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心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07 15:33白响恩李博翰王志明
航海 2023年6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白响恩 李博翰 王志明

摘 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方式是课程思政。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建设,继续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强化等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思政在航海类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所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以《航海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提炼出航海心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实施策略进行初步探索;融合校企合作、混合式学习方式和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课程思政,从而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航海类课程;课程思政;校企合作;混合式学习;互联网+

0 引 言

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相关文件。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上海高校开启了思政教育的探索之路[1]。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度探索,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立德树人”,而想要做好“立德樹人”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落实课程思政[2-3]。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必须结合航海专业特点来建立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课程思政融入航海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部分。

航海专业是航海类本科院校培养远洋船舶海上交通运输管理人才的主干专业。远洋船舶航行具有航线长、范围广、流动性强等特点,船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航海专业的国际性更加突出,培养的人才应更符合国际化标准。因此,在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也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民族荣誉感、工匠精神、爱国情怀、职业精神的养成,将“立德树人”作为航海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以往的思政教育往往是思政课堂,缺少活跃性,学生难以融入课堂,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对课程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比较单一,无法与原本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出现“两张皮”现象[4]。基于上述问题,如何将思政课程转化成课堂思政,培养出“四有”青年是本文主要的探索内容。对课堂里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让思政元素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将思政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课堂。《航海心理学》是学校的领航思政课程也是校企合作课程,涉及范围广,教学案例多,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是学生初步接触航海专业、塑造职业梦想的重要一课,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热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真正担负起振兴祖国航运事业的使命与责任。

1 航海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优势

1.1 航海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我党在教育层面遵循的基本理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如果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不仅要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还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6]。

我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而且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所以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同样奠定了航海人才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7]: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由此可见,海上力量的强大同样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盛,而船舶作为海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年船舶的数量都在增加,对船舶的维护以及运行都需要航海专业方面的大量人才,所以培养航海人才是我国的重中之重。

目前,正值实现第二百年目标之际,现在以及将来靠的就是学业有成的航海人才,来共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在培养航海人才时,不仅仅要思考怎么培养出一个技术出色的人才,还要思考怎样培养出一个立德树人的人才。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航海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后,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视频连线了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了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的相关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洋山港建成和运营,为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同时还指出希望上海把洋山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8]。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上力量的强大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物流、经济实力等方面是否强盛。党中央对我国的海洋环境、港口建设、船舶技术等方面的建设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对我国海洋事业的投资逐渐扩大,我国海洋事业到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但发展海洋事业的主力军正是各大高校毕业的高等人才,因此国家对航海等方面的人才极为重视,为航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志在大海,向海图强,对于21世纪强国梦的建设航海人才是必不可少的[9],国家在注重對学生的技术培养的同时,还极其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职业荣辱感和归属感,培养“不畏艰难、刻苦奋斗、报效祖国”的航海精神,努力适应海上艰苦环境,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强祖国“第二海军”的革命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争做一名有航海情怀的海员,为实现海洋强国梦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航海心理学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策略

2.1 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航海心理学》课程主要是面向航海院校的航海类学生,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入学后就对海员职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认知远洋航行的工作特点和航海环境,了解海员工作的艰苦性、枯燥性、风险性等特点,避免会对未来职业产生担忧,激发学生投身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兴趣。

如图1所示,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发挥课程中隐形思政教育的作用,尝试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10]。此外,主讲教师还应积极发挥课程教学团队的智慧,通过共享心理学专家扩展教学团队,从爱国主义热情、职业素养、道德品格、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题材提炼并融合教学内容。

图1 《航海心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1)爱国主义热情

航海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在未进入校门前缺乏对海员职业的认知,通过学习远洋航行的工作特点以及航海环境,让学生对海员工作的艰苦性、枯燥性、风险性等特点提前有所了解,不仅可以避免会对未来职业产生担忧,还可以让即将成为海员的学生更为切实地感受到中国航海文化的魅力,让航海梦根植于每位同学的心中。在航海人心理学概述以及海员职业特点等相关知识中,结合我国海员对于国际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构筑正确的航海梦想。

(2)职业素养

远洋航行要承载的大量的旅客或者价值不菲的货物,航行中要克服各种各样意料之外的困难,要求海员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思政教育目标,海员不仅要具备敬业精神,也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课程主要是通过介绍远洋航行的工作特点与航海环境,包括海员特殊的值班制度以及不同岗位上海员的职业特点,来逐渐引导学生了解远洋航行中海员应该具备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经过课程团队以及心理学专家的共同商讨,在课程进行中邀请相关专业校友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工作中的实际体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让学生对这份职业感到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敬。《航海心理学》引导学生向“大国工匠”学习,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自己,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为国家航运事业添砖加瓦。

(3)道德品格

远洋航行的特点铸就了这份职业的辛苦,海员在执行航海任务时需要在船上工作数月甚至更久,这份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海员必须要具备吃苦耐劳的道德品格以及极高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每个海员应该具备的道德品格。在长达数月的远洋航行中,船上物资的有限性、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在大海上不确定的各种危险因素都造就了海员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具备吃苦耐劳的职业操守与品格是必不可少的,《航海心理学》解析每个航海环境的特点以及对海员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提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励学生向行业领头人看齐,争做21世纪海洋强国的新鲜血液。

(4)环保意识

21世纪的航运是绿色航运的时代,“环保”一词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样。航运的发展必然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船舶运行产生的废气会对海水、空气产生一定的污染,对海洋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航海人在船舶制造以及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减少污染的排放。在课程中通过对船舶航运应用的油料以及产生的气体进行介绍,并且通过介绍国家环保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思,为海洋、为海洋生物创造更美好的家园,同时也是在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引导学生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

(5)创新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航运业正在从信息化时代走向智能化时代,这就在不断督促着新时代航海人不仅要具备必要的职业素养,还要拥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航行以及学习研究中关注目前航运存在的短板,大胆提出创新思想勇于创新。2020年,第二届“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创新发展”峰会在上海临港举办,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的印发,智能航运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使命。智能航运聚焦“智能船舶、智慧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智能航运监管、网络数据安全”等,这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航海人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通过在课程中融入和在实践中启发,不断引导学生为共同创造智能航运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奋斗。

2.2  课程思政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1)采用校企合作与课程思政授课模式相结合的价值引领教学模式

《航海心理学》是学校的领航思政课程也是校企合作课程,课程共24个课时,周学时3节课。学生在未入校前缺乏对海员职业的认知,进入大学学习,对海员工作的艰苦性、枯燥性、风险性等特点有所了解后,容易停滞不前,害怕踏入职业领域,有些学生甚至还会转专业。为了打破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根据课程团队以及心理学专家的共同商讨研究,课程教学不再是以往思政课程的枯燥乏味式的灌输,而是通过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和优秀毕业校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讲授与互动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听课热情,还能够凸显榜样的力量,通过身边的榜样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耳濡目染,使得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逐梦的方向,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

(2)建设多元化混搭的课程思政授课模式

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课程教材、PPT、小視频等教学方式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12]。课堂中结合相关航海视频资料和模拟航海工作中的各种日常以及突发情景抛出思考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和交谈的方式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设计一些角色扮演、心理剧情景再现等环节,从而在充满趣味性课堂教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在活动进行中,让学生记录各自的心理过程以及心得体会,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另外,在授课期间加入一定量的心理测试,授课时对学生的心理和偏见进行校正,加强授课效果的正面作用。同时,学生不仅要理解知识源于实践,更要到实践活动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结合航海模拟器实操、实船观摩、校企合作课等方法安排课堂教学。《航海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见表1。《航海心理学》多元化混搭的课程授课模式如图2所示。

图 2 多元化混搭的课程授课模式

(3)探索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紧密关联的趣味教学模式

与时俱进也是我们课程思政的趋势所在,充分利用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优势,让思政课程真实地走入学生身边[13]。航运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管控,都离不开船员和海事管理人才,同时海洋强国也为海事院校航海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航海心理学》课程的知识模块与目前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学习强国”APP中有关航运强国的内容有许多交集,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来服务课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同时,教学小组还结合课程内容制作航海系列微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结合课程思政相关建设精神,在给学生传授航海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正确的职业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职业荣辱感和归属感,发扬“不畏艰难、刻苦奋斗、报效祖国”的航海精神,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传承和弘扬郑和精神、繁荣航海文化、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和权益意识。

此外,积极寻求与学生在课后“互动”,通过建立课程教学互动微信群,及时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和教学难点,不断为学生引入航运企业的最新信息,实现互动式的“动态教学”。

2.3  课程思政改革实施保障

利用网络科技丰富互动形式,增添了更多的“实战演练”,带领学生们真正“身临其境”,直面大海。“未来航海家们”在课堂上面对的不仅是偶像,而是未来的自己。课程将带领学生们直面自己的内心,正视将面对的波涛汹涌的未来。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老师通力合作,针对整个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协商与沟通,将自己所擅长领域的知识带入课堂,为学生学习《航海心理学》知识注入新鲜的视角。力求为学生更为切实地感受到中国航海文化的魅力、让航海专业学生在海上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邀请心理学专家和优秀的毕业校友,设计出最符合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和定位,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他们沉着冷静、坚定顽强的心理品质,以及提升学生在紧急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力[14]。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在大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专业课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此外,在课程中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的教学中,促成“思政课程”转化成“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专业课老师也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通过以身作则和得体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紧跟时代,了解国情,不断提升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21世纪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金浏河, 高哲. 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2] 舒晓杨.新时代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及提升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43(21):43-47.

[3] 刘晓川.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路探析[J/OL].当代教育论坛:1-10[2023-07-18]. DOI:10.13694/j.cnki.ddjylt.20230710.001.

[4] 张彧凤,孟晓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33-35.

[5]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稿[N].新华社,2016-12-08.

[6] 李强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共伦理学”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5):51-54.

[7]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N].新华社,2018-9-22.

[8] 不负时代使命 勇当开路先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回访记[N].新华社,2018-11-8.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0] 张婧,施兴华.“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9(4).

[11] 李臣,崔冬梅,王峰.“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8(12).

[12] 姜兴家,杜太丽,黄连忠,张跃文,赵俊豪.轮机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混合式学习”专业课教学设计-以“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课程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1).

[13] 侯春杰.航海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20.11.

[14] 王连海,胡海峰,李晓,马强,张强.航海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着力点分析[J].中国水运,2020.8.

作者简介:

白响恩,女,工学博士,教授,(E-mail)xebai@shmtu.edu.cn,13801885031

李博翰, 硕士,(E-mail)libohan211934@163.com

王志明,硕士,教授,(E-mail)zmwang@shmtu.edu.cn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