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中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探微

2023-12-13 06:39李军
考试周刊 2023年47期

作者简介:李军(1988~),男,汉族,安徽无为人,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研究方向:竞赛数学、中高考志愿填报机制。

摘 要: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对学生而言,此类题型也是数学竞赛中的一个难点。观察能力欠佳、生活经验不足、解题思路较窄是导致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效益低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教师应采取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变式训练等策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提升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竞赛;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064-04

以赛促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数学竞赛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图形旋转变换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鉴于此,教师应通过细致了解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意义,透彻分析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困境,深入探究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策略,着力提升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效益。

一、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意义分析

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等,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图形的旋转”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内容。在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直观想象以及数学抽象等,因此,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有事实,或已知命题,遵循逻辑规则推理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在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已有事实),以及与图形旋转变换相关的已知命题,层层深入推导、推理出未知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会逐步发展。

旋转的概念、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旋转形成的条件(一个中心、一个方向和一个角度)、旋转的性质等,都属于已有事实,都是学生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主要依据。为了能够有序、有效解决与圖形旋转变换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必须要深度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在解决不同类型的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关于图形旋转的不同概念。如:当学生在判断“国旗上升、足球滚动、风车旋转”等生活现象是否属于旋转时,需要根据旋转的概念、旋转的三要素这些已知事实、已知命题,进行逻辑推理。

以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为契机,学生不仅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与图形旋转变换相关的数学概念,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随着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他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于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感知事物形态、物象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以图形为支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启迪、指导学生有效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引领学生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为了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度,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也需要利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感知、细致探究图形变换规律等。无论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还是教师利用实物教具创建的学习场域,都能够将抽象、复杂、枯燥、低效的图形旋转变换问题形象化、简单化、趣味化、高效化。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分析、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与提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依托教学情境、借助实物教具有效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能够更为清晰、准确、真切地感知图形旋转变换规律,能够逐步形成直观想象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之中,抽丝剥茧抽象、概括、总结出数学概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一个过程。图形旋转变换问题重在研究图形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图形旋转与图形静止之间的关系。因此,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例如,在引领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概念时,教师借助板书(如图1)向学生展示了△ABC旋转的过程。通过观察教师的板演,学生发现:△ABC在旋转过程中,始终围绕O点;在旋转一定的角度之后,△ABC到达了一个新的位置,且从原来的视角观察时,该三角形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即△A′B′C′,但实际上,△ABC的形状与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改变了图形在平面中的位置。根据△ABC在平面中旋转的全过程,学生能够抽象、概括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思考、分析、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地观察图形旋转变换的过程,而且能够概括、提炼出图形旋转的抽象概念。而这,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困境分析

找准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的现实困境,是实施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的切入点。从多年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经历来看,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观察能力欠佳

细致、准确地进行观察是学生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因为学生观察能力欠佳,所以无法细致入微、准确无误地观察图形旋转变换的过程,导致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是影响观察能力的关键因素。

例如,一个三角形经过多次旋转之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2),问:这个图形是该三角形旋转多少次而形成的?每次都旋转了多少度?在解决这两个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2,然而,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他們的观察结果也千差万别。学生甲说:新图形是原三角形旋转10次形成的,每次旋转了36度。学生乙说:新图形是原三角形旋转8次形成的,每次旋转了45度。学生丙说:新图形是原三角形旋转7次形成的,每次旋转了45度……显然,学生甲和学生乙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只有学生丙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与学生进一步沟通,教师发现:学生甲和学生乙之所以会出现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观察方法欠妥,观察能力欠佳。

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既然学生观察能力欠佳,那么,教师就应该立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生活经验不足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图形旋转变换题目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但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即在现实生活中未曾经历、体验过相关的生活场景,所以他们对图形旋转变换题目理解不透彻、不准确。此外,生活经验的不足,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将图形旋转变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有一块直立在地面上的长方形空心砖ABCD(如图3),工人师傅将这块砖轻轻地推倒。在此过程中,空心砖的A点始终保持不变,B、C、D点发生了旋转,分别旋转到了B′、C′和D′,构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AB′C′D′,问:该空心砖旋转过程中的旋转中心在哪?该空心砖旋转了多大角度?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未曾有过在地面上旋转空心砖的经历,所以他们对该生活场景比较陌生。相关生活经验的缺乏,也成为学生解答这道题目的主要障碍。

在解答图形旋转变换题目时,如果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那么,他们就无法基于已有生活经验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根据图形旋转变换的过程,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相关的情景,也就成为教师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路径。

(三)解题思路较窄

同样的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决。此举能够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聚焦学生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过程,可以发现:解题思路较窄是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窄化的解题思路,禁锢了学生的解题思维,降低了学生的解题效果。

例如,在解答一些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时,因为学生循规蹈矩、思维僵化,所以解题步骤烦琐、解题过程复杂、解题错误频出。同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会受阻。学生之所以循规蹈矩、思维僵化,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图形旋转变换题目时,未能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变式训练,未能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思路;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教师未能通过启迪、点拨、评价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等。

窄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图形旋转变换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就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益的当务之急。

三、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中所面临的学生观察能力欠佳、生活经验不足以及解题思路较窄等现实困境,教师应采取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和变式训练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此提升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鉴于学生观察能力欠佳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利用实物学具,创设图形旋转变换情景,以此拓展学生的观察视角,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1. 依托信息技术,创设图形旋转变换情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让学生动态观察、深入探究图形旋转变换的过程、规律等,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图形旋转变换情景。

例如,某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ABCD(如图4)沿GH对折之后,点C落在了点Q处,点D落在了点E处,EQ与BC交于点F,若AD=8cm,AB=6cm,AE=4cm,则△EBF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因为学生受到自身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所以他们无法想象、观察题目中所描述的问题情景。为此,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展示了该问题情景。与此同时,为了引领学生更为细致地观察图形旋转变换过程,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了展示。

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白纸ABCD沿GH对折过程的视角更广阔、更细致,原本抽象、复杂的问题情景变得形象、简单。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能够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提升学生解题的效度。

2. 利用实物学具,创设图形旋转变换情景

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图形旋转变换过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些实物学具,自主创设图形旋转变换情景。如此,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图形旋转变换情景就会变得可视、可触。

仍然以“某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ABCD沿GH对折”的问题情景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并根据题目要求动手折叠。在此过程中,一张貌似微不足道的白纸,就成为学生的实物学具。聚焦真实、有趣的折纸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观察、了解题目中长方形白纸的旋转变换过程。而这,也有助于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图形旋转变换的问题情景,利用废旧纸盒、雪糕棒、棉签棒等低成本物品,制作一些简易学具。之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实物学具,模拟演示问题情景中图形旋转变换的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解决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重要支撑。既然学生关于图形旋转变换的生活经验不足,那么,教師就应该联系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以学习任务、课后作业为媒介,有的放矢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1. 以学习任务为媒介,联系现实生活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课堂学习任务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载体,也是联系现实生活的一种媒介。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三要素等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包括让学生利用白纸、彩笔、图钉、小木棍等制作简易风车,让学生利用五颜六色的纸张折叠、制作千纸鹤、小青蛙、小衣服、小裤子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简易风车、折叠各种小物件的过程,梳理、归纳、总结图形旋转的概念,以及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习任务成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一种媒介,成为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一扇窗口。在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完成上述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2. 以课后作业为媒介,联系现实生活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补充,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推手,也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一种渠道。教师应以课后作业为媒介,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以完成课后作业为契机,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例如,为了让学生动态观察、细致了解三角形的旋转变换过程,教师设计了一项课后作业,即让学生自选一些低成本材料,自主制作一些三角形学具,并利用这些学具自己探究相关的图形旋转变换的问题情景。学生甲利用吸管制作了几个大小、边长等均不同的三角形学具,之后,利用这些三角形学具自主探究了相关的问题情景。学生乙则利用一些细铁丝制作了几个大小各异、边长不等的三角形学具,并利用这些学具自主探究相关的问题情景……

教师以课后作业为媒介,将图形变换问题情景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让课后作业的形式变得更加有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鉴于学生解题思路较窄的现实困境,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变式训练,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完成变式训练,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引领学生更深、更细、更透地理解相关知识。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在引领学生解决三角形旋转变换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一些正方形旋转变换、长方形旋转变换的题目。这些正方形、长方形旋转变换题目,都是三角形旋转变换题目的变式训练。通过解答这些同类型的题目,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更为熟练、准确地解答图形旋转变换题目。同时,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加开阔,解题能力也会稳步提升。

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变式训练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形旋转变换的问题情景,自主创编、自主解答一些变式训练题目。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解题思路。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学生解答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度探究影响图形旋转变换问题教学效益的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采取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和变式训练等策略,提升图形旋转变换问题的教学效益。如此,学生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解答初中数学竞赛中的图形旋转变换题目。

参考文献:

[1]庄凌婕.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的相关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5):6-7.

[2]田佩佩.剖析初中数学图形旋转问题的几种方法[J].数学之友,2022,36(14):68-70.

[3]吴艳华.关于图形旋转变换专题的解题方法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9):48,60.

[4]曹华庆.有效情境·实践操作·人文拓展——与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遥遥“对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