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压力

2023-12-13 15:16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内啡肽皮质醇生病

网络上,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中小学生自伤甚至自杀的不幸事件。我在关注事件的同时,还会查看一下公众的评论,其中最多的评论大概就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这样的说辞让我难以接受。一般的挫折不会让孩子走向极端,极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的、难以承受的压力。当某天某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无法走出阴影时,才会做出无法挽回的选择。这怎么成了孩子的错呢?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家长的投诉电话,她问我:“我儿子班上的老师生病了,什么时候能上班?”她觉得老师生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说:“生病了就要休息好才上班。”她说:“我的孩子生病也不能落下学习。”说实话,这样的家长让我有点“不寒而栗”。我告诉她:“您这样做,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许很优秀,但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她不客气地打断我,理直气壮地说:“优秀的学生都是逼出来的。”

我知道,许多父母都秉持“优秀是逼出来的”观念。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

〇学习必须积极主动、自我加压。

〇兴趣特长方面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〇大型活动一定要出镜,要站“C 位”。

〇竞技比赛只争第一、不认第二。

〇一天到晚都得是好情绪、好脾气。

〇永远是满满的正能量,永远做正确的事情。

〇没有任何坏毛病、坏行为、坏习惯。

〇最好不要犯错,即便犯错也能马上反省。

……

父母希望孩子每时每刻都处于生命怒放的状态。但显然,这样的要求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孩子在“优秀”的挟持下,身心被拧成麻花状,不断拉紧、拉长,直至极限。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在一所优质高中读书,最近一段时间感到全身乏力,拿到试卷就止不住地流汗、颤抖。她问我:“我该怎么办?”我说:“你其实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不甘心罢了。”我劝她回去和孩子好好谈谈,问问孩子的感受,听听孩子的意见。她又问:“要不要鼓励孩子扛一扛?万一孩子把目前的困难扛过去了呢?”我说:“你让一个脚踝骨折的选手跑一万米的比赛,他能坚持下来吗?即便是坚持下来,人也残废了。”看着这位妈妈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父母总是感觉不到孩子的感受?

也许不是感觉不到,而是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为了将来可能的“成功”,当前的痛苦与煎熬是必经的。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种代价太大。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损害神经系统,并对大脑的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当我们遇到压力时,大脑会认为个体正处在一种潜在的威胁之中,于是负责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快速的生理反应,触发“战斗或逃跑”的模式,这样的反应让我们的心率加快,身体释放肾上腺素到血液中,给大脑提供“战或逃”的能量。一般而言,过不了多久肾上腺素便会消退,身体恢复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威胁持续存在,肾上腺皮质就会频繁地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帮助我们的身体集中资源应对威胁,其作用远超肾上腺素。另一种可以称之为慢性压力,它是一种持续的长期压力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导致大脑萎缩。研究人员选取了2231 名平均年龄为49 岁且无痴呆症的人,对每个人进行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测试,其中有2018 人还接受了核磁共振大脑扫描,以测量脑容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皮质醇(应激激素)水平较高的人在记忆力和思维测试中的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而且,皮质醇水平较高的人平均脑容量较小。脑容量减少会对我们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记忆力衰退、失眠和情绪不稳。

更可怕的是,压力会遗传给下一代。研究人员通过“不良童年经历”问卷,评价了28 名男性在18 岁前生活遭受心理创伤的程度,结果发现,男性年轻时所受心理创伤越严重,患身心疾病的风险越大,精子变化也越大。也就是说,青少年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影响到基因,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发掘孩子的潜能,长期的过度的压力则是“灭顶之灾”,造成的损害难以挽回。父母应该站在孩子一边,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

我们觉察到孩子的压力过大时,该怎么办呢?

〇让孩子多休息。持续高质量的睡眠,可以降低体内皮质醇的水平,因此,睡眠能够帮助缓解压力。孩子如果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那么抵御压力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〇让孩子多运动。多个领域的专家认为,运动是缓解压力的利器。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内啡肽能愉悦神经。内啡肽是身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内啡肽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

〇让孩子多玩耍。玩耍能够消除焦虑、缓解压力,并有助于孩子应对未知的困难。有研究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我们要为孩子预留出更多的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不是为了学习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填得满满的。

〇让孩子做点“危险”的事。“危险”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总是新鲜、刺激又充满挑战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释放压力,又能体验到毅力和勇气的重要。家长可带孩子玩滑板、射箭,或者用工具“修理”自行车、摆弄线路板等,这些需要他们格外小心、冒点风险的事情会提高压力阈值。

〇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可以找到情感的归宿,获取心理的支持,还能促进自我反思,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〇从贡献中找到动力。当一个人对群体有作用,而不只是关注个人得失的时候,他才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才会产生持久向上的动力。价值感、贡献感是一个人满血复活的关键。经常让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帮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样他们将不惧压力并拥抱压力。

猜你喜欢
内啡肽皮质醇生病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生病”的一天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生病的快乐
生病真难受
内啡肽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