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究

2023-12-13 13:58韩丹丹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反馈平台创业教育

韩丹丹

摘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平台搭建和评估反馈六方面,探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具体融合路径,以此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思政教育;队伍;平台;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137-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属地服务OBE导向下的省属高校就业育人精准化路径探究———以四平市高校为例”(课题编号:SPSK23066)

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此,高校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發点,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可以说,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1],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开展的保障,其在创业教育中起到的是指明方向、精神引领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指导还具有价值趋同性,可为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2]。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具体路径。

1.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可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促使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并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具备从业能力、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观念。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创业教育高质量实施的保障。思政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使大学生深度理解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在积极参与中逐步提升自身在创业和就业中的竞争力,这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3]。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中,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4]。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思想保障,能使其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担当的人才。可以说,思政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发展,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发展,而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动机,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可见,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及内在要求。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融合平台、评估反馈机制六个方面展开,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思政教育的助力下,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效率[5]。

1.教学观念更新,提升教师的思政与创业教育融合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动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样就易使创业教育形式化,效果不佳。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注重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明确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创业教育的价值,并促使教师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为使师生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高校应加大相关宣传力度,如组织教育大会、教育讲座、教学交流会等,促使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对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正确认识。这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动机,踊跃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具备家国使命感的新型人才[6]。

2.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思政、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支撑

教学内容改革是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入融合的基础。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在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点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其中适合开展融合教学的元素,如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等,以及富含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创业精神的教学内容,并在相关教学中融入这些元素、内容,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提升其就业竞争力[7]。例如,思政教材中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就包含非常多具有创业精神内核的英雄人物,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中也包含创业精神的内容。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从特定人物、事件中提取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融合创业知识进行讲解。而在创业教育中,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如以“创业精神与实践”课程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另外,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可拓展课本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渠道挖掘教学资源,如在创业教学课堂引入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也可结合社会时事热点进行创业精神教育,以此为思政、创业教育融合提供充足的教学支撑。

3.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融合思政、创业教育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推动思政、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方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8]。

(1)案例教学法。教师可借助优秀企业的创业案例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导大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

(2)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可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验。例如,教师可以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奋斗事迹为讨论话题,引导大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创业精神,以此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3)项目学习法。教师可基于某个创业锻炼项目,如某项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要求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市场调查,总结调查信息,形成产品营销策略,并将调查信息和营销策略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依据调查报告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大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调查中,大学生还可深入了解其中涉及的职业素养问题、社会责任问题,从而对创业教育形成深度理解。

(4)情境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体验式课堂,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洋务运动的图片、视频等,以刺激大学生的感官,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融入创业精神的内容,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精神的内核。除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也可鼓励大学生走进红色基地、英雄人物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体会英雄人物的创新、拼搏精神,或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规模,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9]。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都需要教师贡献教学智慧。在思政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中,高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应培训,以增进思政教师对创业精神的了解,加深创业教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为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1)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思政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为此,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建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对其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学习相关知识,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以此为大学生提供切合社会实际的创业指导。高校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与其他高校联合开展创业教育专题论坛,让教师借助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或聘请专业创业指导人员、社会上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员为教师讲解创业知识。例如,可聘请优秀的、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校友,或著名企业家等,并发挥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借助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分享,丰富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从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指导服务。高校还可组织教学交流大会,响应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倡导,将两支教师队伍组织到一起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促使教师在教学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高校还可进行教学方式的培训,组织思政教师和创业教育教师轮流开展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公开课,要求其他教师进行评课。然后,高校要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评课结果,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师在不断的教课—评课—教课过程中,实现思政和创业教育的高效融合。

(2)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高校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同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素养,使其在产出高质量教学成果的同时,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高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5.搭建融合平台,培养创业实干人才

在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中,高校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搭建课外实践平台,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导掌握更多知识、技能,成长为真正的创业实干人才[10]。

(1)搭建竞赛锻炼平台。高校可举办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并为大赛获奖者提供相应的奖学金或学分奖励,如商业创意竞赛、创新科技竞赛、社会创业竞赛等。高校也可以与企业、投资机构或其他高校合作举办竞赛。合作竞赛具有影响力大且可持续的特点,可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竞赛资源、更专业的评审,以及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投资机会。因此,高校要重视并对其中的优秀参赛项目积极跟进,或提供后续支持,例如创业孵化器的入驻机会、投资对接等,帮助大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真正的创业项目,并推动項目的实施。这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可使大学生获得专业评审的点拨以及相应的投资机会,从而为创业实践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大赛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促使大学生实现精神上的成长。

(2)搭建校企合作锻炼平台。对合作企业,高校可选择与专业相匹配的行业或领域,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有帮助的企业。在合作前,高校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然后据此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明确大学生在实际创业和就业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市场营销等内容。基于培养计划,高校导师可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培训,让大学生以实习生、项目助理或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以此体验实际工作环境,思考自身承担的工作所涉及的职业素养等。完成阶段性培训锻炼后,教师要组织大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思想交流,让大学生在相互借鉴中积累更多创业就业经验,形成更坚强的毅力,勇敢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6.建立評估反馈机制,促进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可确保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并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效能。

(1)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创业项目的社会价值以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成果等方面。评估指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评估,且可行。(2)确定评估方式。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评估,提供自我评价和反馈意见。(3)及时反馈。高校要及时向相关教师、合作伙伴反馈评估结果,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以此为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针对性策略和方向,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总之,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改革育人模式,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立场坚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高校可从更新教育观念,建设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加强反馈评估等方面出发,推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促进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 OL]. (2021-10-12) [2023-05-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 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2]吴冕君.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融合机制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1):50-55.

[3]张俊武,陈庆玲.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95-97.

[4]人民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 OL].(2022-12-01)[2023-04-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 2022/1201/c40531-32578325.html.

[5]张静,任凤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发展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01):7-11.

[6]光明网.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EB/OL].(2022-09-08)[2023-05-23].https://reader.gmw.cn/2022-09/08/co ntent_36012508.htm.

[7]徐剑,王雷,巫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8):137-139.

[8]马宏艳.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探索[J].北京教育,2022(12):51-52.

[9]钟小芬.试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2(30):133-135.

[10]杨晓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3):101.

Exploration of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n Danda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various universities focuses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o that they can grow into new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correct th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six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nsciousness;support;team; platform; feedback

猜你喜欢
反馈平台创业教育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