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

2023-12-09 18:06河北省霸州市第十小学闫瑞昌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双减协同育人

□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小学 闫瑞昌

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变得愈发重要。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思想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互相协作,形成有机的育人网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学校是孩子的主要教育场所,有责任教育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多样的社会资源和机会。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可以在教育各方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有效地推进教育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和协同,共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和能力。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可以提供安全、稳定和有爱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和社会保持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孩子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建立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形成育人合力。

最后,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可以提供各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和资源。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育人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此外,社会也应该关注学校和家庭的发展需求,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色定位

1.家庭为主体

在家校社共育的过程中,家庭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育人工作,与教师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共同推进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家庭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为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情感支持。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活动和家长会议,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教育教学方针,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积极反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育人方案。家长也要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校为主导

家校社共育是一个三者合作的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在家校社共育的过程中,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方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家庭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双减”工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契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新能力,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在家校社共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家庭与社会的育人工作,与家庭和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共同推进家校社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3.社会为平台

在家校社共育的过程中,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平台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社会应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和活动,让孩子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为孩子提供社会实践和公民教育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应该支持和鼓励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育人创新,例如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促进学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积极组织各种教育研讨和交流活动,为学校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育人工作的共同进步。社会也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和教育培训,让家长更加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需求,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组织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和亲子互动,为家庭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家庭教育的共同进步。

三、家校社育人协同育人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贯彻全面育人

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实现了个性化育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可以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家庭可以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学校可以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活动,社会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和平台,共同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家庭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学校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社会可以提供各种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让孩子体验多元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2.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家庭可以通过和学校、社会的合作,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活动,让孩子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公民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公民责任和社会价值。

3.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肩负育人责任,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推进育人工作的开展。家庭可以和学校、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育人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家庭可以传承家庭文化和家庭价值观,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体验活动,社会可以提供各种文化交流和体验的平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促进学生思考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加强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促进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完善,为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效能是相互关联的,三者协同合作可以提高育人的效能,让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使学生从小接受社会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加深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要求各方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互惠互利,这样可以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增强教育生态的可持续性。

5.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的互联

加强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促进多元主体的互联,增强各方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可以打破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有利于更好地协同育人。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要求各方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可以增强各方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

四、“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1.补足条件,摆脱主体的困境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需要补足客观条件,摆脱主体的困境,以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和理念,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持。

2.主体培训,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各个主体的能力水平和资源配置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让各个主体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协同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家长需要接受家庭教育的培训,学习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和机构也需要提供学生教育培训和资源共享,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主体培训,各个主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协同育人的方法和技能,更好地参与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让教育资源更好地流动起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科学评估,明确各类角色的定位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以明确各类角色的定位,使得各个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科学地认识评估可以帮助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了解自己在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中的作用和职责,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通过科学评估为教育部门和社会提供有关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参考。科学评估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协同合作,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4.完善制度,构建合理的政策体系

制度加持是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紧密合作,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首先是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框架,包括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等,确保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能够有序开展。还要积极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教育资源库、家长学校等,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体系,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培训和认同,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训,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使其成为广泛认可的教育共识和行动理念。

5.知行合一,灵活应对变革的困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在这样的变革中,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具体来说,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尝试新的育人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协同育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身边的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知行合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行动与目标相一致,家校社协同育人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五、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融合发展。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推动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双减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