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023-12-11 12:52陈翔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水化体积模板

陈翔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在现代化技术的作用下,施工技术得到合理完善和优化,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脚步,但伴随着工程规模的逐渐扩大,显著提升了对施工的要求,需要施工团队结合业主要求和工程情况,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可行性较高的作业方案。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应保证前期技术工作有效落实,结合施工常见问题,采取合理化的技术运用措施,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较为繁琐,需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以此保障施工质量。实际工作中,遵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重点管控混凝土强度等级,仔细检查施工所需设备,保障设备运行性能正常。水电也属于施工重要元素,应提前准备与相关部门沟通,提高水电供给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水电供给不足,延长作业时间或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同时,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加之每个季节温度气候变化明显,为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团队应采取温度控制技术,防止裂缝的出现。此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为此需提前制定施工质量预防措施,结合施工内容和要素,了解裂缝常见原因,指出各环节作业要点,降低裂缝的危害性。如,浇筑量较大,应连续性完成浇筑;由于混凝土结构大,水化热处理难度高,应考虑施工地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处理。

2 前期技术工作落实

为推动各项施工有序进行,应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积极展开技术落实工作,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做好人员配置工作,保障材料质量。具体而言。

1)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来说,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作业效果,同时由于施工时间较为紧张,采购人员和负责人应提前展开市场调查,严格按照购买清单和施工要求展开市场调查,遵守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社会信誉度良好的厂家,并签订质量保障合同,一旦材料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厂家能及时更换材料,避免为项目工程带来较高的损失。

2)采取分层、分块作业方法,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成三段,不仅可以保障浇筑质量,还能降低作业难度,防止由于温度因素而形成质量问题。

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相关技术人员应参考施工任务量和作业标准,确定最佳的配合比,确保工程质量。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水泥材料时应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类型,选择Ⅰ级磨细灰,降低对水泥的需求量,降低水化热释放速度[1]。另外,外掺剂采用缓凝剂,延缓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但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水泥水化热与矿物成分密切相关,不同龄期矿物成分水化热不同,如表1所示。水化热的放热速度与时间、温度相关,为便于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温度场,需要利用计算公式确定水化热速率,之后采取相对应的质量管控措施。

表1 水泥矿物成分的水化热

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影响因素

就目前状况而言,建筑工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此施工团队应从多个层面入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做到全面化管控,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中外界温度属于主要因素,若施工地点温度持续化提升,将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温度应力不断增加,形成大面积混凝土裂缝。同时,水泥作为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由于本身性能较为特殊,极易产生水化热情况,增加结构内外温差。此外,与普通建筑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小,若水化热散发效果不良,未能采取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造成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持续增加。不仅如此,混凝土收缩性也会影响施工,若养护阶段补水不到位,水分蒸发较快,使得混凝土自主收缩。收缩量与水灰比、骨料息息相关[2]。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呈现多样化特点,施工人员应掌握施工技术要点,采取合理化的质量管控措施。

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4.1 制备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制备属于关键环节,需掌握施工要点和重点,制备高质量混凝土材料。具体施工期间,原材料选择是重点,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标准,确定拌合水、水泥、骨料等材料的性能指标。选择粗骨料和细骨料时选用砂石、中砂,掺合料采用粉煤灰、矿渣粉,拌合水选用酸碱适中的天然水或自来水。并且考虑到水化热释放集中的特点,为有效缩小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温差,可采用火山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水化热低的水泥类型。之后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参考同类型项目作业方法,优化并完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科学确定骨料、水泥等材料的使用量。同时,进行混凝土试验检测报告,与材料性能指标相对比,适当调整各个原材料的投入比。如,若想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应提高水泥浆含量,减水剂选用纸浆废液,强化极限值。

进入混凝土搅拌环节,施工人员应重点检查材料状态和含水率,若含水率不满足施工标准,需采取浇水润湿或者晾晒的措施,仔细清理杂物和腐殖土,再利用专用计量秤精准测量原材料,确保测量误差不超过±1%。之后按照顺序倒入料仓,加入适量的引气剂、膨胀剂等,展开持续化匀速搅拌[3]。并遵守相关施工标准和要求,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搅拌效果,若作业现场温度低,可利用电加热技术、水汽加热技术,增设电控设备、电伴热带等,防止由于温度过低而冻结,使得搅拌不均匀,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

4.2 浇筑施工技术

处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环节时,施工人员应遵守浇注工艺,选择分层浇筑措施,每层浇筑厚度在800mm左右。当第一层浇筑完成后,需在混凝土初凝后方可浇筑下一层,避免各层形成较大的接缝宽度[3]。当选择无缝施工技术展开浇筑作业时,需要施工人员深入分析工程设计方案,并结合作业地点周边交通条件,制定最佳的混凝土运输路线,最大程度上缩短运输时间,防止由于运输过长而导致混凝土性能发生变化。原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由质检人员严格检查,展开性能检测试验,为浇筑作业创造便利条件。另外,选择适合的浇筑厚度和高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

由于大体积混凝结构的特殊性,应着重分析钢筋疏密性、结构尺寸等,本工程可选择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具体作业过程中,为不再受到底板内外应力的约束,可在钢筋连接处增设滑移层。此外,绑扎上层钢筋时,要求下层混凝土已完成养护,且强度达到1.2N/mm2。确定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当混凝土表层温度小于大气温度,此时水化热温度最高值已经过3~5d,间隔时间应设定为5d。混凝土浇筑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为此施工人员应通过喷冷水、掺入冰块等方法,降低浇筑温度。不仅如此,为防止离析问题的发生,当混凝土自由塌落度大于2m,借助溜筒、串筒浇筑。

4.3 振捣施工技术

运用振捣施工技术时,技术人员应遵守浇筑技术标准,将适量的骨料或减水剂加入混合料中,进一步强化混凝土性能,并选择最佳的振捣方法,排出混凝土结构气泡,增强结构的密实性,如图2所示。实际作业时,遵守快插慢拔的作业原则,使用前仔细检查振捣棒基本性能,保障振捣的均匀性,其中振捣时间控制在15~30s左右。斜向振捣、垂直振捣属于最常见的振捣方式,斜向振捣施工时,角度约为40~50度,防止由于角度过小或过大,影响振捣效果。采用快插振捣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防止离析现象的出现,慢拔则能防止形成空洞。高频振捣器被广泛运用,振捣效率快,不会形成大量的气泡。

混凝土振捣施工时,应依据交错或并列顺序,振捣插点间距控制在300~400mm左右,当插孔不出现连续性气泡,即可关闭振捣器。并管控预埋件、振捣棒、模板壁面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由于插入过深,使得预埋件移动或模板扭曲。浇筑作业完成且处于初凝状态,可开展一次振捣、二次振捣,其中二次振捣能清除多余孔洞,增强结构强度。

4.4 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养护期间,湿养护方式属于常见一种,将塑料薄膜覆盖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延长水分散发时间,持续化喷洒适量的水分。其中浇水养护频率的确定,与养护环境空气湿度、温度、混凝土结构表面水分蒸发速度等相关,应防止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极易形成大小不一的裂缝。保温养护作业时,全面包裹棉帘,覆盖质量良好的保温材料,并设置感温探头和水管,便于实时监测养护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状态。特殊情况下,向管路内加入冷却水源,或者借助暖风机、设置暖棚等,将混凝土内外温差管控在25℃以内,养护环境温度超过5℃。混凝土养护阶段,蓄水养护、覆盖养护是基础性方法。当浇筑完成后需在12h内蓄水,最佳蓄水深度300mm[4]。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浇筑时间大于21d;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大于14d。

4.5 模板施工技术

处于模板支设施工阶段,定位放线是首要任务,应利用精准测量仪器,参考工程设计图纸,准确标注模板标高和安装位置,之后系统化检查所有配件、板材,若存在轻度弯曲板材,可展开矫正处理。待前期准备作业结束后,按照操作流程有序完成支撑结构搭设、板材安装、配件连接等,再由技术人员反复检查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同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紧固模板,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影响下,模板失去稳定性而变形。随后,施工人员清理模板积水、杂物等,针对性修补凹陷区域,均匀涂抹脱模剂,还应了解剪力墙支模、柱模等模板施工要点和流程,避免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当现浇作业结束后,每间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试块强度,当强度符合标准后,即可拆模。混凝土强度标准与构件类型、大小相关,如悬臂构件强度为100%,才可进行拆模施工,强度达到标准75%后,拆除长度小于8m的梁模板。按照先支后拆的顺序,防止形成质量问题。

4.6 混凝土测温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来说,混凝土测温施工技术为关键,施工人员可借助新型多功能测温设备,实时动态监测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了解温度变化规律,再针对性调整施工方案。具体操作阶段,先设置测温点,每个测温点需具备可比性、代表性特征,如结构中部、表层、底部等位置。采用垂直温度监测模式时,测试点间距应为500~800mm;水平监测模式下,监测位置间距为2.5~5m。若选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计插入深度,多数情况下插入深度超过温度计外径10倍。

测量方案的制定,利用电脑测温系统,连接温度计与计算机系统,形成完整的温度变化图像,便于技术人员更加详细地观察温度变化规律。系统也能自动化采集各个部位温度信息,及时向监督人员反馈,有助于将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测温时间和数据记录,依据温度数据、图像等,调整并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其中,测温时间和次数有明确的规定,具体而言:混凝土结构入模3d内测温,间隔4h测温一次;入模4~7d,间隔6h测温一次;异常情况的出现,可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测温次数。不仅如此,为凸显温度数据的利用价值,需委派专业人员记录温度数据,包含保温材料覆盖时间、测温时间、温度、保温材料拿起时间等等,确保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参考。

5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问题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收缩裂缝与温度裂缝属于常见施工问题,主要受到温度影响,形成不规则裂缝。作业期间,若温度急剧变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将收缩或膨胀,结构内部形成温度应力。正常情况下,内外温差越大,温度应力就越高。混凝土浇筑阶段,水泥产生水合反应,形成大量的热能,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快速升高,但此时外部温度却未发生变化,当温差大于25℃,则形成温度裂缝[5]。

另外,裂缝会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若浇筑后混凝土固化效果一般,且水合作用将消耗大部分水分,减少水泥凝胶孔,使得自主收缩现象较为显著。伴随着混凝土内部水分持续化降低,孔隙内形成负压,裂缝逐渐蔓延至各个区域。

6 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效果策略

6.1 管控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为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需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控力度,严格筛选各种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其中水泥材料温度控制区间如表2所示。筛选原材料过程中,也应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具体而言:1)合理选择水泥材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业的阶段,施工人员应考虑到此种结构的特殊性,选择热化性低的水泥类型,防止产生大量的裂缝,维护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2)选择恰当骨料。选用连续级配碎石,和易性能良好;3)材料配比。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应通过减少水泥使用量的方法,提高材料强度,并重点管控材料配比,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后确定最佳配比[6]。

表2 水泥材料温度控制区间

6.2 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根据各个环节的作业要求,灵活管控施工温度,包含实际作业阶段、养护阶段,需参考综合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施工阶段,最佳时间为早上或傍晚,并在砂石存储区域增设遮阳棚,或者覆盖一层被浸湿的麻袋。拌和前可利用冷水冲刷碎石料,快速降低温度。处于混凝土泵送阶段,应将草袋紧紧缠绕于泵管,再喷洒适量冷水,以此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同时,模板施工时,也需增设传感器、冷水管,便于精准测量混凝土温度,当内外温差超过25℃,则立刻通入冷水,持续化减小温差。进入混凝土养护环节,施工人员需在混凝土结构四周增设补水软管,铺设一层塑料薄膜,随后覆盖一层保温草帘。其中,补水软管间距控制在100mm左右,每个软管设置5mm左右的小孔,及时向软管内补充水源。

6.3 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管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核心施工工艺包含混凝土浇筑、振捣、模板施工等,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为此需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力度,规范施工人员操作行为,围绕重点内容实行全面化工艺管控。模板施工环节,木模板、砖胎模是较为常见类型,保温效果良好,有助于减少结构裂缝的形成,但结合本工程基本情况,需选择钢模板,故此应设置高效能的保温层,搭配其他保温措施,避免短时间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挥发大量热量。混凝土浇筑环节,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模式时,浇筑厚度属于关键,要求每层浇筑厚度小于1.5m,施工人员能够遵守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无效作业情况。振捣环节,需委派专业人员全过程监督,及时纠正不正确操作行为,杜绝漏振或振捣不实现象。同时,按要求放置振捣设备,远离钢筋、模板,若存在泌水情况,利用海绵吸收多余水分。

6.4 做好施工作业面协调工作

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保障施工现场井然有序,需做好作业面协调工作,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方案,灵活安排人员,不断优化和调整作业进度,提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应从多个层面入手优化浇筑方案,一次性完成任务,对此管理者需参考作业现场情况,搭建广阔作业面,便于各个岗位施工人员共同参与作业。同时,预留混凝土储备区域,由质检人员展开抽样检查,对于不合格材料及时更换,防止引发严重质量问题。还需注重混凝土罐车的协调工作,持续化供给混凝土材料,减少等待时间。此外,为防止施工人员形成较高的工作压力,管理者应灵活化调整施工时间,提前进行施工协调。

7 结语

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规模日渐扩大,且施工内容呈现复杂化特征,显著提高了综合作业难度,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具体运用价值和技术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施工阶段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类施工问题不断出现,降低了工程综合效益。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明确振捣、浇筑、养护、模板施工技术核心内容,并且提出了多样化质量管控措施。如,做好施工作业面协调工作、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管控、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等,以此减少裂缝的形成,达到预期施工效果。

猜你喜欢
水化体积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水化硅酸钙对氯离子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