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12-12 12:41路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9期
关键词:斑病田间管理田间

1 中国玉米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玉米种植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方法开始取代传统的生产技术。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需要认真研究玉米栽培方法,提高玉米产量。目前,中国玉米种植技术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玉米产量。目前,玉米种植技术与玉米生长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条件、病虫害预防有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种植时段对玉米产量提高十分重要。在种植后,必须科学管理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为玉米提供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其中,病虫害是对玉米发育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1]。

2 玉米栽培新技术

2.1 选地及整地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要选择较肥沃的土地,保证玉米在播种后能够从土地中获取足够的养分,确保其生长发育良好。因此,在播种前就应该选定最适宜的栽培范围。玉米属于生命力比较顽强的植物,能依靠根部在泥土中吸收营养保证生长发育。在选定播种地区时,需要选择土地肥沃、水分丰富的地块。为保证玉米在播种后有良好的发芽率,还应疏松播种地区的土质[2]。通常,为保证玉米养分,在种植前后要选用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营养全面,能够适应玉米的生长发育需求,而且不会对玉米生长造成损害。不过要注意机肥料施用量,必须适当减少,避免营养浪费,保证玉米播种后健壮发育及发芽率。

2.2 开展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要保证玉米高产,必须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做好除草、供水、施肥等相关工作。若田间杂草过多,将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生长,使玉米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因此,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确保玉米植株有足够的养分,提高玉米产量。及时清除玉米种植园中的杂草可能需要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3]。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田间管理方式。结合自然环境数据,确定播种的最佳时间。通常情况下,若在北方地区种植玉米,在4~5月份比较适合播种有机玉米,其土壤湿度和环境湿度都比较适宜玉米发芽。有机玉米种植流程与普通玉米种植流程大致相同,但是相关种植人员也需要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开展除草和施肥工作,防治病虫害[4]。消除种植过程中不利于玉米健康生长的因素,确保玉米良好生长。

2.3 合理密植

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合理密植的方式促进有机玉米生长,充分确保每棵有机玉米苗都能够吸收足够的光照、营养和水分。在玉米种子发育过程中,其根厚、叶高特点也会凸显出来,密植可以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生长效果。相关种植人员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水分供给情况,若在水分供给能力比较强的地方可以加大种植密度,在水分供应能力比较弱的地区就需要避免幼苗长时间光照,避免其萎蔫。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玉米品种来确定施肥周期及施肥量[5]。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大小斑病防治技术

玉米大小斑病通常被称为玉米斑点病,主要由半知菌亚门丝孢丝菌引起。这一病虫最初寄生在植物叶子上,只是形成一个小斑点,后来变成较大的斑点。出现小斑点后,种植人员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小斑块直径通常不会超过1 cm,通常为棕色。大斑通常由很多小斑构成,在感染初期所有玉米呈现水泡过的样子,若没有及时防治,就会逐渐由灰色转为褐色。最后,玉米会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因此,玉米大小斑病容易在暗湿条件下繁殖。防治时,首先应选择能预防大小斑病的各种杀虫剂,按规定比例混合并直接喷洒在玉米上。当气温较低时,伤害也较大。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有效控制病害。发现病害后,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子。对于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化学试剂。此外,还应交替使用多种活性物质,每7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4 次。对于大斑病,需要加强田间排灌,科学控制田间湿度,或喷洒高脂膜增产剂280 倍液组合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3~75 kg/667 m2[6]。

3.2 物理防治

在挑选玉米种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子,如用杂交玉米种,遵玉3 号和8号、正大999 等。若种子本身抗病能力强,在生长过程中抵抗力也会更强,可以减少感染概率。科学选择玉米的栽培环境。在土壤环境中绝对不能存在病菌。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才可能避免玉米病虫害不良影响,进而提高玉米存活率。其次,采取轮作技术。适当推迟播种日期,或在下种后利用土壤地膜将其掩盖,以便提高下种品质。最后,要做好田间管理。若发现大量玉米植物感染,就应立刻清除受害玉米植株,并使用杀虫剂处理[7]。

3.3 农业防治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若玉米田间种植密度较大,叶面积指数也比较高。一般来说,当玉米田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下,容易产生各种病虫害,需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控防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整地和秸秆焚烧工作,防止来年病害、寄生虫和细菌残留影响玉米生长。播种前,应深翻土壤,以减少土壤中细菌和病虫害,切断玉米病虫害的传播条件。此外,还可以实行轮作和秸秆还田制度,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例如,可以使用倒茬种植法,可以在第一年种植玉米,压碎秸秆并在收获后返回田间,在第二年种植花生[8]。

3.4 药剂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增施锌肥来提高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水平,还能够增强玉米抵抗青枯病能力。增加有机肥和菌肥,使用咯菌腈对玉米种子包衣或拌种,将会增强玉米耐青枯病能力。利用40%菊杀乳油、5%农梦特乳油、5%抑太保乳油也可以有效预防黏虫。在耕作前期,科学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给玉米栽培创造优良的耕地条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栽培早期,可以使用地膜覆盖物来促使玉米提早成熟,从而减少穗轴和籽粒中的水分,避免收获时的病菌传染[9]。在玉米病虫害非常严重的地方还可采取轮作制度,与红薯、花生、大豆等粮食作物进行轮番耕作,以降低病虫害影响。

猜你喜欢
斑病田间管理田间
春日田间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无花果田间管理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田间地头“惠”果农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