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创新思考

2023-12-10 01:02
银行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型知识产权商业银行

王 伟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发展科技金融既是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商业银行谋划未来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融资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打造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知识产权融资既是立足当前、助力科技型企业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也是着眼长远,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国内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回顾

2006年10月,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推出国内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随后,其他商业银行纷纷跟进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形成“北京模式”“浦东模式”“广东模式”等多种业务模式。截至2022年末,国内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金额已从2012年末的141亿元,增长至4868.8亿元。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设计中,商业银行多围绕评估、风险补偿、风险处置等环节寻求解决方案。

从解决评估难问题出发。最早开展此类业务的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引入“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由交通银行认可准入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对拟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和权属确认,然后依据其出具的评估报告做独立授信审批。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技术流”模式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问题,即通过分析企业知识产权先进性(包括发明专利数量、研发投入规模、科技创新成果等)指标,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

从解决风险缓释问题出发。2014年,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成立,通过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运用财政支持和政府信用支持两大工具解决风险缓释问题。

从解决风险处置问题出发。江苏省成立技术产权交易所,为知识产权融资出具评价分析报告,并为知识产权风险的处置提供服务。该模式特点是从产品设计之初即考虑风险的处置变现问题。

从解决综合服务角度出发。北京中关村中技知识产权服务集团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投贷联动模式结合,推出“成长债”业务,以“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方式开展业务。

从解决业务效率角度出发。北京IP建设开发中关村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IP Online),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国外知识产权融资业务的经验

美国模式。美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参与较少。其模式包括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授权成立的金融机构进行担保,由专业的资产评估公司通过承诺回购知识产权形式为企业提供市场化融资担保,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后的收费权质押获得融资等。美国经济体量大,市场活跃,每年有大量的投资、并购、上市、无形资产转让和赠与等业务,这些业务涉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有利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

日本模式。日本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由政府主导的较多。主要有DBJ银行模式、信用保证协会模式两种。DBJ是日本成立的政策性银行,DBJ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独立完成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法律风险评估等工作,在完成尽调和信用风险审核后发放贷款;信用保证协会由日本各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协会由日本全国统一的信用保险公库提供最终保险,贷款出现风险时,由公库补偿协会代偿金额的80%。

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政府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较为重视,于2013年制定为期10年的知识产权发展总体规划,其中针对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制定的措施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鼓励壮大知识产权评估队伍、制定知识产权评估准则等,同时制定周全的发展措施,并提供财政补贴资金。

知识产权融资业务的难点和痛点

从2006年10月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至今,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大幅增加,但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仍较低(见表1)。

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可以通过对科技型企业所持有的知识产权情况,判断企业未来盈利潜力和研发水平,以此作为授信后约束企业“道德风险”和发挥风险缓释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较难、出现风险后处置变现较难,现行监管制度下显著消耗资本,该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仍然属于“小众业务”和“创新业务”。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诸多难点和痛点。

信息不对称。科技型企业所处行业细分多、技术门槛高,银行客户经理除了面临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外,对科技型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细分市场等信息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判定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因此更加困难。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实践中,基层客户经理对处于各细分行业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识别、判断和理解能力更加有限。如何选择适合、有价值且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度较高的专利或专利组合用于质押,也因此较为困难。

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角度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虽然在增信方式上实现创新,有助于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方案落地,但由于知识产权普遍存在“处置变现难”的问题,银行内部风控仍然参照“信用贷款”方式进行管理,授信审批“偏紧”,且由于知识产权对于具体每笔业务的风险缓释能力不高,其经济资本占用偏高。此外,商业银行的收益仍然以贷款利息收益为主,综合收益如存款、结算等业务收益只有科技型企业真正成长到一定规模甚至上市后才能实现。因此,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匹配,存在风险成本高、“不经济”的问题。

产品不够标准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比普通中小企业贷款,有其特有的法律风险(如权属确定、权利有效性、授权合法性等)和估值风险(如质物估值、价值偏离度、价值动态变化等),基层客户经理和分行授信审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仍然需要人工单独判断、识别风险,业务落地的规模、覆盖比例因此不高。

知识产权自身存在评估难、处置难问题。一是评估难问题。一方面,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性强,未来收益面临的不确定性导致知识产权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较大,相关法律保护、技术更新、市场潜力等因素也给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带来难度。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知识产权评估行业发展不够成熟,缺乏可参考的市场定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往往得不到各方认可,甚至存在基于银行融资需求作“反向测算”等不规范现象。二是处置难。一方面,知识产权处置和流转相对困难,某项专利或技术,除该知识产权本身外,往往还存在一些技术方案、商业秘密等,购买者往往难以充分利用其产生预期价值,交易存在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各类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虽然数量众多,但定位雷同、运营能力较差,知识产权交易撮合服务专业度较低,知识产权交易因此不够活跃。

所质押的知识产权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易判断。知识产权与主营业务的关联度是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把控好实质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能否达到预期风险缓释效果的重要基础。由于各细分行业的知识产权专业门槛较高,再加上技术秘密等因素影响,知识产权与贷款企业的主营业务关联度不易判断。如何从企业名下的专利中选取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专利或专利组合,需要客户经理对企业所处行业、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创新思考

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应定位于商业银行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需要,定位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定位于商业银行完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的需要,定位于商业银行谋划未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内在要求。

创新产品理念

转变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理解,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更多地是银行识别、挖掘和培育优质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方式。其价值不仅在于产品创新,还在于渠道挖掘、优质科技型企业识别和培育。

转变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理解,解决“评估难”问题。知识产权的资产属性、金融属性和可创造价值、可延伸、可衍生拓展等属性,决定其具有与一般无形资产不同的特征。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不能简单地以对有形资产、普通无形资产相类似的方式进行。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角度而言,知识产权的技术先进性、专利密集度等特性对于信贷业务的收益和安全并非最重要的因素。知识产权评估基于信贷的价值,应该回归业务本源,开发“基于信贷角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体系”,从考察企业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角度出发,从信贷角度分析企业知识产权与主营业务的相关度、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等指标,解决知识产权价值评价问题。

转变对知识产权处置的理解,解决“处置难”问题。知识产权价值的核心取决于变现主体,知识产权最优选的“处置”,是由持有企业继续使用该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在持有它的企业手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银行可通过“反向许可设置”,即在出现信贷风险时,通过知识产权独占许可权转移后的反向许可,授权企业继续使用该知识产权,延长企业还款时限,缓解企业暂时的还款压力和资金困难,从而解决知识产权处置难的问题。

创新产品模式

探索更多可用以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类型。商业银行前期较多地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业务,在前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基于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等因素的业务模式。

探索许可使用收益权质押模式。许可使用收益权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将该知识产权允许被许可方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并获得收益的行为,属于一种财产权。许可使用收益权同时具有收益性特征,从而具备一定的信用担保功能,权属可确认、价值可评估。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许可使用收益权质押模式”,创新产品模式,拓展更大的市场。

创新目标客群和业务场景

从实践看,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并不局限于某类客群。从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角度看,商业银行可优选、锚定某些特定客群,在特定细分行业和特定业务场景中开展定制化服务。例如,针对军工类企业、军民融合企业客群,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基础上,开发“军工贷”“军民融合贷”等专属产品。结合军工、军民融合行业特征和客群独有特点,通过第三方机构数据和信息服务,或一些特有的准入、认证名单和过往业务数据等“软信息”,解决实质性风险控制问题,实现专属客群定向开发。

创新展业模式

选取特色支行和重点行业进行试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展业团队的专业能力、行业知识要求较高,银行可选择科技型企业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区域,通过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开展业务,鼓励特色支行选取自身具备资源禀赋的重点行业试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取得较好效果后推广至更多行业、更多支行。

在分行层面建立“行业研究团队”。加强对重点科技行业的研究和分析,以指导实践为研究目标,对每个重点行业的关键节点和节点上的重点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

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图谱,通过专利导航等技术挖掘优质客户。通过专利导航技术,梳理和分析某一细分行业的产业链上所有节点以及每个节点上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实施精准营销、主动营销。

创新机构协同模式

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为中央财政和各地方财政引导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等设计银行端的落地方案,协助政府提升风险补偿机制效果的同时主动获客;与各地知识产权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积极沟通,争取政府部门政策落地和创新试点机会;数据层面主动对接,建立数据直接合作,或探索通过“入驻”形式,将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融入政府平台,实现批量获客。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圈”。从美国知识产权融资发展经验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推进知识产权融资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可与各地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技术交易机构、评估公司、代理机构等各类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客户互荐、联合研发、服务互补,共同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圈”,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科技型知识产权商业银行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