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途径探索

2023-12-09 18:06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小学庞木兰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统计图正方体绘制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小学 庞木兰

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且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学生直观思维较发达的特点,将学科中丰富图形信息与信息技术展示手段相对接,借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动力。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其进行筛选、整合、优化,让其更科学地服务于学生,辅助学生学科能力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媒体情境,启动深度学习引擎

教师借助多媒体创建音乐背景、图形结合、微课视频等学习情境,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实践、思考中逐步建立数学思维。动画视频的立体感较强,教师设计数学模拟实验活动方案,利用视频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能够启动学生深度学习引擎,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形成有效的教学激发点。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图形,猜想被挡住的部分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在草稿纸绘制相应的图形,推理出挡住部分的形状。教师邀请学生利用鼠标转动这些图形,对猜想进行验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实践操作,逐步建立立体图形认知。学生在之前的观察物体学习中了解正方体小积木的应用。教师展示不同图形的例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拿出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组内讨论交流拼搭方法。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同,所拼接出的图形各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拼搭成果,能够拓宽空间思维维度,促使其在拼搭、讨论过程中与他人产生思维碰撞,初步培养几何意识。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形,以旧知复习导入新知探究的教学程序,唤醒学生观察物体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搭出多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到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思考等活动,体会物体与观察到的相应平面图形的转换关系,以及“图形与几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逐步提升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二、组织网络互动,强化深度学习感知

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加强数学教学资源的搜集、筛选、整合,拓宽数学课堂教学素材选择,搭建数学学科知识框架,创新教学设计,将更多便于学生理解的数理知识信息素材,以直观、形象的展现方式融入学科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实验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感性认知,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平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学生顺利提升数学能力。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部分图示,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体会折线统计图是呈现数据的一种方法。在训练设计时,教师为学生准备成绩的变化、鸡蛋价格变化、道路拥堵时间变化、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等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借助网络交互平台搜集相关信息,自主绘制相关折线统计图。学生对网络操作任务有不同期待,能够积极响应,主动完成绘制任务。教师组织展评活动,将学生推送的统计图做集体展示,鼓励学生从绘制思路、信息整合、遇到难题等角度进行自评,引导学生建立反思意识。对于统计图绘制较佳和表现进步的学生,教师给予正面肯定评价,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对网络互动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抓手,适时推出远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通过观察、搜集、整合、操作等过程,高效完成学科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远程学习任务布设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做理性分析,合理设计互动内容,适度运用信息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解生活时事、深入思考的机会,带来更多学习启迪,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三、创新模拟实验,提升深度学习品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大多来源于实践操作,教师利用数学软件设计模拟实验活动方案,将导入画图、计算、测量、统计、图形的绘制、变化等操作,将枯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生动的数学实验。学生在绘制图形、移动图形、计算问题、统计数据等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主动思考、分享、讨论,完成问题的解析,内化更多数学知识。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课前借助网络对相关素材进行搜集、整合,梳理长方体、正方体顶点、棱、面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信息,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投放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旧知回顾,唤醒学生的图形知识积累经验,为学生认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做好铺垫。为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教师适时布设绘制长方体草图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析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纠正过程中,强化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理解和绘制立体图形技能掌握。在学生掌握绘制立体图形技能后,教师投放更多绘制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讨论、实验这些方法是否可行,有效拓宽学生学科学习眼界,引导学生建立图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在学科教学设计时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搭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素材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认知基础,教师做出对应设计,借助网络将这些物品在数学课堂中展示,能够激发其对数学知识应用场景的感知,促使其生成深刻的学习认知。

四、推出翻转课堂,促进深度学习内化

教师适当推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讲解视频,鼓励学生利用课前、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答疑解惑、实践操作、合作探讨等互动场所,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在教学视频制作时,教师遵循“短小精悍”“信息明确”的原则,针对具体问题给予详细讲解,并设计可暂停、回放等操作,方便学生反复观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力。

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做自主学习,观察生活中图形移动、旋转现象,对这些案例信息做梳理、总结,记录“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场景。学生依据教师的操作安排完成具体操作,深入到生活之中,对图形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结思考,能够发现风扇扇叶、钟表指针、滚动车轮、拧螺丝帽等图形旋转现象和华容道、行驶的汽车、推拉门、抽屉等图形平移现象。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展示操作,让学生在展示、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图形运动的意义,掌握图形运动的特征、规律,积累几何活动经验。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元素,教师布设相应观察生活任务,顺利将学生带入生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推出翻转课堂教学机制,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学环节,做前期的生活观察、信息搜集、信息整合、总结归纳学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将自己的问题和先学成果进行展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操作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先学任务布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以打开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长为教学目标,适时推出科学的训练任务,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核心。

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展开全新探索,搜寻更多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对接点,创建多样化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借助网络搜集学习活动信息资料、借助计算机梳理数据、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借助信息交互平台及时分享学习进展等,有效帮助学生顺利推进学习活动。学生数学学科学习需要数学思维、数学眼光的支持,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其带来更高效的助学效果,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统计图正方体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给正方体涂色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放学后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