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2023-12-06 17:46李雪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1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全面性大思

李 琰,杨 茜,李雪飞

(华北理工大学 a.纪委办/监察处;b.人文法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一、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是高校发展与培养学生党员所遵循的一般方式。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强调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的党建工作也获得了逐步的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党建工作地位及作用进行了更完整、更全面的概括[1],这使得高校党员培养模式目标任务更加清晰,落实措施更加具体,标准更为严格,考察更为细致。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发展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仍存在问题。

(一)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方式单一”

1.学生党员培养形式单一。实践中,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形式多集中于理论学习、研讨等传统培养形式,其他培养形式相较于此类传统形式出现频率偏低。这可能使得学生党员对培养内容的接收方式与吸收程度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学生党员学习流于表面,难以实现培养教育的真正目的,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形式的丰富仍需加强。

2.学生党员培养内容单一。实践中,学生党员具体培养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多集中于党的方针政策与理论,而对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关注则存在不足。这使得学生党员所能接收的培养内容单一,实际培养教育成效的提升受到限制,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的丰富仍有待提升。

3.学生党员培养资源利用单一。实践中,存在高校对本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局限于本学校资源平台内部的情况,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未能充分发掘与利用相关的资源平台。这使得高校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综合性提升受到限制,不利于提升学生党员对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增进学生党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资源利用程度仍有待提升。

4.学生党员培养考核评价单一。实践中,高校对学生党员实际学习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主体均具有单一性。这使得考核评价结果对实际培养效果的反馈不够直观,导致对问题的总结与纠正不够及时,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评价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知行脱节”

1.学生党员培养形式“知行脱节”。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形式设计多集中于传统的理论培养形式或实践培养形式,但并未在两类形式中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对学生党员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强调程度不足,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之间的衔接不畅。这导致学生党员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的成效难以达到预期,对学生党员培养形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需加强。

2.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知行脱节”。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的教授多未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未能让学生党员充分地理解培养内容所反映的本质核心,未能使学生党员深刻领悟党员培训活动的重要目的,进而导致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不足,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需加强。

3.学生党员培养“知行结合”反馈路径少。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的反馈路径较少,获悉培训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且对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反映难以做到直观与全面,给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以及科学指导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结合带来挑战,高校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反馈路径仍需完善。

(三)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全面性不足”

1.学生党员培养范围全面性不足。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范围全面性不足。实践中,受场地限制、课程安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多数的培养教育活动覆盖对象范围明显不足,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只接受过少部分培养教育,接受的培养教育内容程度明显较低,对党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不够,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范围的全面性仍需提升。

2.学生党员培养过程全面性不足。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过程全面性不足。实践中,学生党员培养多重视与人员选拔相关的培养教育环节,即积极分子阶段之后与入党阶段之前的培养考察。高校学生从成为积极分子起接受的培养教育开始明显增多。随着入党阶段的推进又以发展对象阶段为界,对发展对象及发展对象前的阶段安排大量培养教育活动,对此阶段之后的培养教育则不如之前[2],而积极分子阶段之前与发展对象阶段之后的学生党员培养环节未受到足够重视,学生党员培养过程的全面性仍需提升。

二、以“大思政”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大思政”内涵

所谓“大思政”是指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上的扩展与提升,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高校现有思政课是“大思政”的主阵地。“大思政”强调整合性,要求所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人员、资源等因素均参与其中。落实“大思政”理念,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主体、各门课程、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综合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通过充分运用各项思政教育要素,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此理念落实路径及目标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高度契合,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必要性分析

1.培养主体与目标高度契合。“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课模式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均由学校教育主体进行教授,同时两者的育人目标也高度契合,“大思政”理念下的育人目标意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也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大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培养主体与目标高度契合。

2.“大思政”与学生党员培养相辅相成。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是对原有思政内容的拓展与提升。而同时学生党员发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成为大学生党员作为个人的发展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工作内容[5],故“大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发展相辅相成。

综上,有必要以“大思政”之视角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重新审视当前学生党员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可借鉴“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课创新的具体路径,对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对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完善,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成效。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运用“大思政”理念丰富学生党员培养方式

1.丰富学生党员培养形式。充分利用多种培养形式,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学生党员培养形式体系,以改善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中学生党员培养形式单一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党员在培养教育中对相应内容接受与理解的程度。

2.丰富学生党员培养内容。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优秀文化引入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结合学生党员的发展阶段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内容。以此推进学生党员对培养教育内容理解与认识程度的加深,最终提升实际培养教育的效果。

3.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培养资源。依凭新媒体、互联网充分发掘与整合优质培养教育资源,利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综合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同时积极主动搭建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资源平台,以此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综合性,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进其对培养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所学内容的运用,提升学生党员培养成效。

4.完善学生党员培养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党员在具体培养教育活动中的培养效果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丰富考核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与标准。以此提升学生党员实际培养教育中学习效果反映的直观性,进而及时发现与纠正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推进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完善。

(二)运用“大思政”理念推进学生党员培养“知行结合”

1.强化学生党员培养形式“知行结合”。善用社会大课堂,大力对接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教育,借助各类形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此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提升学生党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2.强化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知行结合”。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党员培养队伍综合能力,使学生党员充分理解培养教育内容所包含的核心本质,深化学生党员对培养教育活动目的的领悟与把握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以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完善学生党员培养“知行结合”反馈途径。完善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的反馈途径,及时、全面反映学生党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及时发现与解决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解决相应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党员有效提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最终推进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效的提升。

(三)运用“大思政”理念提升学生党员培养全面性

1.提升学生党员培养范围全面性。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范围的全面性,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可借鉴“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课设置方式(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所学内容层层递进,最后形成完整体系),不同阶段强调不同学习重点,在培养时长上针对学生课程安排进行灵活调整,真正做到分层次,全覆盖,以此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范围的全面性。

2.提升学生党员培养过程全面性。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过程的全面性,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体系,推进学生党员全过程培养。在注重积极分子阶段之后到发展对象阶段之前培养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其他阶段的培养教育力度,且此类阶段的培养重点可从选拔期间的考核与选择过渡到实际培养成效的提升上,把学习过程作为增强党性的过程,真正做到全过程培养,引导学生党员成长成才,以此推进学生党员培养过程全面性的提升。

结语

以“大思政”视角优化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运用“大思政”理念丰富学生党员培养方式,善用社会大课堂丰富学生党员培养形式,结合学生党员特征制定针对性培养内容,充分发掘与利用学生党员培养资源,强化学生党员培养评价体系。运用“大思政”理念带动学生党员培养理论实践结合,借助多样化实践形式的同时提升学生党员培养队伍综合能力,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大思政”理念提升学生党员培养全面性,针对不同培养对象灵活调整,做到分层次、全覆盖,完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体系,推进全过程培养。由此,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成效。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全面性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教育微论坛
信号全面性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