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

2023-12-07 08:03邱超秦仁杰邱冬华王模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改性剂车辙聚氨酯

邱超,秦仁杰,邱冬华,王模

(1.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 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3. 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海南 海口 570208)

作为路面黏结剂的沥青具有良好的黏弹特性,但未经改性的沥青的耐高低温性能较差[1]。嵌段共聚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沥青的耐高低温性能,且其对沥青的各种指标的改善都很均衡[2-4]。与基质沥青相比,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triblock copolymer,SBS)改性沥青的黏度和抗车辙因子更大[5],因此SBS 改性剂在道路改性沥青领域的应用广泛[6]。但是,由于SBS 改性剂和沥青的分子结构有差异,没有能与沥青分子链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不能形成稳固的交联结构,仅在沥青基体中混合均匀,因此两者在该体系中的相容性一般[7-8],在高温和静态储存过程中,易发生离析[7]。含硫类稳定剂可以通过硫化交联,有效改善SBS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但会存在老化现象,且伴随硫化反应产生的弱毒性烟雾会污染环境[9-10]。而新兴材料聚氨酯(polyurethane,PU)具有环保耐磨、抗老化性、耐高温、低温柔性好、抗撕裂强度高等优点。将其加入沥青中,能够明显提高基质沥青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耐久性[11-12]。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聚氨酯改性剂中存在特殊的活性官能团,能与沥青发生化学交联反应,提升沥青分子间的作用力,改善沥青的力学性能指标[13-15]。尽管大掺量的PU 能够明显提升基质沥青的性能,但其成本较高。因此,本研究采用SBS和PU 复配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以减少部分的SBS 改性剂掺量,并加入适量的PU,研究PU/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变化规律。

1 原材料试验研究

1.1 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性能检验

在实验室,采用A级70#基质沥青和中石化公司的线型SBS 改性剂来制备SBS 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见表1~2。

表1 A级70#基质沥青技术指标Table 1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70# asphalt

表2 SBS改性剂技术指标Table 2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SBS modifier

1.2 聚氨酯

本研究采用淄博华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H2133A 型的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作为聚氨酯材料,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同时,选用与其相匹配的扩链剂4, 4'—亚甲基二(2—氯苯胺)(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MOCA)进行扩链反应。MOCA为淡黄色颗粒,分子量为267,熔点为100~108 ℃,固态密度为1.44 g/cm3。

表3 聚氨酯技术指标Table 3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polyurethane

2 试验方法

2.1 聚氨酯复配SBS(PU/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1) 分别称取质量分数为3%和4%的SBS 改性剂,以及2%、4%、6%、8%的PU 预聚体和扩链剂等材料。将PU 预聚体提前放入80 ℃的恒温烘箱中预热30 min。

2) 将一定量的基质沥青置于170 ℃的恒温烘箱中加热,待沥青呈流动状态时从烘箱内取出,称取600 g 沥青置于容器内。使用控温装置将沥青温度控制在170 ℃左右,以便进行后续的剪切试验。

3) 启动高速剪切仪,以4 000 r/ min的速度连续剪切50 min,其间分批次加入SBS改性剂。

4) 先确定沥青表面无明显浮粒,再将提前预热的聚氨酯预聚体分多次、缓慢地加入SBS 改性沥青中,以3 000 r/ min的速度剪切0.5 h。

5) 将事先研磨成粉末状的MOCA(用量为聚氨酯掺量的10%)加入其中,并保持相同的剪切条件,继续剪切20 min。

6) 将剪切完毕的改性沥青置于120 ℃的恒温烘箱中发育1 h,使PU 和沥青反应完全,得到PU/SBS改性沥青。

2.2 物理性能测试

PU/SBS 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测试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16](以下简称《规程》)进行。

2.3 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研究

采用布氏黏度计测试改性沥青的表观黏度,步骤如下:

1) 将沥青加热至流体状态,用盛样筒称取10 g的沥青样品,放置于黏度仪恒温容器中,保温约30 min。

2) 将洁净的转子轻放于盛样筒中,保温20 min后进行试验。

3) 选用27 号转子,设置转速为50 r/min,分别在135、155、175 ℃的试验温度下进行测试。待黏度数值保持稳定后,每隔1 min 读取1 次数据,连续记录3组数据,取这3组数据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2.4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对PU/SBS 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进行分析。在进行温度扫描试验时,将温度扫描区间设置在52~82 ℃,每隔6 ℃进行一次线性扫描,底盘厚度设置为25 mm,两平行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 mm。制好的DSR 沥青试样在该条件下进行温度扫描试验。

2.5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试验的步骤如下:

1) 将沥青加热至流动状态,再倒入试验模具中,放置一段时间,使沥青温度降至室温。

2) 使用热刮刀将高于试模的沥青刮去,再将试模进行低温水浴处理,之后进行脱模。

3) 将沥青试样放置在弯曲流变仪中,恒温保持60 min后,记录改性沥青在60 s时的蠕变劲度模量S值和蠕变速率m值。

2.6 微观分析

不同的分子键会产生不同的吸收峰。通过加入改性剂,可以对比加入改性剂前后的吸收峰,从而判断沥青在改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17-18]。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试验,波长测试范围为500~4 000 cm-1。为了观察PU 在SBS 改性沥青基体中的分散形态,采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扫描试验,获得荧光显微图像来分析改性沥青的微观形貌。

2.7 储存稳定性分析

按照《规程》中的步骤进行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将沥青在高温状态下放置48 h,然后测试并记录其软化点差值ΔS[6]。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按照《规程》的有关规定,对3%SBS和4%SBS改性沥青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PU,测试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三大指标,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PU含量对PU/SBS改性沥青3大指标的影响Fig. 1 Influence of PU content on three indicators for PU/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1 可以看出,加入聚氨酯可以改善沥青的三项性能,特别是延度这一指标。对于4%SBS+4%PU组合,其针入度与5%SBS改性沥青的相当,延度值相比5%改性沥青的也有较大提升,但其软化点与5%改性沥青的相比有所区别。而4%SBS+6%PU 组合的软化点可以与5%SBS 改性沥青的相当。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将PU 与SBS 复掺可以在减小SBS用量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

3.2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黏性性能

沥青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材料,经过高温和长期荷载作用,会具有很强的黏性流特性[19]。在一定黏度值范围内,沥青的黏度越大,表示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越好,不易发生剪切变形。因此,选择表观黏度指标来反映沥青的黏性性能。布氏旋转黏度仪所测得沥青黏度的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温度对PU/SBS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Fig. 2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of PU/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2 中可以看出,所有测试的改性沥青在135 ℃时的黏度都小于3.0 Pa·s,符合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SHRP)的沥青胶结料性能规范,这表明所制备的改性沥青的施工和易性良好。在同一测试温度下,添加了改性剂沥青的相比于基质沥青的黏度提升效果更明显,沥青的抗剪切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从图2 又可以看出,在3%SBS 组和4%SBS 组的黏温曲线斜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表明PU 的加入能使改性沥青的黏性性能趋于稳定。而且3%SBS+8%PU 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度相比于4%SBS改性沥青的略大,4%SBS+8%PU 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度也与5%SBS 改性沥青的相当。这表明PU 的加入对沥青黏度有所提升,且在试验范围内,PU 掺量越大,提升效果越明显。

3.3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能

为了评价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对各掺量组合沥青进行了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ynamic shear rheological test,DSR)[20-21],并通过 RSpace 软件计算得到了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 相位角δ以及车辙因子G*/ Sinδ。试验结果分别如图3~4所示。

图3 温度对PU/SBS改性沥青流变参数的影响Fig. 3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rheological parameters for PU/SBS modified asphalt

图4 PU/SBS改性沥青车辙因子随温度的变化Fig. 4 Variation of rutting factor with temperature on PU/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3~4 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降低,相位角增大,这表明沥青由高弹状态转变为黏性流动状态。同时,随着PU 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掺加4%SBS+4%PU 时,沥青的车辙因子已经与单掺5%SBS 的相当;而当掺加4%SBS+6%PU时,沥青的车辙因子明显大于单掺5%SBS 的。这表明,加入PU 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胶结料的车辙因子,对沥青的抗车辙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试验范围内,PU 掺量越大,对沥青的高温性能的提升效果越好。

3.4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在弯曲梁流变试验(bending beam rheological,BBR)过程中,对沥青小梁施加980 mN±50 mN 的荷载,并持续240 s。同时,记录荷载的大小和沥青小梁的变形量,并计算出S和m的值。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温度对PU/SBS改性沥青S值和m值的影响Fig. 5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s and m for PU/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改性沥青的S值减小幅度增大,m值增大幅度减小,表示应力松弛能力逐渐变差。掺入的SBS 和PU 可以增强基质沥青的韧性。当增大SBS和PU改性剂的掺量后,改性沥青的S值变小,m值变大。这表明在试验掺量范围内,加大掺量可以增强沥青抵抗低温开裂的性能。3%SBS+8%PU 的掺量组合与4%SBS 改性沥青S值和的m值相当,但其提升效果仍然很小。

相比之下,4%SBS+6%PU 和4%SBS+8%PU 改性沥青则与5%SBS 具有相当的S值和m值,且它们对沥青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也相当。而其他掺量组合改性沥青在-18 ℃时均不能满足m>0.3的要求。

因此,推荐PU/SBS改性沥青的最佳掺量组合是4%SBS+6%PU。

3.5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微观分析

3.5.1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

经过对PU/SBS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研究,选出了最佳的掺量组合,即4%SBS+6%PU 改性沥青。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改性沥青的性能,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红外光谱图像数据,如图6 所示。通过对比加入改性剂前后的沥青光谱峰值,可以判断沥青改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17]。

图6 PU/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曲线Fig. 6 FTIR curves of PU/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6 可以看出,相比于基质沥青,SBS 改性沥青的峰值强度弱,但并未有明显的峰值差异。这表明SBS 改性沥青的光谱是SBS 聚合物与基质沥青二者光谱的简单叠加[22],并未发生化学变化。相比之下,PU/SBS 改性沥青在单掺SBS 的基础上,出现了有几处峰值强度的变化。在波长为1 729.48 cm-1处,观察酯羰基C=O 的伸缩振动;在1 535.66 cm-1处的峰值变化是酰胺Ⅱ带N—H 弯曲振动和C—N 伸缩振动的共同特征峰;在1 312.02 cm-1处的峰值变化是酰胺Ⅲ带C—N 伸缩振动和N—H 弯曲振动的共同特征峰;在1 222.57 cm-1处,观察到酯基C—O 伸缩振动的特征峰。PU 中,异氰酸酯基团(—NCO)本应在2 270 cm-1左右处的特征峰未观察到。由此可推测,PU中异氰酸酯基团(—NCO)与沥青体系中的—OH基团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23]。在1677.3 cm-1左右处,观察到归属于脲基中C=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这可能是PU 中的异氰酸酯基团(—NCO)与体系中的—NH 等基团反应的结果[24]。在1 103.29 cm-1处,观测PU 中醚键C—O—C 的伸缩振动,该官能团可以增强大分子的柔顺性,提升整体的低温性能。这表明PU 改性剂在沥青中有化学反应,并且可以提升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

3.5.2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

由于沥青和改性剂自身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在荧光显微镜的红光激发下,会呈现出明暗不同的图像,从而可以辨认出改性剂的种类。为了研究这种差异,选取4%SBS、6%PU和4%SBS+6%PU的沥青作为研究对象,并制备了相应的沥青试样进行荧光扫描试验。在本次试验中,荧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得到的荧光图像如图7所示。

图7 PU/SBS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镜图像Fig. 7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image of PU / SBS modified asphalt

从图7 可以看出,SBS 能够均匀分散、悬浮在沥青相体系中[25],而PU 也能够基本均匀分散在沥青相体系中。但由于PU 为液态,在制备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固化,产生团聚现象。相比之下,4%SBS+6%PU 改性沥青的荧光图像显示其改性剂的分布较单一,改性剂更为均匀紧密。掺入的PU可以与沥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在沥青的化学结构中形成更加稳定的网状结构[26-28],从而起到“框架”的作用,约束沥青分子间的相对位移,限制沥青的流动变形。而均匀分散在沥青体系中的SBS则如同增强的颗粒,镶嵌在聚氨酯-沥青体系中,使整个沥青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增强了沥青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3.6 聚氨酯复配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

选取最优组合4%SBS+6%PU 进行试验,并以4%SBS、5%SBS、6%PU 掺量改性沥青作为对照组。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改性沥青软化点差值Fig. 8 Softening point differences of modified asphalt

从图8 可以看出,5%SBS 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要大于4%SBS 改性沥青的,这表明改性剂掺量越大,储存稳定性越差。相比之下,6%PU 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明显小于SBS改性沥青的。经过复合改性后的沥青软化点差值与SBS 改性沥青的相比,有了明显的降低。这表明PU 的加入能够有效地缓解SBS改性沥青的离析问题。

4 结论

通过对不同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PU/SBS 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结果显示,加入PU能够降低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提高沥青的软化点,同时能提升沥青的延度,对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均有较好的改性效果。这表明4%PU 的加入能够取代1%SBS改性剂,使之达到同样的改性效果。

2) 布氏旋转黏度试验表明,掺加PU 可以提升SBS 改性沥青的黏度。在试验范围内,PU 掺量越大,提升效果越明显,8%PU的掺入与1%SBS的掺入对沥青黏度的提升效果相当。

3) 动态剪切试验表明,PU的掺入可以增大SBS改性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减小其相位角δ,从而提高了其车辙因子。当4%SBS改性沥青掺加4%PU时,其车辙因子与单掺5%SBS 相当。这表明PU 的加入提升了沥青的抗车辙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4) 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表明,在试验范围内,PU 掺量的递增对3%SBS 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提升明显,但很难满足性能要求;而6%~8%PU 的掺入对4%SBS 改性沥青所产生的效果相当,均能比入5%SBS 改性沥青。因此,推荐最佳掺量为4%SBS+6%PU。

5)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显微镜进行的微观分析发现,SBS 与PU 这两种改性剂可以交联在一起,并在沥青体系中分布均匀。整个沥青体系中存在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且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

5 展望

1) 拟在后期对PU/SBS 改性沥青进行老化试验,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以研究老化之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将进一步研究PU/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2) 目前,聚氨酯改性沥青仍在研究阶段,尚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对其施工工艺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实际的路用推广存在一定难度。未来,可以从评价指标和施工工艺入手,确定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3)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聚氨酯废弃物,可以探讨将其加入沥青中进行回收利用,以在改善沥青性能的同时,降低SBS 用量,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猜你喜欢
改性剂车辙聚氨酯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红外光谱法测定SBS改性剂含量在沥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装产品及其应用
玻纤增强聚氨酯保温耐火窗解决方案
基于车辙发展规律与主观行车安全的车辙评价模型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
ACR抗冲击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乳酸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含异氰酸基表面改性剂制备及其在PVC/木粉材料中的应用
复合软段耐热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表征
新型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