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20年黄河流域气候生长季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2023-12-04 08:03张志高孙梓欣张秀丽郭可欣李卓娅郝海姣蔡茂堂
干旱区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气候趋势

张志高, 孙梓欣, 张秀丽, 郭可欣, 李卓娅, 郝海姣, 蔡茂堂

(1.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3.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4.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地表温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2011—2020 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相比1850—1900年上升1.09 ℃,2001—2020年较工业化前增暖0.99 ℃[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更为明显[2]。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发展,气温、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对作物生长发育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3-4]。生长季是温度和土壤湿度条件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对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有重要控制因素[5]。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生长季变化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及农业作物生产[6-7]。因此,生长季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8-11]。众多学者分别以物候观测[11-1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3]和地表气温[14]等方面资料进行生长季相关研究。物候观测和NDVI 数据序列相对较短,而气象站点气温数据空间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可用于长时间尺度上气候生长季研究[15]。相关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生长季呈延长趋势[16-18]。中国大部分地区如内蒙古[19]、华北地区[20]、青藏高原[21]和东北地区[22]等生长季开始日提前、结束日推迟、长度延长,但区域性特征明显,青藏高原地区生长季增加最多,北方地区次之,南方地区最少[23]。在生长季变化影响因素方面,Xia等[24]发现,多年代际气候变化(multi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MDV)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指数贡献了1980—2009 年北半球生长季延长的53%;Dong 等[21]认为,1960—2009 年青藏高原生长季指数变化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吴蓓蕾等[25]研究发现,中国平均生长季开始日提前和长度延长主要源于春季升温,生长季结束日推迟则与秋季变暖有关;Jiang 等[26]研究表明,新疆地区生长季延长主要源于结束日的推迟;Wu 等[27]揭示了风速变化对秋季物候的影响,发现风速减弱延迟了高纬度植被秋季落叶期;还有学者分析了生长季气候资源的变化[28]。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北方东、中、西三大地理阶梯,跨越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流域上、中、下游地形地貌、植被及气候类型分异显著,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现有耕地1.3×107hm2,粮食产量约占全国1/3,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基于1960—2020年逐日气温数据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近61 a来黄河流域气候生长季指标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准确把握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黄河流域(32°6′~41°48′N,95°50′~119°6′E)横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4个地貌单元,包含青海、四川等9 省区,流域面积约7.52×105km2。黄河流域海拔在0~6241 m,西接青藏高原,中部为黄土高原区,东邻华北平原,东西跨度约5464 km,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起伏显著。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跨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流域多数地区降水在200~650 mm,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10 月,年均温在-4~14 ℃,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3300 h。为了研究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的区域分布特征,将黄河流域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游地区,其中,上游地区包括久治、景泰和包头等40 个气象站点,中游地区包括武功、靖边和神木等42 个气象站点,下游地区包括新乡、郑州和沂源等7 个气象站点。

1.2 数据来源

1960—2020 年黄河流域89 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data.cma.cn)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该数据集经过极值检验和RHtest 均一性检验等方面的严格质量控制。研究区域及代表站点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黄河流域气象站点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y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1.3 生长季指标计算

生长季的界定尚未统一,参考相关资料,本文将生长季长度(GSL)定义为一年中5 d 滑动平均温度大于5 ℃到最后一次连续5 d 滑动平均温度大于5 ℃之间的天数[29]。生长季开始(GSS)为一年中第一次连续5 d滑动平均气温大于5 ℃的第一天,生长季结束(GSE)为最后一次连续5 d 滑动平均气温大于5 ℃的最后一天。生长季内≥10 ℃活动积温(AT10)为生长季内≥10 ℃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对应的天数之和为生长季内≥10 ℃活动积温天数(DT10)。GSS、GSE、GSL 和DT10 单位为d,AT10 单位为℃。

1.4 研究方法

采用Mann-Kendall 方法[30]对1960—2020 年黄河流域气候生长季指标(GSS、GSE、GSL、AT10 和DT10)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信噪比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31]。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法[32]分析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的周期变化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生长季时间变化

由图2 可知,1960—2020 年黄河流域GSS 在63.36~88.43 d,平均为75.90 d(3月17日),2022年最小,1976 年最大。近61 a 来GSE 平均值为310.25 d(11 月6 日),在301.10~318.06 d 之间波动,1981 年最小,2016年最大。近61 a GSL平均值为235.35 d,其中1976 年最小为219.74 d,2020 年最大为250.84 d。1960—2020 年AT10 在2925.51~3592.65 ℃,平均值为3265.91 ℃,1976 年最小,2016 年最大。近61 a 来DT10 平均为187.54 d,1976 年最小为172.92 d,2009年最大为206.73 d。从变化趋势来看,近61 a来GSS呈显著的提前趋势(P<0.01),倾向率为-2.04 d·(10a)-1,GSE 以0.85 d·(10a)-1的倾向率呈明显的推迟趋势(P<0.05),GSL 则呈显著的延长趋势(P<0.01),倾向率为2.88 d·(10a)-1。AT10 和DT10 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通过了0.01 的显著性检验,倾向率分别为70.62 ℃·(10a)-1和3.26 d·(10a)-1。

图2 1960—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变化Fig.2 Changes of growing season indica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1960 to 2020

年代际变化方面(表1),1960—1980 年代GSS偏大,距平为正,生长季开始较晚,GSE距平为负,生长季结束较早,GSL 距平为负,生长季长度相对较短,AT10 距平为负,相对较小。1990 年代后GSS 逐年代提前,距平转为负值,GSE 距平转正,生长季末期推迟,GSL 距平转为正值,生长季长度延长,AT10距平转正,生长季内≥10 ℃活动积温增加。1970 年代DT10 最小,2000 年代和2010 年代DT10 最大,生长季内≥10 ℃活动积温天数最多。

表1 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年代际变化Tab.1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growing season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2.2 上、中、下游地区生长季指标时间变化

由表2 可知,近61 a 来流域上、中、下游地区GSS 分别为88.81 d、66.73 d 和53.63 d,上游地区生长季开始最晚(3 月30),下游地区开始最早(2 月23),相差35 d;下游地区GSE 为334.03 d,上游为297.33 d,相差36.70 d,上游地区生长季结束最早(10月24),下游地区结束最晚(11月30),相差37 d;下游地区GSL 为281.40 d,上游地区为208.02 d,上下游地区生长季长度相差73.38 d;下游地区AT10为4619.85 ℃,上游地区为2472.16 ℃,相差2147.69 ℃;DT10 在下游地区最大为232.88 d,上游地区最小为156.31 d,相差76.57 d。从变化趋势来看,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各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从变化幅度来看,下游地区GSS、GSE、GSL 和AT10 指标变化幅度最大,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变幅最小,上游地区DT10 变化幅度最大,下游次之,中游地区最小。

表2 1960—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变化Tab.2 Changes of growing season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1960 to 2020

2.3 气候生长季空间分布特征

由图3 可知,黄河流域GSS 的变化范围为37~164 d,近61 a平均值为75.90 d,即3月17日,整体呈由东到西、由南向北逐渐推迟趋势,流域东南部生长季开始最早,日序在37~64 d,即2 月6 日—3 月5日,流域西南部达日、玛多和清水河等站生长季开始最晚,日序在129~164 d,即5 月9 日—6 月14 日。黄河流域GSE 在255~346 d,平均为310.25 d,即11月6 日,分布趋势与始期相反,整体呈由东到西、由南向北逐渐提前的趋势,流域东南部生长季结束最晚,日序在327~346 d,即11月23日—12月12日,流域西南部玛沁、达日、玛多和清水河等站生长季结束最早,日序在255~273 d,即9 月12 日—9 月30日。黄河流域GSL 在92~310 d,平均为235.35 d,整体呈由东到西,由南向北逐渐缩短趋势,流域东南部GSL 最长,在265 d 以上,西南部玛多和清水河生长季最短,在105 d 以下。黄河流域AT10 在33~5153 ℃,流域东南部积温最高,在4142 ℃以上,西南部玛多和清水河最低,在188.42 ℃以下。DT10 在3~251 d,流域东南部积温天数最多,在203 d 以上,西南部玛多和清水河最低,在20 d 以下,在空间分布上与AT10 的空间分布大致相似,即积温天数越多,积温越高,天数越少,积温越低。

图3 黄河流域气候生长季指标的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limate growing season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2.4 气候生长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1960—2020 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如图4 和表3 所示,由图4 可知,近61 a 来黄河流域GSS 整体呈提前趋势,全部89 个气象站点倾向率<0,倾向率在-4.1~-0.2 d·(10a)-1之间,其中有71.9%站点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表3),在空间分布上呈一定的区域集聚特征,流域东南部河南、山东地区与流域中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地区提前幅度较大,西部青海地区提前幅度较小,在-1.6 d·(10a)-1以内。GSE 整体上呈延迟趋势,倾向率在-0.6~2.6 d·(10a)-1之间,在89 个气象站点中,有82 个站点呈递增趋势,且80.9%的站点达到了0.05 显著性水平,流域中西部地区和东南部山东、河南地区推迟幅度较大,中东部山西地区推迟幅度较小。GSL 整体呈现出延长趋势,在0~5.5 d·(10a)-1之间,有88 个站点呈延长趋势,其中,80.9%的站点呈显著延长趋势,流域东南部河南、山东地区和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地区形成两个高值中心,倾向率在3.3 d·(10a)-1以上,流域中东部山西地区倾向率较小,在2.4 d·(10a)-1以下。AT10 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倾向率在2.4~148.6 ℃·(10a)-1,全部89 个站点呈上升趋势,其中,93.3%站点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流域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宁夏地区增幅较大,在88.4 ℃·(10a)-1以上,流域南部陕西地区、流域西部青海、四川地区增幅较小。DT10 整体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在-0.2~7.2 d·(10a)-1之间,88 个站点呈上升趋势,其中,79.8%的站点通过了0.05 显著性检验,流域南部陕西地区增幅较小,在2.6 d·(10a)-1以下,流域西南部四川地区增幅较大,在4.3 d·(10a)-1以上。

表3 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空间趋势检验Tab.3 Spatial trend test of growing season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2.5 气候生长季突变特征

由图5 可知,近61 a 来黄河流域GSS 正序列UF曲线呈波动下降趋势,反序列UB曲线呈上升趋势,二者相交于1998 年,突变点在信度线内,且通过了信噪比检验,确定其突变点为1998 年,突变前生长季日序平均为79.19 d(3 月20 日),突变后为70.45 d(3 月11 日),提前了9 d(图5a)。GSE 的UF曲线在1994年后在0值之上,表明该时期UF曲线上升趋势明显,UB曲线呈波动下降趋势,UF和UB曲线存在多个交点,但均未通过信噪比检验,故GSE 不存在突变点(图5b)。GSL 的正序列UF和反序列UB曲线相交于2002 年,在信度线以内,且通过了信噪比检验,其突变点为2002 年,突变后GSL 平均为242.98 d,较突变前的231.90 d 显著延长了11.08 d(图5c)。AT10和DT10的正序列UF和反序列UB曲线均相交于1998 年,均在信度线内,且通过了信噪比检验,故AT10 和DT10 的突变点为1998 年,突变后AT10 和DT10 分别较突变前增加了288.92 ℃和13.49 d。

2.6 生长季周期变化特征

1960—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Morlet小波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图略),由表4 可知,GSS 存在28 a、19 a与13 a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中,28 a左右的周期为第一主周期,19 a 左右周期为第二主周期,13 a 左右周期为第三主周期。近61 a 来黄河流域GSE、GSL、AT10 和DT10 均存在28 a 左右的主周期变化,而其他周期不明显。

表4 1960—2020 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周期变化特征Tab.4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ic changes of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1960 to 2020

2.7 生长季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趋势分析

由表5 可知,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生长季指标与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强,中游次之,下游最弱。黄河流域平均GSS 与温度变化显著负相关,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与春季平均温度负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65,说明GSS 提前与春季变暖有关。分流域来看,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春季温度负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55 和-0.34,相关性依次减弱。黄河流域平均GSE 与秋季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说明GSE 延迟与秋季变暖有关,上、中、下游地区GSE 均与秋季温度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6 和0.42。黄河流域平均GSL 与秋季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说明GSL 延长与秋季变暖有关,上游地区与春季温度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0,中游地区GSL 延长主要与秋季增温有关,相关系数为0.62,下游地区主要与春季增温有关,相关系数为0.41。

表5 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与各季节平均温度的相关关系Tab.5 Correlation between growing season index and seas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3 讨论

1960—2020 年黄河流域GSS 呈提前趋势,GSE呈推迟趋势,GSL呈延长趋势,这与全国生长季变化趋势一致[25]。从变化幅度来看,黄河流域GSS、GSE和GSL 变化趋势分别为-2.04 d·(10a)-1、0.85 d·(10a)-1和2.88 d·(10a)-1,黄河流域GSS 提前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多数地区,小于华北地区[20],而GSE 延迟幅度要小于全国平均水平,GSL 延长幅度大于全国及其他大部分区域,小于华北[20]和青藏高原地区[21],这可能与黄河流域1960—2020年增温趋势0.36 ℃·(10a)-1显著高于全国增温速率0.25 ℃·(10a)-1[33]有关。近61 a 来黄河流域GSS 提前了12.4 d,GSE 推迟了5.2 d,GSL 延长了17.6 d,GSS 贡献了生长季延长的70.5%,GSE 贡献了29.5%,GSS 的提前对生长季延长的影响更为重要。

黄河流域GSS 提前主要与春季增温有关,GSE延迟主要与秋季增温有关,这与吴蓓蕾等[25]对全国生长季的研究结果一致,黄河流域GSL 的延长主要与秋季增温有关,这与全国平均GSL 延长主要源于春季升温的结论不同,这可能与各区域气温变化不同有关。

在突变特征方面,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发生突变,这与华北地区[20]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全球气候状态转变发生于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34],气候状态的转变导致气候变率增大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导致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和生长季延长。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89 个气象站点气温数据来研究生长季指标变化,还不能较好地反应区域内植被生长动态,后续的研究中应结合物候观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一步探究流域生长季指标变化。此外,本研究探讨了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与各季温度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及环流因子对生长季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1960—2020 年 黄 河 流 域GSS 显 著 提 前[-2.04 d·(10a)-1],GSE 呈推迟趋势[0.85 d·(10a)-1],GSL 显著延长[2.88 d·(10a)-1],AT10 和DT10 显著增加,倾向率分别为70.62 ℃·(10a)-1和3.26 d·(10a)-1,但区域差异较大,下游GSS 开始最早(2 月23),上游最晚(3 月30),上游GSE 结束最早(10 月24),下游最晚(11月30),下游GSL最长为334.03 d,上游最短为297.33 d,下 游AT10 为4619.85 ℃,上 游 为2472.16 ℃,下游DT10 最大为232.88 d,上游最小为156.31 d。年代际变化来看,1990 年代以来,黄河流域GSS 逐年代提前,GSE 推迟,GSL 显著延长,AT10和DT10明显上升。

(2)近61 a 黄河流域整体上由东到西,由南向北GSS 逐 渐 推 迟,GSE 逐 渐 提 前,GSL 逐 渐 缩 短,AT10和DT10逐渐减少。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生长季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下游地区变化幅度最大,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变幅最小。

(3)M-K 突变分析表明,近61 a 来黄河流域GSS、AT10 和DT10 于1998 年发生突变,突变后GSS提前了9 d、AT10 和DT10 分别增加了288.92 ℃和13.49 d。GSE 不存在明显突变点。GSL 于2002 年发生突变,突变后GSL 延长了11.08 d。Morlet 小波分析表明,近61 a 来黄河流域生长季指标存在28 a左右的周期变化。

(4)近61 a 来,黄河流域生长季长度延长了17.6 d,GSS贡献了生长季延长的70.5%,GSE贡献了29.5%。相关分析表明,黄河流域GSS 提前主要与春季升温有关,GSE延迟主要源于秋季增温,上游和下游地区GSL 延长主要源于春季增温,中游地区GSL延长主要与秋季变暖有关。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气候趋势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趋势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初秋唇妆趋势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