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微

2023-12-09 18:06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李传松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学法小说设计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 李传松

小说阅读有自身规律和要求,教师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规划清晰阅读路径,能够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思维,让学生在深入研讨中成长审美认知。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比例的小说内容,学生对小说有较高阅读兴趣,但因为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素材时,暴露出多维度的认知障碍,限制学生阅读鉴赏学习效果。教师创意组织小说阅读鉴赏活动,借助多种辅学手段展开教学设计,优化阅读情境、传授阅读方法、组织阅读活动、创新阅读训练,都能够有效开发和锻炼学生审美想象力、鉴赏力、体验力、创造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成长,教师在阅读教程安排时,要贴近学生审美认知展开引导和组织。阅读小说不是为了“看热闹”,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鉴赏认知能力,设定明确的小说阅读鉴赏目标,配合阅读情境创设,有效开发学生阅读审美想象力,让学生主动阅读思考中建立认知能力。教师设计阅读问题、布设阅读任务、播放影视片段、展示直观图形等,都可以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

如教学茹志鹃的《百合花》,这是短篇小说,教师在导学环节播放同名电影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在阅读教材内容基础上展开研学行动。教材选编内容是小说重点章节,集中表现通讯员的真诚善良,他无疑是英雄人物,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小说里的新媳妇,她和蔼、朴实、开朗,具有奉献精神。学生有观看影片经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学生回馈更为到位,阅读学习进展顺利。教师继续设计阅读猜想任务:通讯员牺牲了,对新媳妇和其他人都造成一定影响,我们不妨推想一下,后来新媳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纷纷给出自己的个性观点。教师对学生展望给予更多认同评价,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学生小说阅读鉴赏情感认知。

阅读情境创设具有丰富调动力,教师对学生关注点有充分把握,精心选择设计方法,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触动,并传递明确的信号,这对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有一定帮助。高中生对小说阅读有不同期待,对小说的理解也呈现个性化,教师围绕审美主题展开教学指导,为学生深度鉴赏、评析小说素材提供丰富的思维切入点。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力

高中生有阅读学法积累,教师要有充分的学情调查和研究,为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审美观成长更为顺利。阅读鉴赏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特点,教师在审美鉴赏中设计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入审美体验环节,在深度研学中达成更多学习共识,逐渐达成阅读共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语言鉴赏需要更多方法支持,教师不妨在阅读鉴赏角度选择、鉴赏程序安排、鉴赏交互形式、鉴赏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学法传授。

学法包含诸多内容,教师针对学生阅读需要展开学法研究,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教师在学法传授时,要注意渗透审美内容。如教学《哦,香雪》,这篇小说表现山里闭塞环境下农村青年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小说情节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学生阅读审美高度契合,教师要求学生梳理小说三要素,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展开阅读和讨论,逐渐形成阅读鉴赏认知。如情节分析,要关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设计情况,围绕人物性格塑造进行鉴赏讨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辅助作用展开专业研究,都能够促进学生小说鉴赏力的成长。教师从小说要素角度展开阅读设计,让学生有条理、有层次阅读小说,自然形成审美认知基础。在鉴赏中审美,在审美中启迪,方能更有效的历练学生小说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达成多域度教学启发效果。

学生对小说阅读有自身追求,教师根据学生差异性阅读需要传授一些学法,学生会积极回应,在不断尝试应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小说阅读要围绕三要素展开设计,教师传授人物鉴赏方法、主题推演方法、情节梳理方法、环境描写解析方法,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一定帮助。

三、组织阅读活动,历练学生审美感知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创意设计小说鉴赏阅读学习活动,在学生阅读鉴赏进程中,投放具有较强引导性的思考问题、驱动任务,搭建多元化阅读鉴赏交互平台,推动学生阅读鉴赏思维碰撞,历练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话题辩论、课题研究、情感诵读、阅读演讲、学习反思、学法座谈、读写展评等,都与小说阅读鉴赏教学有很强的适合性,教师立足小说阅读鉴赏目标,设计投放不同阅读活动类型,给学生带来更加新奇的阅读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小说阅读能力。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林嫂命运展开设计,学生对小说诞生背景有一定认知,教师推出研讨任务:祥林嫂命运是悲惨的,其致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也有人说是鲁四老爷造成的,还有人说是祥林嫂自身不抗争造成的,你认同哪一种观点呢?学生有阅读经历,其感知体验存在差异性,形成了很多个性观点。教师顺势推出课堂辩论活动,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学生深度研读小说内容,对祥林嫂悲剧命运进行针对性研究,逐渐建立阅读认知,对封建社会“人吃人”制度有了全面的了解。话题辩论是最为常见的阅读学习活动,教师针对性设计辩论话题,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启示,引导学生结合丰富的辩论学习体验,多角度探究小说内涵,深层次理解小说阅读素材。

教师因势诱导的在阅读课堂中推出辩论学习活动,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开阅读互动,这对全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也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认知的成长。学生对辩论学习活动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鉴赏成果和个性观点,其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形成的阅读体验更为深刻而鲜活。

四、延伸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小说阅读训练组织中,教师做好延伸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网络交互研读、读写总结反思,都可以创造一些阅读审美体验内化机会。教材小说名著都是以选编形式呈现,大都需要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类信息渠道收集小说素材,要求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延伸阅读学习,并撰写小说阅读笔记、阅读日记,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下,积极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小说阅读分析,推动学生鉴赏学法内化,强化学生创造性阅读学习能力。

《水浒传》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对这个章节的内容比较关注,阅读体验也比较深刻,教师设计阅读训练任务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开始回顾梳理阅读小说内容,思考当时社会现实,展开深入交流讨论,进入读后感的构思之中。教师适时给予提醒,鉴赏小说人物,需要抓住人物特点,也要联系社会和生活,这样才能从小说人物鉴赏中汲取一些营养。教师设计人物鉴赏训练任务,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提及审美要求,但其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离开审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需要观照社会和生活,学生自然会联系到现在的生活,这种无形中的对比,为学生带来更多体悟和感触。

读后感创作不是简单的有感而发,需要有构建意识,这个操作过程本身也具有审美意味,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教师设计延伸训练任务,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机会,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也是审美体验学习,在小说阅读教学环节渗透审美教育内容,其适合性更高,教师要做好教学融合设计,从不同教学环节展开渗透探索,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审美体验之中。小说本身具有教育属性,阅读小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展开专项审美阅读研究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小说阅读品质,也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法小说设计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