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 美在山水

2023-12-11 07:38刘伟林
吐鲁番 2023年2期
关键词:梅山

刘伟林

湖南绿水青山,人杰地灵。承蒙新疆兵团作协厚爱,有幸在参加毛泽东文院学习期间,去了一趟深藏在湖南山旮旯里的益阳安化梅山文化产业园,进行实践学习,住了一宿木板阁楼,在心的角落里,总是隐隐地有一种思想冲动,抹不去,擦不掉,忘不了,就是在这样的思念与再沉淀中内心挣扎,形而上学的我与潜意识里冲破樊篱的我不停抗争,解开梅山文化产业园那几乎是静听雨响、夜无眠的一宿之情,也感叹湖南的山旮旯里不一样的人间仙境之美。

汽车在曲里八拐的乡村公路,前冲后撞的翻山道路上匍匐前行,载着一车欢声笑语和聊天记录进入梅山文化产业园中心。尽管中心有了准备,但是一下子涌出近七十号人,接待员还是有些慌乱,似乎准备不足,吵吵闹闹、嘈嘈杂杂、窃窃私语,显得乱哄哄地,满大厅人影晃动,足足待了一个多小时,也足足晕了一个多小时。我干脆走出大厅,看远处雾锁群山,察近处门楼戏台,登石阶、走春秋,下台阶、催赶路。

住进中心的,早就在楼上桥廊登高望远,抛下挑逗、安逸闲情的眼神,看着我们这群即将进山,说住狭窄小木屋,依然游动说要走已半天,依然没走的学友,怡然自乐地拍起美颜照。有人就玩笑:你们这群人,就是知道拍,上课拍、下课拍,车上拍、车下拍,走路拍、逛店拍,没事自己拍、有事找人拍,没景拍自己、有景自己拍,拍拍拍,拍了一个月了还没拍够,惹来一阵笑哈哈。热闹归热闹,进山还是要大家一起走,因为梅山文化产业园实践中心景点就在山里。

翻过石子路小坡,远远地看到古色木板房、吊脚楼,再过去就是水磨坊。这些没见过真实水轮驱动磨盘的人,激动、尖叫、欢笑不断,都情不自禁地小跑过去,推动水磨,又是一阵拍照。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榨油坊,今天的水有点小,再大点,就可以自动推磨榨油。安化梅山主产茶油,满山的茶树茶籽,为现代市场倡导的纯压榨茶油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人追求美的天性,到了景点梅山,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榨油坊前面不远,两杆青石块垒成的“石笋”,头上顶着几缕枯黄的茅草,耸立眼前,十分奇怪,心生敬畏,同时感觉其中必有异说,果然,导游介绍说,这是梅山人自古崇拜石头的习俗。

相传,梅山先民称为峒民,与岩石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在巫文化影响时代,把岩石视为灵物,当做信仰崇拜的偶像,不少父母为儿女看“八字”,如果子女八字太大罩不住,就挑选一个吉祥如意的岩石作为“寄娘”。逢年过节备香烛纸钱、三牲、供果去顶礼膜拜,把“石寄娘”当成保护神,保佑儿女们健康成长。毛主席当年到梅山考察农民运动,就在当地拜过“石寄娘。”还有如“印心石”传说,“印心石”,意思是印在心里,若有人常到此石头上读书识字,定能背得熟、记得牢。相传有一个放牛娃,就常爬到这块石头上看书学习,居然真的记忆惊人,参加科考金榜题名,官至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太子少保,他就是清代博学奇才陶澍。

石头本是岩浆迸裂溢出冷却所成,自然没有生命,更无神力,一旦被人赋予某种超自然力量,可能很多机缘巧合,便搂兔子打狗,全都归咎于石了。说实在的,我不信这些,但是“石笋”高耸,直立而上,用碎石块垒成圆柱体,孤立傲风,经久不倒,不得不佩服这些堆砌“石笋”的人的伟大,这里面蕴含的是人的智慧,巧夺天工啊!当然,这肯定是今人所谓的精神寄托,只不过借用古人传说,增加一些神秘色彩,让人敬畏三分,不敢亵渎。

警惕地走过“石笋”,路过一池塘,一座古色5层塔式牌坊映入眼帘,四角昂头尖翘,方方正正,给人以古朴而又不失庄严,美妙而又严谨肃穆之感。金色的行楷字体“桥牌景”嵌在古铜色的木板上,挂在一二层塔牌中间,十分醒目,一看便知,景区入口到了。牌楼左携池塘及边上的灌木林,右依高山及山坡上的高大松树。走近了,才发现全是木式结构,卯榫勾连,不得不佩服中国木匠架构稳固和独特的技艺。从塔下穿过,一条宽2-3 米,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沿着山形铺展向前,左边就是梅山小屋,依路,线条样地被牵引而去。小屋全是木制,二三层楼高,青瓦檐廊,墨黑的木架立柱,板桩结构楼房,古色古香,与原汁古老的路、高大松翠墨色的山浑然天成,和谐搭配。房后水波不起,一平如镜的水塘,搭上幽静幽径,幽幽山气,勾拉出内心深处的某段时光,此景、此楼、此路、此山、此水曾经在我骨髓里流淌过,留有那么一丝的记忆。年少的老屋木香从记忆深处慢慢释放,过去环境美好但日子艰难,味道古朴纯真与物质丰盈的美好生活,如同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心中感觉既亲又恨,既远又近,既新又旧,既爱又惧,故乡的老屋如身体的血管遍布大脑,时不时地想一点一点地冒出大脑皮层。

进山时,雨已近停了,踏上木楼,住进木板房,看着木板墙、木花格子窗,躺上木架子床,大家都兴奋异常,四处观瞻,拍照过瘾,呼朋引伴,大叫爽啊!好一个闲情逸致好住所。雨又开始下了,如薄纱披肩,如银针走线,如流星穿空,赶走了路上的同学行人。

没有多久,开餐了。是早就定好了的梅王宴,67个人,开了8桌,没有酒,只有米饭、茶水和菜肴,同学们随意而坐,不多时,香辣耳尖、云台小笋、瑶架锅、马帮肉、排帮鱼、苗峒鸭、五郎鸡、砧板腊肉、梅山山珍等一桌菜上来,这帮年青人在哪里都能找到兴奋的G点,边吃边热闹起来,拿彼此的名字调侃齐声高喊“淑珍淑珍,情深意真。”叫淑珍的一桌也不甘落后齐声高喊:“菜明菜明快抱(报)蔡(菜)明(名)”,这桌完了那桌上,“雪云,雪云,冰雪机灵。”你方唱罢我登场,将一个梅山云轩楼掀翻了天,搅得热气腾腾,把欢笑抛洒,梅山铺回到往昔过节气氛里。没有酒,居然有一桌人还夹起腊肥肉碰起来,人家没酒碰茶,他们却碰肉,“哈哈哈,年青真好!”到处可以找到快乐的驿站。

我们住的房子临水而建,檐廊以吊脚姿态撑在高出池塘水面约2米处。饭后的梅山,开始下雨,最喜欢雨的我,索性坐在吊脚楼廊檐下,看屋檐下挂着的水帘,滴滴答答,点出水面上一圈圈涟漪,不出喝一杯茶的功夫就哗哗啦啦,混同雨水落入池中,击出层层水波,在水面上秀出一朵朵水晕花开,如一张张仰面摊开的笑脸,感觉就是舒服,舒服了就会贪婪,贪婪了就这样坐着、看着,呆呆地赏析小雨绣出的山水,听着雨水奏出的金叵箩嚓嚓嚓响,朋友在楼上喝了半宿的酒,我就在楼底檐廊下听了半宿的雨。

天黑前,雨停时刻,池塘堤坝上燃起了篝火,这群都市人即兴善舞在烟雨迷蒙中,火光在晚雾夜色中填充了温度,于是,将善男信女们挑逗起来,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空气中撞击出“嘣嚓、嘣嚓、嘣嘣嚓”的强烈节奏,这群都市圈养的女人男人,便在山间野水边扭起了曼妙的身姿,有自由奔放、有柔情似水、有轻妙慢三、有激情快四,有狼嚎呼啸、有情歌甜甜、有幽怨绵绵,不把幽静的空气炒热,不把烟锁楼台雾锁山巅的梅山浇熟,不烤出城市的模型,他们是不会放手的,可是把天宫惹脑了,雨铺天盖地又从倒扣锅盔似的梅山天顶浇下来,跳舞的人、歌唱的人、赏篝火的人情不自禁地堕入雨中,让雨淋遍全身,呼啦啦地拖进亭台,看着篝火慢慢缩小,没有了气焰,人也走了,三三两两地撑起伞从檐廊边走过,才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热闹是他们的,我只是这山上的一颗树、一颗草、一粒土一样,没有人在意,在与不在,活与不活,当然这是个人的选择,有人喜欢撒欢,有人喜欢安静,人各有志嘛,既然都走了,我也就爬上楼梯,摸进客房躺下了。

酒这东西,是好东西,容易让人兴奋,忘乎所以,喝了半宿酒的同学,居然醉倒了一个,躲进厕所不愿意出来了,也唤醒了一个,平常都不太爱说话的朱同学,夜半了,还大呼小叫地要唱歌、要喝茶、要散步、要跳舞,就是不要睡觉,快五十岁的人了,酒桌上折腾半天还精神矍铄,开始折腾安静的我,我扶不动喝醉的,止不住吼叫的,只能静静看着,默默地关注,积极地想办法,送走醉的、搞定唱的,闭上惺忪眼睛,裹进白梅花蓝被里,心里喊啊:梅山呀,这一幢楼洒出的兴奋剂,让人性情不再隐藏;这一池水抛出的显影剂,让人尽显英雄本色;这一山翠抖落的色子,让谁也不知道曾几何时。

我一直有早起的习惯,不论当天睡得多晚,就如定了时的闹钟,能准时在早上五点醒来。天已微明,既来梅山,我岂肯错过山水雾雨、歌飘摇的梅晨。悄悄一人下得楼梯,雨细如狼毫在飘,踱步小路,听皮鞋叩击古青石板“哒-哒-哒”清亮的声响,脑海浮现古老的街巷,一个披长衫的人穿梭在或两汉、或唐宋、或明清、或民国古巷,青衣长袍,不急不慢,倜傥潇洒走一回。这景、这街、这楼、这山、这水都属于我一个人,和谐而合拍,这才有了终于找到自己的感觉。

穿过石板路,走过横跨梅山塘的梅林桥,桥长32 米,宽5 米,也称风雨桥。古代,它除了联通鼓楼、田埂和交通功能外,也是村民农闲时、雨天时、夏夜纳凉时休息、聚会之场所。清嘉庆戍寅年间,在桥北以石建造一风水塔——雪芳塔。曾在桥中设有神龛,为供奉桥神菩萨之用,桥塔、桥神共守四方,保佑千家安宁。如今,桥中神龛不见,只留有桥头一风水石塔,共四层,带有明显或佛或道文化意味,第一层正面“雪芳塔”三字尽管日晒雨淋山风吹,但依然模糊可辨,塔中第二层正面刻有古双龙图案,石刻双龙就是佛教饰物的图案,这是中国龙的雏形,有研究佛教专家的称为“格力高里”,双龙中间一个大大地“吉”字,不过与现代汉字“吉”又稍有区别,“士”下不是“口”,而是一颗心,取义为心上有“士”乃为“吉”,因“吉”代表吉利、吉祥,而被游人摸得光亮,是不是也有纪念梅山人信奉的“吉娘娘”之意,无从考证,但是有如此神物镇守,也难怪每次过桥,我总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忐忑不安,唯恐惊动桥神,惊扰风水。

沿着梅山塘周边石子路走上一大圈直行,便来到双隆桥,因该桥始建于明隆武年间,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而得名“双隆”。据说,此桥并非梅山所有,本位于安化县乐安镇,属于“舶来品”。据传该桥曾经遭受过雷击,引起火灾,烧毁部分,为保护该桥,设计者将它仿古复制到此。

穿过“双隆桥”,顺路而上,右拐,是聚仙亭,传说,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花仙子便约来众仙在此相聚,赏花踏青,吟诗作对,弹琴相悦作乐。迈入亭厅,正中摆着三把雕龙古朴木椅,摇摇了还很沉实,落座正中,幂想我本仙家,此来偶遇众仙,思想神交,许诺但愿能常相守于此,待退休颐养天年之时,再来相会,赏山花烂漫,听溪水潺潺,山鸟和鸣,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恍惚中与众神拜别,登楼远眺,山气萦绕,层峦叠嶂。回看梅山、梅塘、梅楼,相互倒影,亦诗亦画,真亦假来假亦真,真真假假,欲辩已忘言。

出得“聚仙亭”右转,“双隆桥”左拐,又是一排依山而建的古朴民宿,全木结构,仿汉建筑,楼前屋檐下长条红灯笼高挂,门前门框上红对联紧贴,和早上静谧的山村,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也增添很多神秘色彩,秘境追踪,拾级而上,一幢幢木楼依势坐落,除了脚下台阶透露出一点现代工艺技术外,连空气里都能闻到古老文化的味道,这里有茶室、民宿、书吧,功能齐全,很适合压抑匆忙者疗养心性,放松心情,结庐仙境,飞鸟相伴,此中真意,哪有人间,分明置身仙台。

随着天色逐渐放亮,清脆的鸟鸣,唤醒了寄住的游人。阳台门拉开,一红衣女凭栏远眺,小北歌声调情,美女雀跃欢呼,划破晨空,又将开启一天的梅山游园。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人未辨,声先到,梅山塘堤坝上“四方亭”边走来一人,定神细看,偶遇的是班主任张雪云老师。

“是的,享受美山美水的何止是我一个。原来还有美女老师啊。”可面对老师的映景之诗,我居然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只能迎合,一个哈哈算是回应,也用亭上一幅对联“日出扶桑春如画,月禅流水遇知音”以印证、映景。

有趣的是,恰恰此时,水面划来一叶竹筏,一朋友同学,从吊脚楼廊檐下冒出,一根竹竿,左挥右舞,直奔池心而来,好生艳羡,忍不住驻足坝上观看:

静池中央一学翁,

水村山郭无微风。

挥竹摇篙欢歌声,

诚心相约情意盛。

很快竹筏到了跟前,同学朋友极力邀请班主任上船,刚好对面楼台同学呼喊:“吃早饭了。”

“来吧,来吧,还可以横渡梅塘,直奔餐楼。”于是乎师生携手小心上了竹筏,雨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我一手撑伞,一手托着老师的胳膊,开启扁舟三人行,朋友同学成了划翁,我和老师倒成了山中风景,诗情画意,成了众生眼里的画廊,看风景的同学在楼上看我们,山水楼阁和他们装饰了我的眼帘,我们装饰了板楼上同学们的梦。

早饭过后,听神话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既愉悦精神,还有助消化。张五郎是这个故事的主角,相传他师从太上老君学法,人勤快老实,学得一身武功法术,狩猎尤其了得,深得老君女儿吉吉喜爱,于是两人你来我往,男欢女爱,准备私奔,这下惹恼了师父太上老君,放出第一枝神箭,伺机斩断五郎与女儿的情缘,被吉吉用神伞挡开,接着放出第二枝、第三支,均被吉吉以神伞挡住,老君得知吉吉从中保护,俗话知女莫如父,便抽出神伞挡不住的第四箭,见血封喉,情急之中,吉吉飞出自己用的月经布,挡下神箭,得以破解,如此再三,为保五郎性命,帮助逃出老君法眼法术相害,吉吉献出一策,要求五郎以手撑地,倒立行走,让老君法眼不能识别。五郎问:我走了,小姐如何是好?吉吉指着五郎双脚板,说:我坐五郎脚板上,一起逃走。这样老君无法识别逃跑的五郎,躲进了梅山深处,逃出老君视野,带领梅山先民以狩猎为生,在此落脚繁衍生息,保护山民,被山人们世代供奉。他成了梅山的狩猎神,被供奉在梅山茶马古道入口,山泉水边。一座倒立男神塑像高挺山腰,双手撑地,两脚朝天,高达12.6 米,脚下3 米空地上,一个香炉架规整摆放,香灰填满,旁边还有一盛香灰用的陶盆。导游说:张五郎神是全国众神之中唯一一个倒立神,也是唯一一个有求必应的善神,只要在他跟前默默许愿,必能心想事成。据说,全国某举重运动员曾前来拜祭,摸着他的手臂许愿要拿世界冠军,最后比赛,果然如愿。即如此,我也登台而上,靠进前,还有一小香炉,手摸五郎清凉的手臂,心里默默许愿,但愿能满足所盼,保我两儿健康平安一生。扭头左侧,惊讶地发现,一同学在香案前双膝跪地,倒头便拜,尚未晃过神来,已经下山而去,心里戚戚然,男儿膝下有黄金呀?!

有此山神,是梅山人的福气。逢年过节,梅山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五郎神像前杀猪、宰牛,焚香礼拜,祈求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

仔细观察,山神祭奠场地上有一个木制茅屋,上层树皮、中间木板盖着一个圆柱形物体。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梅山居民用的水井,我们每日吃饭、泡茶的水都是来自该井。这才发现,梅山文化产业设计者的高明,五郎山神不仅仅是狩猎神,更是护水神,通过神话故事、神灵事件增添水井气场,防止不法之人行不法之事,保护井水安全,可谓用心良苦啊。

走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茶马古道,脱去了古色古香的曲径通幽之感,多了些“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元素,少了些“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境,多了些“路途车马喧”的热闹,路是拓宽了,好走了,便利了,人气重了,但是古味淡了,好在清幽的竹林、墨绿的松针、挺拔的杉木,增添许多原生态的汁液香。

日照亭就在这样一个路上,只是一个落步歇脚的地方。古挑夫歇脚,就路边一石头落座,树上栓骡马,啃山野杂草,人实在困了还可以在青石板上睡个觉,纯属为生计恢复体力,好继续赶路。日照亭是仿古之举,多一个亭子,亭子里有石凳、石桌,周围一圈仿古木椅,沿边护栏,位置恰到好处。远观峰峦叠起,晨曦微露,半轮半轮山巅鱼鳞片一样排闼眼前,上擎徐徐升起的太阳,金光万丈,宛如古衙门厅堂墙上挂的日升图,蔚为壮观。时间把即将破壳而出的红日推出云雾,瞬间把缠绕的山气赶得无影无踪,照亮了山沟沟远处屋舍村落,才得以看清人家房舍,红顶白墙,檐角交叠,错落有致,农家田亩梯次排列,仰面笑迎朝霞惠顾,启开一天山野生活。

梅山博物馆是梅山文化精神集散地,以十分独特的外形展现眼前,外景墙体全是石块垒成,中央一个大水池,池中养育千年乌龟,周围过道走廊一律仿西欧式基督教堂的圆拱门洞,屋顶盖汉代青瓦,四角尖翘朝天,正中一柄擎天剑镇压,给人以坚定、沉稳、厚重,而又不失神秘、古朴、历史苍老感,这种独特的建筑构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馆藏丰富而又颇具民间风味,进馆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夫妻龙头,作为舞龙村长大的我,见到雕琢如此大型的龙公龙母也是首次,导游问起孰公孰母,也一时语塞,无法分辨。

面具是梅山巫文化的重要部分,有木制、陶制,还有据说会动的竹雕面具,看到馆内这些面具,会让我想起三星堆,那基本都是青铜制造,只是面具更加独特,突出的眼睛、突出的耳朵,不像这里的平铺和接近生活,这是梅山巫文化的表面特征。

对自然界了解有限的梅山先民,同样将幸福平安托付给虚无的神灵——菩萨,并崇拜自然界一切,崇拜土地有土地爷、崇拜女性有娘娘、崇拜石头有石娘、崇拜水有水神,所以梅山农户家家建堂屋,立神龛,千百年不变,沿袭至今,以求得精神寄托和内心的安宁。尽管如今的梅山人都搬出山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沿路纷纷建起小二楼、小洋房,当然还是不忘祖宗习俗,下面一层依然有堂屋,堂屋正中还有神龛,只是不再拜神,而是崇拜毛主席,几乎家家正堂正中贴有毛主席的彩色画像,更有甚的,在路过的一栋正在砌筑的洋房前,连砌墙时竹架子上还挂着毛主席像,可见梅山人对主席的感情多深,崇拜多虔诚。

馆内更多的是民俗文物,如劳动民俗、茶饮民俗、烧饭民俗、酿酒民俗,很值得回味、地方特色突出的是“摸瓜民俗”,儿孙满堂恐怕是古中国农村幸福的象征,而恰恰总有个别家庭夫妻无生育的情况,对这样的家庭,善良的山民办起了“摸瓜”这种搞笑活动,在中秋月圆喜庆之夜,善良的山里人趁月黑风高,摸进这样的人家的冬瓜藤下,选择大小适中的偷回家,即便种瓜人知道也不声张,瓜被偷走后,才开始放声大骂,骂得越凶越好。瓜偷回家,剐一小孔,掏空瓜瓤,向里面灌一些水后,再偷偷放在这家主人的床上,让瓜水弄湿床单,溜出去拍手大喊:“送子娘娘送了一胖子娃呀崽来啦,娃娃尿床啦!”喜得“贵子”的主人高兴得不知所措,燃放鞭炮以示庆祝,赶忙用家里糖果美食招待前来闹喜的乡亲,这种假借“摸瓜”之名,表达的是对无子无女家庭的祝福和帮助,希望他们能同享天伦之乐。

戏是民间必不可少的娱乐,在梅山博物馆,一件件戏服、一顶顶戏帽、一条条戏腰带,说明梅山人爱戏,或看戏或演戏,足以证明这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民。湖南自古多戏,婚丧嫁娶,添丁贺岁,逢年过节,都喜欢请人来一两场。古人追戏就好比现在的人追电影、电视剧一样,路再远、风雨再大,也会自带板凳观看,生活累了还会哼哼唧唧地来上几句。

湖南戏以花鼓戏最为出名。请一戏班子,选一空阔平坦的场地,搭一个高一米多、宽五六米、长七八米的戏台,十来个人,“帮切、帮切,嘣嘣嚓,当当当,哐哐哐”,锣鼓钹镲响起,拉二胡、吹唢呐,穿戏服、戴戏帽,各种角色纷纷登场来,说唱打斗,哭爹喊娘,嬉笑怒骂,“啊呀呀呀呵,咿呀咿呀呀呀”半天过去了。印象中,花鼓戏似乎可以演各种故事、角色、生活人物,几尺舞台,几个面具,演尽人生酸甜苦辣,反正我小时是听不懂,也不喜欢看,就是喜欢去凑个热闹,但自从上了初中后,演戏的场合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了,尤其是如此近距离观看戏袍、戏靴、戏帽还是头一次,有些新奇,更佩服梅山人的收藏好。习总书记说过:“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说的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文化也一样,光辉灿烂,如今尽管戏啊、生活啊、故事啊都被搬上了荧幕,足不出户可以享受,过去人们再难,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不能忘,这份乐观生活的理念不能丢,这份追求幸福的劲头不能没有了。

馆内生活文物展现的有富贵人家雕花木床,龙凤呈祥,如此奢侈,在乡野山村实属少见,也是旧农村姑娘梦寐以求的生活。有体现生活气息的书柜、书桌、花轿,还有体现生活艰辛的补锅,生产用的扁担、箩筐、蓑衣斗篷、锄头、镰刀,当然这些东西有的还在继续使用,只是有所改进,有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永久的记忆。比如补锅就是农民经济拮据的体现,也是印象最深的事,曾经一段时间还被搬上舞台,那绵长高亢的“补——锅啊,补锅来过补——锅啊”呼唤,记忆犹新,现实生活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以前,农村做饭、炒菜、烧水用的都是铁锅,时间久了,家里的锅难免会被烧穿,怎么办,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新的太贵,于是就产生补锅的匠工技艺。挑一担子,里面有柴煤、碎铁块、风箱和可以熔铁小斗,走街串户高喊“补锅了,补锅了……”有锅烂的,拿出来,交给补锅匠,来生意了,补锅匠便架起简易的炉膛,烧熔铁块,将小斗铁水倒入一小方块垫子上,迅速对准锅坏处,由外向内,快速塞入锅洞,同时用一把湿刷子迅速刷平塞入的铁水,再用小铁锤稍作休整,一个锅就补好了,交给用户,满意了交钱走人,熟了的、空闲的就坐在一旁看着,聊聊天什么。不过现在的补锅匠早已失业了,祖国上下,不管什么东西,用坏了,哪个不是扔了换新的,哪还用得着这个啊,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可喜的是,在梅山博物馆里,还碰到这样的老友故事,心里也算是一喜,人到了年纪,有时候睹物思人、回忆也是一种幸福。

走出博物馆,翻过一座山,到了夕照亭,为梅山能工巧匠所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园区不可多得的观景台。步入亭中,放眼西眺,居高临下,群山排闼,舒展开来,一览无余。黄昏时刻,夕阳夕照,亭和山都笼罩在霞光之中,亦虚亦实,宛如画卷,意境深远,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到梅山,真正的古道还是有的,真正的旅行家,既能观众人所观,也能观众人之所不观。不走平常路,便是仿古寻踪的最好方法。看完了,乐过了,便找一很少人去的毛泽东纪念馆后面转转,才发现古道依然古味浓香,找到了“野草照长、野花照开、野兽照常来”的那条道,是山里人日日走过的青石板、茅草冒的路,山高林密,树木葱茏,幽幽鸟鸣,踏步回声,还会感觉危机四伏,总感觉丛林中藏着某种危险,是野兽?厉鬼?幽魂?远远地看到草在动,树叶沙沙响,背后脚步响,林中似乎有一双若隐若现的眼睛在盯着,怦然心动,壮着胆子,走了半截子,尽管是山里长大,尽管知道应该现在不会有存在危险,尽管知道这道还在沿用,看到有人走过的脚印,但还是惊魂未定,一个人还真的不敢再往前了,反转身就跑了回来。

回到一个木匠棚,看到正在劳作的木工,驻足观看良久,一是平和心性,二是吃点回味。对木工,我是熟知一二,工具有刨子、锯子、凿子、墨斗、斧子,一根木头在他们眼里、手中,经过斧子、锯子、刨子、墨斗、凿子加工,各种家具便可以交付使用,大的如梅山屋舍檐廊、亭台楼阁、桥梁,小的如床铺、衣柜、碗柜、衣帽架、桌椅板凳等等,不用钉子,全靠卯榫技艺,穿合一起,不但结实耐用,而且还有各种雕花、造型,美观实用还好看,不得不佩服这些匠工,技艺精湛。

我进去的时候,一木工在刨一块长木条,我趴过去,闭眼闻了闻,淡淡的杉木香飘进鼻孔,熟悉味道又回到了脑海,触动了大脑中某神经元树突,记忆大门打开了,父亲、哥哥、村里木匠的身影放电影一样,在脑荧幕里快速闪现,自然对眼前的木匠亲近了几分,呆呆地看着木匠刨木的动作、身形和成熟而又自信稳重的操作,会心地笑着,走开了,因为时间太短,我知道自己该回了。山旮旯里再美,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也许短暂才最值得留恋,不是师市党委给与邂逅美的机缘,千好万好,还是不如我的图木舒克我的家好,金窝银不如自己的狗窝。

猜你喜欢
梅山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未来
梅山铁矿矿泥选别工艺优化
大梅山区域旅游协作的SWOT分析
宁波梅山港区进港航道将于今年建成
梅山钢铁公司高炉助燃风机节能改造实践
梅山港区1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获批
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