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023-12-13 04:11覃凡丁奉钦亮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城乡

覃凡丁 奉钦亮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维度与判断标准之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也是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持续性发展将助力广西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1 问题的提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的现实需求,[1]也是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和必由之路。[2]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和不均衡将严重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而机制障碍又是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最主要因素[3]。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效率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导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群众返贫和新增致贫的重要影响因素[4]。杨迎亚等(2020)研究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家庭相对贫困缓解有着显著作用,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减贫效应显著高于城市地区,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带来的减贫效应都较为显著[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向是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但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6]。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性发展是推进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7]。在推进巩固和拓展扶贫脱贫成果与乡村战略有效衔接时期,“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减贫战略方向,实施以机会均等为基础的减贫战略,以保障公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从而脱离因机会被剥夺而导致的贫困[8]。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仅要对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绩效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补充与完善[9]。李文军等(2021)认为,挖掘“造血”潜能和完善“输血”功能是优化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手段[10]。研究表明,分析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正在推进巩固和拓展扶贫脱贫成果与乡村战略有效衔接。广西农村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公共基础实施也逐步夯实,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体系和供给体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2021 年,广西重视再就业工程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减少至15.52 万人、6.62 万人。逐渐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不断丰富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途径,开展技能培训65.51 万人次,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31 所,改扩建8 004 所,推进普惠托育项目54 个。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加、升级或改造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1 个,325 个药品和8 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56%。高度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120 个公共体育设施项目。重视医养项目建设,实施老年人关爱行动,创建18 个老年人宜居社区,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26.4 万张。广西通过多年持续健康发展,在改善民生七个“有所”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2.2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城乡差异大。近年来,虽然广西各地市不断平衡设施建设和投资水平,广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但城乡之间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均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边缘乡村地区,农村服务设施依然存在规模小、条件差、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例如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整体素质、内部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村级卫生室管理不规范,家庭医师存在严重空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水平和功能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

2.2.2 公共服务总体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公共财政支出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供应也增长较快,但在改善民生七个“有所”和优军服务及文体服务等服务资源相对不足,这导致了医疗、养老资源供给总量、结构不足,民生服务资源供给和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广西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资本投入民生领域不足,未能成为公办资源的有效补充。

2.2.3 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广西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等技术人才总量偏少,人才队伍建设未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需要。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空编多、人员岗位变动频繁、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市、县(区、市)、乡(镇、街道办)三级经办机构工作的持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教师编制少、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低、公开招聘教师层次低也将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方面,人员流失严重、工作量大、休闲时间少、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着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专职委员待遇低、社会对服务工作偏见等因素也影响着残疾人基层服务队伍的稳定。

2.2.4 财政转移支付可持续性有待加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风险的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已成普遍现象,财政政策聚力不足与财政刚性支出增长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为保证持续改善民生七个“有所”和优军服务及文体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难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此外,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也影响着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平衡,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2.2.5 人口流动与变化的新挑战。广东的改革开放吸引着很多广西人民去广东淘金与发展。但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落地生根,人口流动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呈现出再集聚粤港澳和回流中西部并存现象;另一方面新的生育政策未能刺激人口增长的持续性,从而明显减弱适龄劳动力就业总量增长势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有所养趋势愈发明显等“未富先老”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此外,一直困扰着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有:偏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与富足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城市内部、中心城区与都市边缘区之间、拥有城市权利的本地人与缺乏城市权利的外地人之间在子女教育、居住、医疗、养老保险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获利不均等、不平衡等。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衔接并完善设施规划设计和管理制度体系,尽量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协调解决并优化管理补贴,以及协调平衡政策“碎片化”等问题。严格落实执行《广西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保持不同区域、城乡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一致。完善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供给制度体系、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体制,逐步修订并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大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力度,逐渐缩小城乡间资源供给与管理水平的差距。

3.2 完善权责体系。切实履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职责,形成“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格局。按照受益范围和事权性质,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事权,明确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的权责分工,适当强化各级行政主体责任,完善供给与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平衡重大政策、规划和项目的落实。将广西城乡改善民生七个“有所”和优军服务及文体服务等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绩效考核,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强化监督问责。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县(市、区)和乡镇各行业领域相关工作进展,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的有效落实,出现重大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3.3 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参与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加快建设服务型人才队伍,加强服务型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及任用机制,提升基层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服务型人才向基层合理流动,不断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

3.4 创新供给模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创新供给模式,不断均衡城乡发展差距。一是加大多元供给主体的培育力度,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供给新格局。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改善民生七个“有所”和优军服务及文体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大力支持服务于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供给新格局。三是根据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创新服务运用模式,允许以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运用模式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用管理。四是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并协助运营管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3.5 构建评估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度是衡量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因此,需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业领域,依据基础性、重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并系统评价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度。建立健全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加强统计信息管理与运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统计报表制度,定期从有关部门收集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开展数据分析,分领域、分地区阐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展情况,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估季报、年报,并向公众公开。加快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体制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本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完善问责机制,不断加强改善民生“七所”和优军服务及文体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城乡
公共服务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