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2023-12-06 23:03张小梨张法清
知识文库 2023年21期
关键词:育德心育协同

张小梨 张法清

近年来,德育心育在高校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承担着育性、启智、健心、导行的重要任务,但是高校德育心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大学生的育德育心仍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对构建大学生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协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并在逻辑层面上分析了德育心育协同机制构建的基础,对德育心育构建协同机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育德育心水平,强化高校德育与心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愈发艰巨,各种思想浪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探索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发展已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构建大学生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究了二者协同推进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基础与意义以及实施的策略,从而提高高校育德与育人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保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

1 高校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的素质教育作为系统性的教育工程,涉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部门良好顺利地开展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育德与育心的有效媒介,是学生健康成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获得良性的发展,从而被社会所认可与接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素养需要高校积极地推进德育与心育的合力开展,只有构建两育协同推进机制,才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既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1.1 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的标准愈发提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高校的教育是育才的关键阶段,高校的教育只有不断地优化改进,以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核心,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高校的素质教育的效果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为现代人才观的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应当是高校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生高校学习的整个过程。高校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育才,素质教育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则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人才被社会认可与接受的关键。而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与健康的心理则需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推进,共同发展,这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1.2 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道德素养,任何一方面成为短板都会成为影响大学生未来成长与發展的关键因素,导致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有效地融入社会进行工作和生活。最近几年来,因为大学生心理与思想道德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校园的悲剧还是各种极端事件的产生,虽然都有着不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观因素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作为育人育才的主要阵地,一定要发挥自身的职责,守护好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夯实根基,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大部分都是一起出现的,两者相互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只有两育并举,相互配合,才能将两者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健康的心理是构建更高层次道德水准的基础,而良好的道德素养则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由此可见,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2 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基础

无论是德育还是心育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大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德、智、体、美、劳的水平状态,更需要让认知、情绪、行为等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水平,从而规范自身内在的行为举止,进而构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思想与心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内在逻辑的关键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既贯穿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全过程,更是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的基础。

2.1 认知、情绪、行为的逻辑关系

大学生育德与育心的切入点与连接点便是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贯穿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对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大学生对外在的客观事物性质与规律有着不同的认知,这种不同的认知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态度体验,从而引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着自身最为本能的需求,而需求的性质、层次与范围以及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时机、条件与方式等,又和个人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之间形成了类似于三维矩阵的发展结构,每一个层面的发展都需要另外两方面的支撑,如果三者不能协调发展,最终只会导致三维矩阵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2 全面发展的关键

作为全面发展的目标,德智体美劳涵盖了思维、思想、心理、品德、技能、习惯等多个领域,而思想与心理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这也是认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与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思想是关键与核心,而心理则是基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潜能的激发直接受制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水平,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动力与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是自身内在的升华,而心理则是外在的体验,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人的思想内容受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影响,心理则更多的是人对外部事物蕴含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的体验和感觉。最后,思想是起点,心理是终点。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此人的成长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人类文明蕴含的思想精神,通过思想的提升从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这也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人的意识深层次的内在关系,从而能够真正地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状态。

2.3 育德与育心的关系

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育德与育心的重要作用取决于思想与心理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所处的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实现育德的重要载体,是教导学生明德、守德、严德,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育心则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心理健康进行的,心理健康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协调自身的身心关系,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同时提高学生予人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两者既存在着联系又具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在理解两者的关系时需要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首先,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又没有明显的边界,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有一部分重合,但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是两者的主要和共同的目标。其次,两者可以互为助力但是理念不同,在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上虽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可以相互支撑。最后,两者的功能互补却又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可以说,两者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育德能够稳固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的行为。育心则凭借着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保持更为稳定的状态。两者缺一不可,都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也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内在的逻辑基础。

3 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的意义

首先,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能够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资源协同的优势与特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协同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育心与育德协同推进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问题,更是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心理教育为基点,更好地挖掘思政资源,从而更好地统合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资源,充分地发挥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同时,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也是高校创新思政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其次,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实践。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积极地推广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疾病的相关工作,规范发展高校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高校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因此,育德与育心的协同发展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趋势。两育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以情感人的优势,使学生具备更加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思想精神面貌,是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

4 构建大学生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的策略

4.1 育德与育心课程设置上的协同推进

首先,在德育的课程中引入心育的相关知识。人的道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贯穿到德育课堂中,从而发挥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以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式将心理健康内容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并根据咨询目的、类型、对象等因素进行筛选,通过设立成长小组、活动训练营等方式,实施分层辅导,确保每位有需要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在心育课程中添加德育的相关内容。素质教育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现阶段,部分大学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问题或道德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在加强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生心理或思想变化的动态及引起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原因制订相关的解决方法,如此才能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在心理教育课程中积极地引入相关的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大学生在角色转变、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关系的处理、就业的选择上,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道德教育的内容来加强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两育并举,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发展,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德育还是心育在课程的设置上都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情境,不能想当然,避免起到相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推进育心与育德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2 育德与育心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同推进

如果只有好的课程而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那么就无法真正地发挥课程的作用,因此在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在课程设置上协同推进之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协同推进机制,从而真正地发挥协同推进机制的效用。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实施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教学内容是德育与心育高质量开展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理解、移情等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推广,还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关于在德育中加强心育的教育内容,在1994年就已经被中央明确地指出,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以谈心、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更好地提供服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等方面健康成长。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最新的思想及心理动态的变化,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心育中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通过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带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构建两育的协同推进机制,不但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使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道德教育虽然都是高校育人的过程,也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教育层面上还是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心理教育注重的是个体层次,而道德教育则更多地侧重于社会层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两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完成高校育人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在协调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地吸取两者各自的优点,发挥出协同推进机制的意义与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差异性的道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借鉴心育的手段与方法,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爱好、能力特长等,从而减少思想道德教育的阻力,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生活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保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教学活动上要构建育德与育心的协同推进机制。无论是育德还是育心,都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要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构建两育协同推进机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元化的社会活动,如野外拓展训练、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参观学习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注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的掌控与调节,完成精神与心理的升华。

4.3 育德与育心在管理层面的协同推进

首先,建立德育与心育教师队伍的协同推进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的心育与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够积极地沟通与合作,而是各自为政,那么就无法真正地发挥出两者协同推进的作用与价值。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德育与心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使双方都能够对彼此的知识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样也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另外,两育教师队伍的协同机制的建立,最好将两育的教师队伍归属于同一部门进行领导,这样不但便于管理,也能够为教师创造沟通交流的环境,针对教学反馈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讨论学习,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育德育心的育人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挥。其次,构建学生考核评价的协同推进机制。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考试考核通常都是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情况最为重要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都属于公共课的领域,考核形式也主要以考试或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而且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实际上并不利于两者协同教育的发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构建考核协同推进机制,将德育与心育进行深层次的联动,拓宽考试的范围,提高考试的深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主题,让学生以心理层面与道德层面来分析。也可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两育的考核内容,也可以在德育中渗入心育的内容,也可以在心育的考核中增加德育的内容。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来发挥两育考核协同推进机制的作用。

5 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从而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保障。作为全面发展的关键,德育与心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育德与育心的教学工作,并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从而使高校的育人作用保持长效。因此,高校要在正确认知德育与心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育德与育心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管理层面上的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地发挥育德与育心的协同作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协同推进机制的不足,优化高校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类/博士启动)资助。广东省202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GXJK06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度“思政”专项(521006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育德心育协同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