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3-12-07 12:18张芳丽姚中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绿色

崔 冉,张芳丽,姚中慧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14)

乡村振兴是在新发展理念下的振兴,是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战略目标。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为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核心是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强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支持。金融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金保障,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能够助力农村产业振兴、助力农村生态宜居、赋能风险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改善和人民生活富裕提供了新契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村绿色金融在政策制度、金融机构的乡村布局、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及数量、配套设施、人才资源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该背景下研究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1 山东省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1.1 政策制度方面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从追求经济高增长向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行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国家出台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规章制度,各省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相继出台绿色金融相关支持政策制度。山东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包括《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0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实施意见》,将加大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着力解决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意见 银保监办发〔2023〕11号》中提到,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乡村振兴领域特色金融供给。以上政策为山东省聚焦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保障。

1.2 绿色金融供给方面

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支持乡村低碳绿色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山东省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均发展势头良好。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46.3%;山东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4.8亿元,增长 23.0%,为 1608.1万户(次)农户提供1633亿元风险保障;截至2022年6月末,山东省企业存续各类绿色债券157.6亿元;2023年3月,中金资本与山东财欣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等共同签署《山东绿色发展基金济南平行基金战略合作协议》,亚洲开发银行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主权贷款协议,通过国家财政部、山东省财政厅发放合计约4亿美元的长期低息主权贷款,并全部用于发起设立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除此之外,绿色租赁、绿色理财、绿色PPP等也在山东不断尝试和发展,为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金融基础环境。

表1 2021、2022年山东省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表2 2021、2022年山东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不断探索项目库建设及试验区申建。山东省持续推进碳金融、环保金融、节水、绿色建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等五大重点项目库建设,以进一步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推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如在碳金融项目库建设方面,首批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于2022年3月底发布,共涵盖42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涉及融资需求1500亿元。金融机构通过碳金融重点项目库,与项目企业实现了“一对一”精准对接,有效提高了银行与企业对接质效。此外,为高水平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2023年重点任务安排中,提出支持威海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推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

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强山东省省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着力打造了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将科技融合于平台金融服务中,致力于实现 “打造一个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生态、组建一个市场化运营服务主体、塑造一个标准化融资服务品牌”的目标。该平台目前有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农业金融、外贸金融四大特色板块,体现出金融服务平台对绿色金融和农业金融的重视。截止2023年8月,该平台目前累计服务企业156万家,入驻148家金融机构,提供195个金融产品,累计实现融资金额4046亿。

1.3 绿色金融需求方面

为更好的了解山东省乡村企业及农民关于绿色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项目组分别以农村居民和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线上及线下形式发放两种调查问卷,共收回两种有效问卷240份、225份,相关数据梳理如下。

金融机构数量方面。山东农村地区驻点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长,但仍未满足乡村居民金融需求,通过调研农村居民居住地点附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量发现,有42.5%的农村居民认为金融机构数量一般,10%的农村居民认为金融机构数量比较少(图1)。

图1 农村居民所在居住地的金融机构

获取绿色金融产品信息方面。对农村居民是否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绿色金融产品宣传推广的信息发现,仅有30%的农村居民认为金融机构关于绿色金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较多、非常多”,说明金融机构关于绿色金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图2)。

图2 绿色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

金融服务方面。农村居民在贷款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问卷显示47.5%认为手续繁琐,42.5%认为业务办理周期长,32.5%认为贷款额度较低,25%认为抵押质押难,25%认为担保难,25%认为放款慢,说明农村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图3)。

图3 贷款满意度低原因

绿色发展意愿方面。乡村企业及农民的绿色发展意愿和理念将会影响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绿色金融需求规模。通过对乡村企业调研发现,有84%的企业非常愿意转型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包括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渔业、绿色畜牧业、绿色产品认证服务、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清洁能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仅有4%的乡村企业没有转型发展绿色产业的意愿 (详见图4)。乡村居民关于绿色产业发展和提升的具体领域方面,乡村居民参与回答的积极性较高,问卷显示80%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农村人居环境,77.5%认为需要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5%认为需要进行农用地污染治理,62.5%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与替代,60%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造纸、氮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水污染治理,52.5%认为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等,仅有2.5%的农村居民认为不需要进一步改善(详见图5)。

图4 乡村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意愿

图5 农民关于乡村绿色产业方面的提升诉求

2 山东省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分析

3.1 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展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民参与金融活动积极性不高

一是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展重视度不够。由于绿色金融不具备成本优势,且乡村金融机构关于绿色金融的实践时间短、案例少,绿色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中存在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等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态度较为保守,推进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积极性不高,将绿色金融用于乡村的业务量则更少。虽然在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社会经济低碳绿色转型背景下,各银行在宣传中存在部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案例,但进行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专题业务发展的深度广度还不够。

二是农民对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性不够高。普通农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导致思想较为保守,普遍对金融产品兴趣不高,对绿色金融这一新兴概念认识相对不足,导致大部分农户对绿色金融积极性不高。对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权、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新兴金融产品,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视野窄等原因理解不到位,认为此类产品风险大,产生不愿、不敢的情绪,导致绿色金融产品接纳程度更低、积极性更弱。

2.2 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多为指导性意见,在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缺乏具体有效的法律规章制度,政策规定相比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推进滞后,难以规范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的行为,造成绿色金融支持乡村业务主要作为金融机构的创新、特色亮点工作,而较少作为重点、日常工作进行推进。此外,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相关细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支持乡村业务中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难以具体实施;同时也缺乏有力的激励方案,由于绿色的外部性难以内部化、农业本身的弱质性、资金的趋利性,导致金融机构积极性不足、绿色金融在乡村难以深入发展。

2.3 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需要进一步丰富

一是金融机构参与种类和数量较少。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地方城市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但真正深入山东省乡村的仅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且数量不多,其他商业银行主要分布在县域,且总量也较少。农村非银行业金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融资担保公司、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成长,相对农村金融需求来说,仍存在总量不足,且在乡村布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少,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作为补充的金融机构较少。

二是赋能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产品不够丰富。现有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度不足,大部分产品是在原有传统金融、普惠金融基础上进行微调,或对绿色金融及农业农村类金融产品进行初步整合,结合当地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不足,综合来看与当前的金融需求匹配度不够高,未能深入挖掘和研发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具有特色和迫切需求的金融产品。目前结合山东省产业布局和县域产业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总量和种类较少,多层次多种类的绿色金融产品研发程度不够,推进产品创新、优化金融供给存在不足,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从投资回报角度看,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专题投资周期长、成本高、风险高,无法带来高额的回报,因此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足、创新研发新产品的投入力度不够,难以支持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

2.4 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乡村征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乡村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源于对乡村信用信息的收集工作困难,如工作人员入户收集信息时,小农户由于工作宣传不到位、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思想较为保守等问题通常难以配合,造成信息采集困难、信息收集不完善等。此外,由于乡村征信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农村信用评级过程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造成评级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信用评级失真。同时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多为政府主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参与多领域及特定领域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较少,也会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效率不高。

二是金融服务平台针对性不够强。山东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对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用有限,该平台虽推出了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外贸金融、农业金融四大特色板块,但并未有专门的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特色专题或板块;此外,该平台涵盖的绿色金融、农业金融相关产品较少,绿色金融板块下仅有7款产品、农业金融板块仅17款产品。平台产品种类少且缺乏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特色产品,导致乡村绿色融资需求难以保障。

2.5 复合型人才匮乏

一是绿色金融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农村问题了解不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既懂绿色金融又熟悉乡村情况的人才,主要原因是由于绿色金融以及乡村振兴是近几年的新兴领域,而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需要一定周期且对市场人才需求反应较慢,部分高校并未将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相关课程纳入金融学等专业课程设置,而金融机构现有从业人员对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重视程度还不够,未能定期培训相关专业知识。

二是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卷数据显示仅有12%的乡村企业认为在招聘、培养、留住高级人才方面没有困难。主要原因是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总量较少,人才吸引力较低;且由于落后地区农民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金融机构人员进行宣传讲解等金融服务工作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人才进一步流失。

3 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探索

3.1 加强绿色理念的宣传引导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最初是通过政府引导、自上而下推动模式,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社会责任、绿色理念认识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绿色理念的宣传引导,切实提高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金融机构绿色理念的培养关键在人,通过广泛开展“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等的教育宣传,高层及管理人员学习、宣讲,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整体社会责任意识,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担当作为,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除金融机构绿色理念的培养外,农户、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作为融资方也是绿色金融参与主体之一,也需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进行宣传引导,了解绿色金融以及绿色乡村项目、绿色乡村产业发展等相关知识,从需求端改变绿色金融的比重,培养金融需求端的绿色理念和意识,使其改变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向绿色转型,获取绿色资金支持。

3.2 完善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制度

建立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是保障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增强绿色金融定向支持乡村振兴资金的强约束力,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监管防止绿色资金挪用,控制绿色资金流向。通过发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绿色资金进行监控以保证政策顺利实施,并进一步扩大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覆盖面,规范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的行为。

此外,为保障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支持的可操作性,山东省应加快制定地方实施细则,通过设计更加细化的制度,使绿色金融在乡村落地有章可循,同时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通过相关财税政策优惠引导绿色金融资源适当向乡村绿色转型发展倾斜。如为加大对乡村绿色项目的支持,可以通过运用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设立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再贷款专项,通过对金融机构向符合该专项要求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同时财政部门安排一定资金,对省内符合要求项目的贷款利率进行贴息,对担保金融机构进行财政补贴以提高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合力促进资金向绿色、乡村项目及主体流动。协同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制度及考核评价中加入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产品服务的采购要求,引导相关产业绿色转型。

3.3 推进乡村金融机构及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

一是丰富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应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在乡村布局,努力扩大金融覆盖面,同时打造绿色金融品牌、聚焦服务三农主业;增加农村保险机构网点,以乡镇为中心,服务小组深入农村基层,形成全方位保险体系,积极进行营销、培育市场,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丰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发展集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链条地方金融业态;此外,引导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进一步放宽绿色金融在乡村的准入条件,支持乡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为做好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创新工作,从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供给侧进行改革,丰富多种绿色金融产品,供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绿色项目使用,提升目前绿色金融和农业金融的融合度。金融机构应加大创新产品研发费用和人员投入,通过做好深度走访工作,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特色绿色产业、资源禀赋、人文环境,以及当地发展规划、相关政策等,结合乡村特色、项目特点设计开发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当地农林牧渔、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绿色企业的发展,在承担绿色社会责任的同时,兼顾利率优惠、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以杜绝部分绿色金融产品昙花一现,保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工作高质量持续发展。此外,应用最新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精准获取信息,挖掘绿色金融潜在客户,并通过依托绿色核心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金融,着力完善绿色产业链融资机制,如通过上下游产业不同特点配套短期流贷、中长期绿色项目贷款、绿色供应链融资等产品,支持绿色全产业链建设。同时,结合产业链特色推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研发,构建绿色金融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3.4 完善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配套设施

一是完善农村信用评级、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为完善信用评级,要整合社保、税务、不动产登记等单位信息资源,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数据。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及组织专家确定信用体系各项指标具体项目及权重,并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细化评价流程。为保障人力充足,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或与第三方联合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评级工作事中和事后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防止其在信用评级工作中徇私舞弊导致的信用评级结果失准。并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调整其信用评级。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山东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需要在叠加数字技术、增加入驻机构和产品等方面进行提高。在叠加数字技术方面,可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运用于金融平台发展,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融资成本。在增加入驻机构和产品方面,由于现有平台仅实现部分企业与部分金融产品的金融供需对接,供需两端总量少,导致匹配总量少、供需对接质量不高,未形成规模效应。为此,可以从丰富平台金融供给着手,首先增加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同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丰富的金融供给和优惠政策将引发大量企业的入驻,从而进一步实现平台交易量增加,金融供需对接的高效实现,最终达到规模经济效果。

3.5 加快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

人才是发展好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资源,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的外引内育和团队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外引内育,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方式,引入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并向市场充分释放复合型人才需求信号,以驱动高校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为未来人才引进打牢基础;同时对内部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结合金融机构外聘领域专家对新问题、新动向进行讲解,以补充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骨干进行交流补充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际业务方面的经验,从金融机构内部培养一批懂绿色业务、懂乡村振兴的实践型人才;为防止人才流失,在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方面予以倾斜,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单设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相关特色专业机构、部门、团队,以此深入乡村绿色项目提供金融资金支持。由于绿色金融专业性强,乡村情况具体复杂、各地特色不一,工作团队需配足配齐绿色+乡村复合型人才,除金融专业人才外,积极吸纳环境类专业人才、懂乡村民情的专业人才协同配合共同助力金融支持乡村绿色项目的推进。建设绿色金融+乡村绿色项目金融团队,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完善奖惩激励考核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调动人才主动性积极性。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金融绿色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绿色低碳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P2P金融解读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