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四部曲:寻意、品言、悟情、运用
——以《桂花雨》教学为例

2023-12-12 13:32马敏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桂花意境散文

文|马敏丽

在阅读教学中,散文的教学是重要的部分。散文不同于记叙文的叙事性,也不同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严谨性,它是以优美的辞藻来营造生动的意境,以细腻的描写来实现文意兼美之感。学生阅读散文,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学审美水平,还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散文教学,采取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品悟散文独有的韵味,挖掘散文中的人文性和人情美,最终获得高效的散文教学效果。本文以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学为例,简要阐述散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散文意境,促进文本理解

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意境深远,深入体会其意境,才能领悟其内涵,内化其思想。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妨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让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散文意境中,在直观的想象中体会景色之美、故事之美和情感之美,最终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散文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桂花雨》这篇散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将文中描绘的桂花树场景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桂花有关的图片,桂花未开的样子、桂花绽放时的样子、桂花飘香时的样子,还可以播放“摇桂花”“制作桂花糕”等视频,在边播边读中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童年时最喜爱的桂花雨场景中,一起品味桂花的迷人香气,感受桂花的动人与浪漫,领悟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全文既有花朵绽放、飘香的静之美,又有桂花摇落时的动之美,动静结合,为读者营造了浪漫的桂花雨意境。学生在图片与视频的渲染下,不仅能更深切地体会文中的意境之美,还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深化课文理解,逐步领悟到作者蕴含于桂花雨中的浓浓思乡之情,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散文意境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深入意境才能获得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内化文本内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解读文本语言,内化表达技巧

优美、生动、隽永的语言是散文的另一大特点,赏析这些词句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散文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还能更好地助力学生体会文本情感,领悟文本内涵。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赏析,可从修辞手法、词句运用等方面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语言,剖析语言深意,感受语言的形式和节奏之美,探寻蕴含其中的文本意境,感悟情感特色,最终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升散文阅读水平。

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课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不仅将桂花树拟人化,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向读者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桂花树形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桂花的香形容得十分生动、贴切,桂花香的味道也正是萦绕作者心头的童年味道。“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两句话虽然语言平实,却深切地表达出了作者想念故乡、怀念童年以及母亲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将思乡之情寓于飘香的桂花雨中,既写出了桂花的美丽、香味,又写出了故乡桂花雨的无可替代,表达出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可谓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学生通过品读文本语言,解析写作手法,既能感受散文的语言之美、修辞之美,又能品味到散文如音乐一般的节奏之美,从而更好地领会散文情感,内化语言表达技巧,促进学生审美意趣和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利用核心问题,体悟文本情感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假如无法体会作者隐于其中的情感,就无法深入散文内核,真正升华阅读层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体会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度剖析作者的思想及情感,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要表达的哲理,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汲取散文精华,提升阅读散文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通过对意境和语言的品读,大家都感受到了在作者的心里,故乡的桂花香就是童年的味道,是乡愁的体现,它们交织在一起深沉而浓烈,清香而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味道,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愁情怀,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助力学生领会散文情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1)为什么多年之后,桂花雨仍然让作者魂牵梦萦?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摇桂花”场景,作者不禁发出“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一感叹,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是充满花香和甜蜜的,这样的味道自然会让作者难以忘怀。(2)为什么母亲会发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样的感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母亲的这句话,学生自然就会明白这是因为家乡的桂花香对于母亲来说是独一份的,表面上看是写桂花的香味,实际上表达的是母亲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之情。由此可见,整篇散文看似写桂花,实则是在写情,以花寓情,以花表情,只有深刻体悟其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得其精髓。教师通过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品悟情感,不仅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启发,还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人文审美体验。

四、引导实践运用,强化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散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拓展创作,在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散文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运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不说……至少……没有……”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根据散文主题“桂花雨”,选择自己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种植物,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仿照课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如有学生写了梅花、兰花这类品性高洁的花,以花喻人;也有学生写了茉莉花、栀子花这类花香扑鼻的花,以花寓情,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还有学生写了太阳花、仙人掌等生命力较强的植物,表达了对生命的敬重和赞叹之情等。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实践来丰富学生的散文经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散文内涵,体会散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最终收获更好的散文教学效果。

散文,有诗的优美语言,有诗的生动情境,也有诗的浓郁情感,但它与诗又大不相同,散文注重意象表达,也注重主题熏染和细腻描写。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赏析、体悟、运用等方式,来探寻散文中的语言内涵和思想情感,体会其中的语文味、人文味和诗情味,细细品味、慢慢体会,自能感受其深意,挖掘其价值。

猜你喜欢
桂花意境散文
桂花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做桂花糕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桂花蒸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打桂花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