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奥法内利大厅》中的叙事视角

2023-12-11 09:12张楚薇
艺术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曼苏尔第一人称叙述者

□张楚薇

叙述视角(点)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时的立场和聚焦点来区分。叙事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两类。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了解过去,预知未来。作品中的故事、场景等均处于他掌控之下、调度之中,他还可以随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限制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无法纵观全局。

在划分视角类型时,笔者引用申丹对叙事视角的分类。她对叙事视角的分类辩证地综合了热奈特的三分法和N·弗里德曼的八分法,最后将叙事视角分为两大类九小类。申丹以观察者与故事的位置为标准,将叙事视角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外视角是指观察者处于故事外;内视角是指观察者处于故事里。

本文将对小说《奥法内利大厅》的叙述视角进行归类和分析,论述作者如何通过转换叙事视角塑造小说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同时设置悬念,调节叙事节奏,进而吸引读者,升华主题。

一、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

小说《奥法内利大厅》讲述了20 世纪20 至70年代,拍卖场“奥法内利和曼苏尔”在埃及的建立与崛起,为了争夺拍卖场的所有权小说各人物间暗流涌动,最后三个主人公皆以死亡告终。小说共三章,分别以三个主要人物奥法内利、曼苏尔、奥法内利·曼苏尔(奥法内利之子,即小奥法内利)的名字命名。作者整体上采取了传统的历时性叙事方式,但并未采用全知视角展示故事,而是通过三个主人公的视角,分别以第一人称有限叙事的方式呈现了三条叙事线索,即“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观察者为故事内的不同人物,视角从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转换到另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

作者采用内聚焦视角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有利于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真实显现的意识流动,让读者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在小说《奥法内利大厅》中,作者整体上采用线性叙事的结构,展现了三条略有重合又各自独立的叙事线索,根据情节发展需要切换叙事视角,丰富了情节发展过程,同时让读者对故事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心理变化的过程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奥法内利性格软弱、孤僻,遇事瞻前顾后,忧心忡忡,他十分渴望长久的友情,并希望他人对他“无所图”。但作者反而在视角转换间将奥法内利认定的“唯一的朋友”曼苏尔对他的“利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奥法内利的视角中,他是曼苏尔实现开拍卖厅梦想的唯一希望,他在商务部工作,因而在拍卖厅的税务处理过程中为拍卖场行便利,但当他想要确定自己的股权、强调自己的价值时,却被曼苏尔处处压制、贬低。因为曼苏尔清楚地看到了奥法内利的软弱以及对利益的渴望。

作者通过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下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充分给予三个人物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权利,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表达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看法,而是将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价值观或处世之道摆在读者眼前,同时加上每个主人公在其他人物眼中的形象作为补充,塑造出更完整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这使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具有一种超越国籍、超越性别的深刻的普遍性,即在利益面前的“人性”。无论是曼苏尔,还是奥法内利,抑或是两人各自的妻子,尽管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但面对利益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肯定甚至夸大,对他人的价值进行贬低和否认,并因此产生对彼此利益分配的不认同。而小奥法内利的目标由替父母报仇转变为争夺拍卖场的所有权,体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利益至上的思想和环境对下一代的浸染,最终他也走向了死亡。这些皆是小说中值得读者深思的主题。

同时作者对第二人称的巧妙使用,起到了辅助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曼苏尔的视角中,他以第二人称和死去的奥法内利对话,真切地在为自己开脱,强调自己的价值观,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读者更容易自然地进入叙述者的角色。对话场景这种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比第一人称式的自白或第三人称式的叙述,更加直观,“让人仿佛觉得读者就是假扮游戏的参与者,应该由他决定下一步轮到什么事件”。这种对话形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曼苏尔的处境,急于让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奥法内利离开,试图对着这位已经不复存在的“朋友”讲道理。

小奥法内利视角下的第二人称使用则更加巧妙。小说中的哈伦是一个沉默寡言、深受曼苏尔信任的角色,从小看着曼苏尔长大。哈伦的存在与小奥法内利的人生总结相结合:“我一直以为你们是我饮下的苦药,后来才意识到你们竟是鸩毒。”不禁让人设想,若小奥法内利没有选择错误的人生同行人,没有饮下毒酒,而是受到忠告的指引,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二、视角转换与悬念的设置

悬念的定义是:“叙事类文艺作品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欣赏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在有限视角中,悬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关于悬念的产生,米克·巴尔曾归纳:“悬念可由后来才发生的某事的预告,或对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暂时沉默而产生。在这两种情况下,呈现给读者的图像都被操纵。图像由聚焦者给予。”根据巴尔对“聚焦者”的定义,聚焦者即指叙述视角,视角转换产生的悬念往往会唤起读者对焦点人物的重新认识和对身份确认的欲望。

小说第一章以奥法内利的妻子在王宫里被王后勒令羁押,原因不明,而奥法内利本人因无法承受这一事件而“倒下”告终。第二章则在时间线上与首章相连接,以曼苏尔的视角,讲述了奥法内利死后发生的故事,同时通过插叙回忆的手法,讲述了奥法内利视角内所不知道的关于妻子被羁押过程的真相,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问。同时,拍卖厅的事也仍在进行中,本章通过曼苏尔的视角,展示了政治变革背景下相关商业事业受到的阻碍,以曼苏尔的价值观为导向的人物关系发展和后期曼苏尔疑神疑鬼、众叛亲离的结局。

同样,小说第二章以曼苏尔的死亡场面告终,但第三章作者并未采用第一二章相连接时的相同处理办法,立刻解答读者心中对曼苏尔死亡真相的疑问。如果说奥法内利的死亡是可以预料到的必然结局,曼苏尔的死和黑暗中开枪射杀他的凶手则是本篇小说中的最大悬念。曼苏尔对身边人的怀疑、举着枪的达姆拉尼、失去双亲的小奥法内利、不知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子弹,这些构成了小说最大的高潮。

作者没有立刻给出关于杀人凶手的真相,而是以小奥法内利的视角带我们走进他的人生,带领读者怀着找到真凶的期待,沿着小奥法内利的脚步,一步步地靠近深渊,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迷茫、孤独、两难和仇恨,而后才解开曼苏尔死亡的真相。

三、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

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即采用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个事情,从而使叙述向更广阔的空间辐射开来,因而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审视人物的某些行为,或故事中的某些情节,进而产生自己的判断。

小说中作者对此手法的应用主要通过小奥法内利的视角实现,他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对自己人生进行叙述的同时,在作为第三方给予读者观察奥法内利或曼苏尔的处境、行为,或两者间冲突的新视角,与前文形成呼应的同时,强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描绘。

例如,表现奥法内利在拍卖场的处境时有这样一段情节:他携妻儿一同去拍卖厅出席活动,临行前告知儿子自己的地位,但在到场后与曼苏尔的对话中,儿子产生了怀疑,他却哑口无言,由此奥法内利产生了如下内心活动。

“我儿子把视线投向曼苏尔的双唇,没有作答,随后又把目光转向我,我看出他渴求一个适当的回答来挽回面子,我难道不是在来时的路上告诉他我和曼苏尔叔叔是这家拍卖场的合伙人吗?!”

而此场景在小奥法内利视角下:“他带我去了富丽堂皇的拍卖厅,告诉我他是那的合伙人,几个月期间我一直认为他在骗我,我确实受到了关照,但那并不代表我是大厅主人之一的儿子。”

通过奥法内利的视角,读者可以体会到他无法向儿子证明自己在拍卖场的地位的窘迫和对自己的软弱的失望,主要聚焦在奥法内利的心理活动描写上。而当读者再一次通过小奥法内利的视角去观察他的父亲在拍卖场中的处境时,则不仅直白地表现了奥法内利所受到的无视和怠慢,更是表现了他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眼中的“伟岸、强大的形象”的崩塌,使儿子对他质疑,以致到后期用“软弱”来形容父亲。

四、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

除了上述两种第一人称内视角叙述方式外,作者还运用了第一人称外视角叙述,即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视角,这时则穿插着视角和声音的分离,声音是现在的,视角是过去的。

例如,在奥法内利被迫同意送妻子去王宫后,展现他心中恐惧的情节中,先是以过去的眼光回忆他儿时的恐惧:“我儿时认为幽灵活在我的衣柜里,我清楚地听见他的声音,幻想他的模样,因畏惧他而哭泣……” 接着将眼光拉回到现在:“昨晚我第一次看见幽灵从衣柜出来,它又高又壮,有胡子,头上戴着巨大的王冠。”在这里作者将虚幻的、没有实体的恐惧心理具象化,使用借代的手法,用“王冠”来点出自己的恐惧源泉,实现了两重视角的转换和结合。

同样是以奥法内利的视角,当他回顾童年与曼苏尔玩耍产生分歧,他不认同对方先赢取弹珠后再次售卖给孩子们的做法时的结局:“珠子丢了,曼苏尔,从今天起你自己玩吧。”这一情节虽然是过去经验自我视角下简单的童年回忆,但若与现实叙述视角下奥法内利为了自己应得的权利与曼苏尔争吵,却在对方表达了“如果你每天都发火……(生意)就别干了”的威胁下,无法硬气地说“不”这一情节相连接,则通过两重视角内“我”的做法对比,表现了奥法内利现在的软弱和对过去勇于表达立场的自己的怀念,这也代表了奥法内利在现实利益面前的选择和妥协。

而在小奥法内利的视角下,回顾他母亲随他一起到拍卖厅工作初期的场景时是这样叙述的:“她从未拿起一张纸,摸过一件藏品,没人过问她的想法,她像是每个拍卖厅都摆着的被遗忘的美丽花瓶,无人问津……国王近侍库尔迪到访后情况就变了,我母亲变成了奥法内利和曼苏尔大厅最重要的藏品。”在这里作者的第一人称叙述在三个结构层次相互作用:(1)被叙述的事件本身;(2)叙述者体验事件时的眼光;(3)叙述者追忆往事时的眼光。被叙述的事件即小奥法内利的母亲的受重视程度发生变化。童年的他就察觉到了这种变化,而两重眼光的结合则体现在叙事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物化他人”的价值观。作者通过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双重视角的结合表现了小奥法内利这一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形象的塑造,以及曼苏尔的价值观对他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小说《奥法内利大厅》中的叙事视角转换,作者通过变换式有限视角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连接紧密的人物,通过多重式有限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审视小说人物及事件,通过回顾性视角中双重视角的转变或结合,表现了人物行为或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并在视角转换中,设置了多个悬念,为小说增添了悬疑色彩和阅读趣味性。而小说中对第二人称的巧妙运用,既有助于读者进入叙述者的角色,又蕴含着作者通过人物与读者对话的深意,这与本篇小说所展现出来的三个不同人物对物质、利益这一共同目标的追逐,以及他们最终殊途同归,走向悲剧结局一样引人深省。

猜你喜欢
曼苏尔第一人称叙述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