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学课堂”重塑古诗文教学的“法度”

2023-12-09 18:06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立学古诗文古诗词

□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杨 华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古诗文的音韵、情感、意境。立学课堂,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立身、立言、立德、立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立足于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视角,在古诗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只有这样,古诗文教学才会站位高、视野宽。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古诗文的育人功能,彰显古诗文的育人价值。

一、把握好古诗文的“立学之法”

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遗传密码,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对古诗文的深度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解读。对古诗词的解读,就是对中华文化与精神的解读。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古诗文的“立学之法”。

1.让古诗文教学“立言有法”

“立言”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其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立言”是古诗文教学的根基。古诗文教学应当以古诗文的字词句作为载体、媒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词句是古诗文的外衣,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必须把握的。对古诗词词句的品析,包括古诗词词句的语音、语义、语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词句的意思,正确解读古诗词的词句,正确朗读古诗词,把握好读音、节奏、韵律等。对古诗词的语义立法,包括古诗词的通假字、异义字、多义字等。

如《清平乐村居》(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这一首词,在辛弃疾众多的悲壮苍凉的诗词中其风格是独树一帜的。这一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欢快和谐的图景。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一首词时,笔者抓住主要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引导学生想象:老翁和老媪会说些什么呢?有学生说,老翁会对老媪问寒问暖;有学生说,老翁和老媪会互相诉说着恩爱,等等。围绕着“无赖”,再次引导学生想象“小孩子”的可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汉语中的“无赖”不同于现代语境下的“无赖”,它是“淘气”“顽皮”“可爱”的意思。通过对古诗文中的字词的品读、赏析,学生自然能领略到古诗词的韵味。通过小儿子剥食莲蓬,将乡村朴实、明丽的气息再现了出来。轻松、闲适的笔触、文字,让人读来怡然、清爽。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言说能力,发掘学生的言说潜质,优化学生的言说品质,让学生围绕着古诗词的关键语句深度言说、深度表达。“立学课堂”是一个“立言课堂”。通过古诗词的关键词句的深度解读、品读,学生能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学生能倾听到古诗词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切的表达。

2.让古诗文教学“立身有法”

古诗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去揣摩古诗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相关的思想启迪、情感熏陶、品格濡染,这个过程就是“立身”的过程。立身,彰显着古诗文的育人功能,体现着古诗文的育人价值。古诗文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精神元素,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爱国情怀,悲天悯人的仁爱思想教育,受到天人合一的审美教育,受到辩证思维的教育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有古诗词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等。其单元的人文话题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诗意,更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等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结合古诗文展开,更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主题教育。从《石灰吟》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清廉教育。要让学生从古诗文中懂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一种不怕牺牲、为国尽忠的意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从《竹石》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表达了诗人郑燮的一种坚韧、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傲气。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的道德、品格、人格等在课堂上真正地“立”起来。这样的古诗文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种植下中华文化、精神的种子。

让古诗文教学“立身有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种子文化。作为教师,要用古诗文中的民族优秀文化、道德精神、人格修养等熏染学生。让古诗文教学“立身有法”,就是要让古诗文成为学生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要让古诗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是要让古诗文成为学生灵魂的寄托。

3.让古诗文教学“立人有法”

建构“立学课堂”,不仅要立言、立身,更要立人。通过古诗文教学,要让学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之人”。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不仅要通过古诗文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有所影响,更要通过古诗文教学升华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古诗词根植于其中的文化、精神,是教师立德树人的土壤,也是引导学生浸润其间的母体。

“诗言志”,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就是要“以意逆志”。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味到古诗文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比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抓住诗歌中的一个“喜”字,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揣摩、品位语言。诗人喜什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诗人的“喜”的?如此,学生就会结合安史之乱的诗歌写作大背景,得出这样的古诗文解读结论:诗人首先喜的是叛军得到了平复;其次喜的是国家暂时得到了安宁;再次喜的是亲人能够团聚了;最后可能喜的是自己可以回到家乡了,等等。这样的一种诗歌解读,是学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等的一种揣摩、一种感同身受。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诗眼”,引导学生体验诗文的情感。作为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虚心涵泳,从而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情感共鸣、心灵共振。

古诗文教学指向学生的完美、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诗文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色彩之美等,更要引导学生获得古诗文的思想、情感等的滋养。通过古诗词学习,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走向深刻,让学生能获得思想、情感、文化与精神的教育,让学生的人格真正在课堂上“立”起来。

二、把握好古诗文的“立学之度”

“立学课堂”要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慧学”。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古诗文教学的“立学之度”,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独学走向共学、从传承学走向创造学。作为教师,要掌握好古诗文教学的“法度”,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1.让古诗文教学“立标有度”

古诗文教学重在积累。但这种积累不是盲目的积累,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体验、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古诗文教学要“立标有度”。所谓“立标有度”,就是要让古诗文教学目标、要求等契合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等特征,就是要让古诗文教学能切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古诗文教学,既不能裹足不前、原地踏步,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应当从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具体学情出发,让古诗文教学能推动学生的古诗文学力的提升、素养的发展。

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意。而到了中年级学段,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大意,更要让学生学会体验情感、想象画面;而对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就要让学生深入揣摩、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如果教师的古诗文教学目标要求定位过低,就不能促进学生古诗文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的古诗文教学目标要求定位过高,则往往欲速不达,甚至会泯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描绘的是哪个季节、描写了这样的景色等。至于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给朋友,学生只需要作出一定的了解,诗人有着怎样的复杂的经历、情感等,就不要作深入展开。而到了高年级学段再学习苏轼的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一首再次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苏轼对同处窘境中的友人的一种勉励。

古诗文教学的“立标有度”,要求教师的古诗文教学不能贪多,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当在把握学生具体学情的基础上,适度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适切的目标、要求,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有滋有味”“有情有意”。作为教师,要从古诗词的内涵出发,从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爱动天性出发,创新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行稳致远。

2.让古诗文教学“立法有度”

所谓“度”,就是要有限度、有规则、有方式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依照法度、讲究法度、注重法度。俗话说,“过犹不及”。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知其所以然”。在应用相关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的时候,也应当“有法度”。只有讲究“法度”,才能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这里,笔者以古诗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喜欢应用多媒体,甚至是无媒体不教学。由此,古诗词教学往往存在一种泛多媒体化现象。其实,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声色光影越凸显越好。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当恰如其分。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重点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古诗文思维,唤醒学生的古诗文想象。比如教学部编版六上册第一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一首古诗词时,由于这一首诗是描绘了一场夏日骤雨,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首诗歌时,笔者就没有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而只是引导学生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引导学生借助于古诗词的中的相关文字,去对古诗词描述的偶然遇到的天气奇特现象——“从阴到雨再到晴”进行想象。在想象之中,学生依凭古诗词中的文字对场景进行想象性的还原,从而感受、体验到作者构思的巧妙、语言表达的神奇等。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催生学生的个体感悟。只有当学生有了个体性感悟之后,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意会心串,从而能将个人的古诗文学习体验内化为个人的审美与文化素养,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作为教师,要掌握好古诗词的教学法度,让学生掌握古诗词解读的秘钥。掌握了古诗词的教学法度,才能引导学生沿着相应的古诗文学习门径登堂入室。

3.让古诗文教学“立序有度”

古诗文教学,不仅仅要讲究“立标”“立法”,同时要讲究“立材”“立序”。所谓“立材”,就是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精心选择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所谓“立序”,就是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顺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处理好古诗文教学的“立材”“立序”,就能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古诗文教学,必须讲究“立材”“立序”。

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诗,笔者发现,就诗歌的字面意思而言,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为此,笔者打破了传统的“读古诗”“讲诗意”“说主题内涵”等的教学方式,而将“共情”作为核心点。借助于问题,来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通过问题“为什么将西湖比作西子”,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研讨。通过问题,将古诗词的含义、学生对西湖的认识以及学生对西施的认识等结合在一起。有学生说,“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各自的美。这就如同西施,无论是化妆还是素颜,也都很美”;有学生说,西湖的美和西施的美都是一种自然之美,她们有共通之处”;也有学生说,“西湖和西施中都有一个西字,说起来更顺口”;还有学生说,“西湖的美,在西湖的水,将西湖比作西施是很恰当的”,等等。以共情、共振作为古诗文的支点,就能让知情意融于学生的古诗文整体性学习之中。

古诗文是活的生命,古诗文教学之“序”不应当固化的、僵死的,而应当是灵动的、智慧的。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诗歌教学中,以“共情”作为师生、生生、生本对话,沟通的基点、支点,能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心理距离,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遥远的、枯燥的,而是能亲近学生。有序的古诗文教学,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不再是纯粹的外在性的知识学习,而成为一种与学生情感、心灵相通的内在性学习。

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于化育学生,通过古诗词培育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古诗文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生命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阐发古诗文的意蕴,同时更要让古诗文滋养学生的心灵、品格。

猜你喜欢
立学古诗文古诗词
航程课堂:南通“立学课堂”校本化实践样本
踏青古诗词
立学、躬行、自省,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