04 02:56蔡檬檬
教育观察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双一流规划大学

蔡檬檬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一、问题提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实现一流、提升质量、赢得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力量。[1]如果缺乏卓越的大学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2]大学文化的地位与价值使其长久以来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3]大学的组织属性是由文化决定的,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4-5]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大学应当引领社会风尚。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指出,大学应当承担“社会的良心”“造就公众心灵”的职能。[6]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是“时代的表现”,是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7]大学要集成和弘扬文化与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大学文化的内涵伴随大学的发展,经由大学内部各要素之间、大学内部与大学外部之间共同互动而不断丰富。罗纳德·巴尼特将大学文化分为外部文化和内部文化,两者交互为用,并十分强调内部文化的重要性。[9]王冀生指出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是以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和灵魂,由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10]眭依凡认为,大学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层次分明且彼此相互影响的同心圆结构,共同影响大学的办学治校育人。[2]

文化是符号系统,是符号互动中生成意义的过程,是“活着的面向未来展开的可规划的行动”。[11]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深层目的和追求正是提炼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特色文化。[12]因此,大学发展战略、事业发展规划应当系统考虑大学文化建设。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流大学战略适应和超越大学文化,一流大学文化有效引导、支持和约束大学战略,有何种层次的大学文化,就形成了何种水平的大学战略。[13]大学越来越重视在发展战略、事业发展规划中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但在教育现实中,大学究竟将大学文化置于发展战略、事业发展规划的什么位置,又如何规划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基于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展开相关探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资料收集

本研究选取“双一流”建设高校指导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发展规划文本展开分析。采用目的性抽样,对首轮“双一流”建设的36所A类高校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等栏目进行搜索,最终获得已公开的28份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33份“双一流”建设方案(其中19份为首轮建设方案、14份为新一轮整体建设方案)文本。

(二)资料分析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MAXQDA2020质性研究软件,对61份样本进行编码分析。一方面,通过分析大学文化建设的理念、设计、举措具体呈现在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哪一部分,明确各高校将文化建设置于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位置,即高校如何认识大学文化以及如何看待其在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另一方面,运用政策内容质性分析方法中的向上归类路径[14],对样本中文化建设内容进行类属编码和分析。首先,自下而上地对样本进行编码,提取总结其中文化建设的详细内容,形成一级编码;其次,对一级编码进一步向上抽象,提炼各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素,形成二级编码;最后,与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研究等对话,通过归类、比较、整合和总结,对二级编码进一步抽象,建立类属,呈现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三、研究发现

(一)在大学事业发展规划中,大学文化建设处于何位

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制定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时,大多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不同方式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设计和部署,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建设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结构分布

1.“太阳型”:强调文化引领大学整体事业发展

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理念中,强调文化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深层次力量。例如: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在指导思想中强调,立足学校“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学术传统和文化底蕴;浙江大学将价值引领、厚植底蕴作为“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之首;中山大学将坚持塑造卓越大学文化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部署,认为一流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任务,相对其他建设任务也更具基础性作用。例如:南开大学在自身发展战略中开宗明义指出,要以大学精神、南开文化引领和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将文化引领战略作为“十四五”时期五大发展战略之一。

2.“建筑型”: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职能

四分之三的高校将文化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具体建设任务之一进行部署,所有高校都从大学的功能出发,将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方案,特别是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例如: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北京大学将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引擎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文脉传承行动计划作为重要建设任务;四川大学制定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传承创新专项规划。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中国人民大学将推陈出新,传承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作为建设任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提出努力建设格调高雅、底蕴深厚、催人奋进、特色鲜明的北京理工大学文化;西北工业大学设计了包含建立一个完整的精神谱系、设计一套鲜明的文化标识、形成一个“大文化”工作格局在内的文化建设“十个一”行动举措。

3.“离散型”:文化成为其他建设任务的具体内容之一

部分高校在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推动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宣传思想工作同时部署,或是融入学科建设、立德树人等其他建设任务。例如:复旦大学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章呈现,并将深入推进校风学风和文明校园建设作为其中一节,设立“以一流文化涵养一流大学建设”专栏;华东师范大学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将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增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辐射能力作为对接国家及区域需求、提高服务新发展格局效能这一重点任务的举措之一,将用心建设“不言之教”的校园环境、倾力打造校园良好文化生态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这一重点任务的举措。

(二)在大学事业发展规划中,大学文化建设为何

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包含了大学文化的定位与建设目标、类型与作用路径以及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与支撑策略。具体如表2所示。

1.围绕“三个面向”定位大学文化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正在树立对接时代和国家社会发展新要求、学校发展新目标以及师生发展新需求的文化建设理念,面向不同的主体定位大学文化的作用与建设目标。一是面向党的治国理政和文化强国建设,强调一流大学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传播上必须走在前:带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一流大学优势,建好文化传承基地、智库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与传播,积极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地方发展战略推动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大文化创新成果产出,打造文化精品力作;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带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二是面向办学治校,强调一流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建设深层次的动力支撑,在引领事业发展全局、塑造办学特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只有构建具有时代精神、院校风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三是面向师生发展,强调文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师生力量推动发展上的独特作用,要培养时代需要的一流人才,除了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落实“五育并举”,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学业成功,形成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2.“六类文化”并进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事业发展规划中不仅纳入大学文化建设长久关注的物质文化建设,提出不断丰富校园各类空间等文化资源和供给,更好地发挥物质文化濡染熏陶的作用,更突出强调新时代主流文化、学科文化、学术文化、治理文化等在人才培养、办学治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一是重视主流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强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传承等,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和课外各类文化实践活动等的作用,厚植学生爱国荣校情怀。二是更加关注大学学科文化、学术文化的守正创新,强调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为发展和优化工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等对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加强鼓励创新文化的建设。三是将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对标事业发展目标,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追求卓越、砥砺担当的价值取向,注重校史育人、校友文化、师道文化建设,强化师生身份和情感认同。四是将制度文化建设推向更深层次的治理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全面从严治党、各具特色的院系文化、书院文化、教育教学质量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建设。五是通过凝练和巩固一系列校园文化标识、开展各类文化实践活动等,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行为价值取向。

3.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多元参与和文化自为

面对大学文化建设缺乏完备的制度体系、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强化组织、人员、平台保障,推动文化建设进程。其中,部分高校注重对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校内外、师生共建共享的“大文化”工作格局。例如:兰州大学提出完善学校强化统筹谋划、各单位主动谋划、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体系;中山大学提出筹备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三校区五校园”、十家附属医院的文化联动长效机制。大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任务推进举措中,强调集成校内、校外包括地方、行业企业等多方文化资源,开创特色课堂、特色实践、特色文艺、特色环境、特色管理等文化育人载体,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工作落地落实。

四、结论与启示

(一)厘清大学文化为谁所用:树立文化为办学治校铸魂的理念

通过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虽然深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将文化建设作为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词、必有项,但依然存在对大学文化是大学组织运行和发展的深层次动因认识不足、谋划不够等问题。在制定事业发展规划时,往往将文化建设等同于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发挥,文化建设规划因此被视为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子规划、子项目、“几大工程”之一,又或是仅仅作为人才培养、校园建设规划中的举措之一。

新时代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品位优秀文化任重道远。一方面,大学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一流大学应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是文化的凝聚,一流大学的教育理想必须体现大学的人文气质,必须承担社会赋予一流大学的责任。[15]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培根铸魂的重要媒介,更是带来高品质的治理行为、输出高水平的创新绩效和治理效能的强动力。[16]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不应当仅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孤立组成,大学文化建设也不应是学校发展中一项孤立的任务,大学应当在谋划事业发展前先行凝练和思考自身的文化内涵,将系统谋划和推动文化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核心地位。

(二)回答我们的大学文化是什么:大学文化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和丰富

通过分析发现,大学文化的内涵已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而是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需要更加重视主流文化的思想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良好的学科文化支撑。文化在现代化治理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7]现代大学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推动着大学治理文化的生成。

今天的大学文化,已不仅是狭义的大学观念文化——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也不仅仅是以往更强调学校物质文化、学生活动等概念的校园文化,而是更加广义、上位的文化概念——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融合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自身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文化形态。它既包括大学一直致力于凝练和形成的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也包括新生成和发展的文化育人形态、文化研究形态、学术/学科文化形态、治理文化形态等。例如,有学者提出,要更加注重建立以参与、包容、沟通、协作和信任为核心的大学治理文化,激发大学治理内生动力,以此推动大学整体目标实现。[18]

(三)明晰大学文化如何发挥作用:将文化各要素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设计

通过分析发现,大学文化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包括环境濡染、价值引领、制度养成、实践历练等,无论哪一种路径的实现,并非只依靠文化某一要素发挥的作用,而是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一流大学在建设物质文化时,强调校园建筑、景观、文化标识的设计和建设,能够融合长期积淀形成的、彰显核心价值观念的大学精神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引导师生形成符合学校气质的行为文化。

长久以来,人们倾向遵循组织文化的逻辑,将学校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高校也往往从这些孤立要素出发,呈现学校文化是什么并挖掘要素的具体功用,如精神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物质文化的环境熏陶作用等,文化规划和建设过程呈现割裂式、碎片化的境况,并未真正体现文化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深度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19]大学应当系统思考新时期文化各要素的内涵及其之间的联系。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包含三个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方面,即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和创造性的文化生活。[20]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应相辅相成。

(四)谋划怎样建设大学文化:关注自下而上的建构和多元主体参与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涉及学校这一空间场域,它是大学在宏观层面与时代、与世界、与国家、与地方、与行业企业,在中观层面与自身办学历史、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在微观层面与全体师生等交互影响而推动形成的。但现实是大学对各交互影响如何纵深向发展的思考和谋划不足,文化成果的转化和共享不足。此外,在大学组织内部,通常遵循自上而下的传递路径理解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而忽略了文化自下而上的构建和发展。

大学文化建设一方面必须重视与外部各系统的沟通,另一方面要依靠文化自为,即依托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多维治理。[21]大学应设置高层次的、专门的大学文化建设机构,明确学校党委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所有利益相关者是参与者;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建设原则、思路和内容,集成多方资源力量,整合重构多种要素,形成推动树立文化自信、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助力事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此外,大学既要宣扬自身办学的价值理念,牵引次级组织发展和师生行为,使得优秀大学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更要关注文化的动态变化,形成内部各组织如院系、学科专业、师生等自下而上的文化生成路径,注重新文化元素的产生,关注学生学业体验,注重与师生校友的发展有机结合。[22]这些做法可充分发挥内部各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学之“形”,更要有一流大学之“魂”,即文化自信。高校要对大学文化进行再认识、再生产和新创造,结合大学的理想和功用、自身事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系统规划和建设大学文化,用文化引领大学回归理性、实现善治和育人。

猜你喜欢
双一流规划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