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策略探索

2023-12-09 18:06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考试院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教师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考试院 钱 怡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许多融合对接点,教师借助教学活动探寻更多切入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拓宽知识面,开阔知识学习眼界,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知识认知体系,为成为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手工制作、开展写生活动、创新鉴赏训练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学习核心,顺利推进教学进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动生本发现思维

教师深潜学生群体之中,发现学生对周边生活关联的知识接受程度高,针对这种情况,对接高中学生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精选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美术学科学习积极性。

1.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筛选契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学习内容,并借助多种渠道搜集更多相关教学资源,以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辅材料、校本课程、生活认知、信息技术等,皆可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助力。教师不妨适当布设信息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课堂学习资料,势必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认知体验。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完璧归赵”的图片,邀请学生讲述这个故事,从而导入玉的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带“玉”字的成语。学生成语储备丰富,能够说出抛砖引玉、锦衣玉食、玉石俱焚、金口玉言等成语。教师适时导入《红楼梦》,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部小说还有个名字是什么吗?文中有哪些人的名字中含“玉”字?学生纷纷回答是《石头记》,并列举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林红玉、蒋玉菡、玉爱、妙玉等人物。教师适时出示一块和田玉玉佩、一个翡翠玉镯,请学生近距离传看,观察玉石与普通石头的区别,说说软玉的和田玉和硬玉的翡翠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对玉石比较感兴趣,能够细致观察、讨论。教师基于学生对玉石没有深入研究的学情基础,从文学角度展开美术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自然完成美术知识的学习。

2.巧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便于美术学习内容的搜集、整合,为学生的美术学科知识搜集带来更多便利。高中学生已普遍学会运用信息媒体技术,为美术学习内容搜集、整合注入更多动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适时借助多媒体进行作品展示、步骤演示、制作课件等操作,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意识。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主要介绍这两种既传统又新兴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材质的运用和制作手法,明白版画、漫画的多种形式和不同社会功能,了解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课程伊始,教师播放抗战宣传影片,渲染课堂气氛,以美术家利用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事迹导入课题,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危亡时刻艺术家的爱国热情和艺术作品体现的社会功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分辨、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美术相关知识接触较少。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美术不同种类中具有典型、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启发学生认同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归属感。

二、组织手工制作,调动生本参与热情

教师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适时对接学生的日常生活,布设可行性手工制作任务,让学生自然进入制作实践学习,强化美术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知识应用场景,提升美术感知能力。

1.创新主题设计

教师在手工制作活动主题设计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选择适合的操作形式,新颖的制作主题,对学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起到调度作用。美术制作带有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潜力发掘,教师适当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形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美术制作探究学习。

学生对宗教文化知之甚少,不利于新课的学习。在教学“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从中选取北魏第257 窟的《鹿王本生》壁画进行具体展示,并讲述九色鹿王救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横卷式的故事顺序是从两端向中心进展的聚合式,故事的高潮或结局在画幅中间位置。画卷左边是救人与慈悲,右边是占有和贪欲,两股力量在中间交锋,最终善恶有报。教师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分析画作中人物的表现手法及绘画技法。学生观察壁画,能够发现王后的刻画是一条手臂搭在国王肩上,并翘起一只脚,为了表现王后的妩媚;鹿王与国王相遇的画面,丰润健美的神鹿昂首挺立,表现出尊贵与威严的一面,国王颔首低眉地倾听鹿王的自诉,表现出了国王惭愧之情等。教师以佛本生故事为主题,渗透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传授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能够主动探索,但缺乏学法研究意识,教师依托学生学习需求,适时传授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自然积累学法,鼓励学生创新研究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关注学生制作进度,及时给予针对性技术指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实践操作中形成美术感知。

民间美术的三大内容是剪纸、年画、皮影,其中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便于在课堂操作。教师在教学“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播放剪纸动画《过年》的视频片段,截取其中一个画面,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依照画面剪出剪纸作品。高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对称图形能够轻松完成,但不对称图形的裁剪尚不得其法。教师进行班级巡视,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传授剪纸中阳剪和阴剪的基础知识,以及剪纸小窍门和注意事项,再次要求学生进行剪纸创作。学生结合教师的学法传授,能够顺利完成剪纸创作。教师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做投屏展示,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含义、范畴、特征,强化创作体验,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三、开展写生活动,强化生本感官体验

学生对写生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挖掘教学内容,对接美术元素,科学设计写生程序,提供适宜的写生环境,确保写生活动顺利推进。生动的写生活动,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

1.对接美术元素

学生在参与写生活动时,需要结合多种美术元素完成写生操作,教师适时给予技术指导,为学生自然进入写生环节创造条件。学生的学科学力、观察基础、理解能力等存在差异,在展开写生学习时,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问题,教师做好跟进,适当给予针对性辅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写生活动中收获美术感知,内化美术认知。

教师在教学“传神写照——人物画”时,邀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人物画传神写照的课题,并展示两幅不同的人物画,要求学生辨别哪幅画的创作水平更高一些。学生有鉴赏画作经验,能够根据人物画的“灵魂”,辨别画作水平的高低,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鉴赏,促使其了解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教师适时播放时下流行的古装影视片段,要求学生观察剧中人物的穿戴特点,说一说是哪个朝代发生的事。学生观看电视片段热情高涨,自然进入到讨论环节。有的学生觉得是唐朝,有的学生认为是宋朝,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服饰特点、建筑特点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对不同朝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服饰特点、民俗文化等有更清晰的认知,为学生参与人物写生活动做好铺垫。教师以影视作品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服饰角度观察,为写生的实施提供更多参考。

2.强化美术体验

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学习成果等,结合学生现实学习要求做必要教学调整,设计契合学生学科学力的学习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写生不一定在室外,室内同样也可以组织写生活动,教师先期做好实景布设,营造写生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展开写生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思维,获得更丰富的学习反馈,强化学生写生体验。

在教学“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 生活之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着重讲解20 世纪中国人物画经历反复探索,探寻中国画创作的途径:面向中国现代生活创作源头,并处理好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创作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现代中国画创作不了解,教师展示不同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教师创新组织写生活动,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扮演写生模特,再由其他学生为其制作各种道具进行装扮,随后要求学生从模特身上捕捉更多特点进行写生创作。

四、创新鉴赏训练,延伸生本探索实践

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力,需要适当参与名画鉴赏活动,通过品鉴名画获得更多学习启示,有助于深入发掘学生美术学习潜力,教师科学组织名画鉴赏活动和网络展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做好铺垫。

1.名画鉴赏组织

名画是美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素材,名画鉴赏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开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鉴赏环节,容易被画的色彩、景物、形态等内容所吸引,偏离鉴赏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客观评估,借助更多辅学手段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从鉴赏方式、鉴赏评语、绘画技巧等方向进行学习,对名画蕴含的内涵进行剖析,提升学生鉴赏水平,促进其进入美术学科学习核心。

在教学“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搜集丰富的名画资源作为教学素材,为拓宽学生的美术眼界提供条件。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和组内讨论能够顺利回答问题。教师展示图片《教皇英诺森十世》《枫丹白露森林的夕阳》《孟特芳丹的回忆》等,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探究作品的艺术理念和绘画语言,并引导学生与历史知识相对接,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了解,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认知体系。学生不具备实物观察的条件,只能借助多媒体进行观赏,教师及时给予鉴赏指导,布设相关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各幅名画的相关资料,对名画做深入探究,并以书面形式呈现。

2.网络展评活动

美术创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长久的训练,教师适当延伸学科训练,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布设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广泛观察后进入美术作品创作,并将作品传到家校交互平台,参与网络展评活动。学生得知作品将全班公开展示,都能够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充分发挥网络展评活动的激励作用。在展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展开鉴赏实践,巩固美术学科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以独特的设计理念、造型外观、材料运用、空间结构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教学“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设生活调查任务,延伸美术学习训练,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生活观察、实地走访、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搜集现代建筑照片和相关设计、材料、环境等资料,绘制两种以上不同建筑,并将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表格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学生对美术作业持不同的态度,教师适时推出网络展评活动,要求学生将学习任务进行集体展示,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提供帮助。教师挑选出实地考察的作业,邀请学生做游览介绍,讲述各地风土人情、建筑特点,与教材内容形成对接,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并组织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整合实践活动资源,科学调整美术学习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并调查学生基本学情,做出针对性教学布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时,对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学力基础,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以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创意美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