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腔关乎“大”健康

2023-12-07 03:55主笔乔禹
人人健康 2023年26期
关键词:口腔疾病牙周炎牙周

主笔/ 乔禹

【全国爱牙日专稿】

9 月20 日是第35 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在爱牙日来临之际,全国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大口腔防治知识宣教力度,倡导人们养成爱牙护牙的好习惯。

口腔健康为什么越来越受到受重视?

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牙齿疼痛、敏感、松动等口腔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数据显示,我国超九成人有牙周问题、超三成的成年人患有牙本质敏感。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导致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龋病和牙周病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对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有不良影响,还会造成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孕妇的口腔感染是导致早产和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所以保护牙齿,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早在1981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是全身器官的一部分,作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入口,它和身体许多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腔健康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全身健康的状态,它也是一道守护墙,保护着全身健康。

口腔疾病的“弦外之音”

正所谓“牵一牙而动全身”,口腔疾病与全身各个器官的健康,有的是双向关系,二者互为影响;有的是相互关联,口腔疾病也是引起或者加重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

那么口腔健康和哪些我们熟知的疾病“挂钩”?

心脏病 如果不注意护牙,导致牙齿不够洁净,附上了牙菌斑,你就要担心一下自己的心脏是否健康。有调查显示,牙菌斑会导致牙龈炎,从而使机体免疫机制作出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增多。而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白细胞增多。

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有这样的经历:牙齿变长了,究其原因是患者的唾液糖分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结石,这些都会让牙周病、龋齿的患病概率增加。而糖尿病和牙周炎存在双向关系,重度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卒中 相关研究人员对4 万多名男性医务人员进行为期长达12 年的健康跟踪调查显示,与有25~32 颗牙的人相比,有17~24 颗牙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要增加50%,而只有1~16 颗牙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则高达74%。科学家们在排除了其他容易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后,结果显示缺牙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久拖不治的牙周炎可以使细菌袭击人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出现脑卒中。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牙齿稀少后,人的咀嚼能力受到影响,吃蔬菜、水果的频次大大减少,而这种减少会直接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胃病 广告说得好:“牙好,胃口就好。”牙齿和胃确实是个“唇寒齿亡”的关系。

牙周炎长期不治疗可使牙齿支持组织逐渐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由于无力咀嚼食物,可直接引起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导致消化道的溃疡性疾病。

而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些学者发现用药物治疗根除胃内Hp 后,口腔内的Hp 仍然存在,口腔Hp 可能是胃十二指肠Hp 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肺炎 牙齿上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即牙菌斑,在抵抗力低弱的情况下易感染肺部。口腔不洁者患慢性肺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概率是口腔健康者的1.77 倍。

这个理论是医生们从住院部里发现的。老年人易得肺病也能支撑这个理论,通常情况下,晚年的吞咽困难使得口腔内的细菌无法被唾液冲洗掉,增加了口腔中细菌的数量,因此增加了将细菌和其他的口腔软垢无意中吸入肺部的可能性。

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影响 有研究证明,牙周疾病是导致低体重婴儿出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孕妇口腔问题有可能殃及胎儿,口腔疾病中的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正常的健康发育,甚至有产生畸形或流产的风险。患有重症牙周炎的孕妇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 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严重的牙周疾病还有导致早产的风险。

保护口腔从点滴做起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口腔,预防口腔疾病呢?

科学护牙,注重口腔清洁

1.认真刷牙三“要”。刷牙时间要“足”,即每天2次,每次刷牙3 分钟,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选取牙刷要“适”,即选取刷头以个人的牙齿为准,刷头横放能覆盖两颗牙齿,且刷毛要软硬合适,如刷毛太硬易损伤牙齿和牙龈,太软清洁能力会降低,建议婴幼儿和儿童宜选用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吸烟及长牙结石的人群宜选择清洁力度更强的牙刷;牙刷要“勤”换,每3 个月左右更换1 次为宜。

2.挑选含氟牙膏。提倡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3 岁以上的儿童每次用量为黄豆粒大小,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约0.5~1 克(长度约0.5~1 厘米)的膏体即可。氟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起到保护牙齿、预防龋病的作用。

3.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很重要,应每次从牙龈边缘开始刷起,牙齿外侧面、内侧面以及咀嚼面都要认真刷到,推荐使用水平颤动法(巴氏刷牙法)刷牙,力度要适中,避免挫伤牙龈或刮伤牙床,最后别忘了刷舌头,这样可以有效清洁口腔,保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4.选择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牙缝位置仅靠刷牙无法清洁,刷牙后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辅助工具进行清洁是非常必要的,为避免损伤牙齿,不要用牙签剔牙。

5.勤漱口。每次进食后用温开水充分漱口,减少食物残渣的残留,喝完饮料和牛奶也要漱口,可以用清水或白开水漱口。

6.每天清洁义齿。对于佩戴活动假牙(可摘义齿)的老年人,每天做好“取、刷、泡”三部曲。即每次饭后先取出活动假牙,再以软毛牙刷刷洗干净,夜间不戴假牙时应清洗后泡在清水中保存。

合理膳食,改变饮食习惯

1.戒烟戒酒,拒绝槟榔。抽烟、喝酒和嚼槟榔等不良习惯也会让口腔问题“一触即发”,危害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吸烟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2~3 倍。酒精亦可导致口腔癌发生的风险增加。槟榔中的槟榔碱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一级致癌物,更是口腔健康的一大杀手。

2.科学吃糖,多吃蔬菜与瓜果。糖是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和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因此,应适当控制蛋糕、糖果等甜食摄入频率,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 克,最好控制在25 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取,增加牙齿抗龋能力。

3.少吃夜宵,少食太烫太辣食物。建议少吃夜宵,麻辣小龙虾、烧烤已成为夜宵中最受欢迎的“伴侣”,加上没有时间去维护口腔卫生,无论是牙齿还是口腔黏膜,在这种食物残渣刺激的情况下,造成的问题就会更加明显。另外经常食用太烫、太辣的食物会损伤口腔软硬组织。

定期洁牙,保持牙周健康

提倡每年至少洁牙(洗牙)一次,牙石是牙齿表面细菌的钙化物,无法通过普通的刷牙、漱口清除,虽然不痛不痒,但堆积多了会引起牙周疾病。因此提倡每年去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洁牙,保持牙周健康。

专业用氟,保护牙齿健康

儿童可定期去口腔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根据情况局部使用高浓度氟化物,达到更好的防龋效果。

“约会”牙医,定期口腔检查

很多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通常都是缓慢发展的,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出现不适症状时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不仅治疗起来很复杂,患者也会遭受很大的痛苦。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而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建议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警惕伤害,摒弃不良习惯

1.不要尝试用牙齿去咬核桃壳、咬铅笔等硬物,及时纠正儿童吮指、咬下唇、吐舌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2.进行打篮球等运动时建议佩戴防护牙套。

牙有缺失,需要及时修补

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消化及语言功能,前牙的缺失还会影响面容美观,不利于社交。如果牙齿缺失过多,影响全身营养状况,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因此不论失牙多少,都要及时到医院修补。

牙齿谣言知多少

虽然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多数人都能坚持每天刷牙,但依然有很多关于口腔的谣言和错误认知在民间流传,比如“洗牙有害”“打麻药会伤脑”等,导致身边不少的朋友对口腔有着错误的理解,以至于没能提前防护口腔疾病。

这些谣言和错误认知的背后,反映出很多人对口腔认知还不到位,当口腔出现问题以后,一拖再拖,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今天也在此进行“辟谣”。

洗牙会伤害牙齿

洗牙不会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造成损伤,清洁掉牙石后会有暂时的敏感现象,不用过度担心。刷牙是日常保持口腔卫生的一个有效措施,但刷牙不可能完全阻止牙石的生成。

专家提示:正常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

补钙可以强健牙齿

牙齿变薄一般和咀嚼有关,成年人不用担心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牙齿表面的钙会流失,牙齿往往在一些异常的外力条件下才会发生病理性变化。

孩子换牙时应多吃细软食物

孩子换牙时,通过进食一些比较有嚼头的食物,可以使乳牙脱落下来。孩子换牙期只吃细软食物,可能会导致牙颌畸形,颌骨发育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小朋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营养均衡,换牙期可以选择吃带有一些硬度或含有纤维、钙的食物,如核桃、苹果、芹菜、玉米、牛肉、奶酪等。

人老掉牙是正常的

健康的牙齿是可以维持终身的,如果人在80 岁时还拥有20 颗健康的天然牙,牙齿不松动,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说明是一个健康的口腔。

大部分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有龋齿或牙周病,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缝变大都是牙周炎的信号。

专家提示:35 岁以上人群约80%患有牙周病。

做了窝沟封闭就不会再得蛀牙

窝沟是指大牙凹进去的地方,窝沟封闭就是用一种材料把这个沟给填起来。窝沟被填平后,就不容易出现菌斑堆积,细菌很难进一步造成龋齿。如果不好好刷牙,口腔卫生不好,爱吃甜食,其他的部位,甚至在比较光滑的不容易坏龋的部位,也可能会发生龋齿。

最后,《人人健康》杂志社也在此呼吁,希望大家关注口腔健康,都能拥有健康的口腔,笑出幸福,笑出自信。

猜你喜欢
口腔疾病牙周炎牙周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