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

2023-12-13 13:21韩喜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它既以内涵丰富的思想高度实现了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突破,又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它既以深厚的历史自觉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又以宽广的文明胸襟对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进行了生动体现;它既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又以鲜明的预见性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现代文明形态;文化使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3)11-0005-0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拥有深刻意蕴的观念体系,既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在实践上为文化建设做出了工作部署,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塑造了世界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既凝练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又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使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

一、文化理论的创新突破与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准把握了新时代的历史特征与实践条件,包含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与突破,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的思想高度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创造性地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谱系。党的十八大将文化工作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的重要内容,强调文化工作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把文化工作列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作为破解社会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的思想高度认识文化,以更为明晰的视角看待文化工作在发展布局中的身份与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价值逻辑的认识深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凸显了文化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魂脉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根本制度的形式确立了下来,旗帜鲜明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发挥的根本性作用,进一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制度体系中起到的巨大指导、统摄作用,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筑牢了意识形态层面的魂脉,在文化领域具象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历程,以根本性、唯一性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进程中的身份与作用,为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有力抵御了在指导思想的问题上追求多元化的错误思潮,稳固了我國文化建设领域的意识形态根基。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文化根脉,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的实践任务,深入发掘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上的契合性,创造性提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3]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确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与发掘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文化工作提供了认知前提与实践依凭,指明了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建设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的使命任务,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论断,在把握文化发展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文明”建设之于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为新时期的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加强了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自我体认,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路,为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建构自身现代文明形象,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之间交流对话提供了认识指导。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绘制了发展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包含理论层面的深刻创见,同时也在实践领域为新时代文化工作做出了全局部署,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凭借沉着的政治判断与高度的思想站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由此,文化领域一项项针对性举措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四个自信”达到新高度,主流舆论的鼓舞作用进一步增强。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础,在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上协同发力,注重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注重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让新思想入脑入心,凝心铸魂,扩大正能量思想舆论的影响作用,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正能量充盈的舆论环境,鼓舞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干事热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精神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现代文明形态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塑造了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贯通了传统文化精粹与世界现代文明的关于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中华文明自古便以光辉璀璨的文化成果领跑世界,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文明交流对话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华文化仍然展现出蓬勃生机,释放出强大魅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4]借此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整个民族,对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弘扬以及对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呈现的多重意义。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谈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5]“结晶”“精华”“根和魂”的理论身份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明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现实价值与散发的思想魅力,为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价值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1]指明了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传承发展思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6]指明了时代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焕发生机的实践空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相并列,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总结与工作纲领,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理论位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文化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7]的重大论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上的内在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宝库,使得新时期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更为牢固地掌握主动地位,并交互性作用于道路、理论与制度层面,成为推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重要切口。

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许多重要场合时,都曾引用传统著作中的经典名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淮南子》中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8]阐述了治国理政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使命信念;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周易》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9]表达了相互协作、与时俱进、互利共赢的真挚愿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荀子》中“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10]阐明了中方的生态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历程中有较为直观的体现,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为政以德”的人民情怀与治理理念,“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富民厚生”的民生观念,“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进态度和“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外交智慧等等,这些文化特质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彰显,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结合发展的思想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粹证明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承继关系,明确了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揭示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11]指明了辩证取舍、古为今用的继承思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坚守与贯彻,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肯定与尊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12]抓住了文化精髓的自身依据,锚定了世界进步潮流的趋势方向,为在新时代的国际环境中、在坚守中华立场的基础上让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指明了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文化传承发展的目标方向,即“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3]这是对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创造性转化指向结合现代的价值理念对可资借鉴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内涵上的改造和丰富,创新性发展则指向针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进行内容意蕴上的时代化外延,开展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以增强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充分挖掘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提供了规律方法层面的原则遵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整体局势颇显动荡,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现今时代显得愈发珍贵,习近平文化思想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发展形态,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更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基本原则。目前部分西方国家总在渲染文明优劣论,试图向其他国家强行推广本国的文化发展模式与文化内容,这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往平添了巨大的障碍。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了文明對话的平等交往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多次作出重要论述,阐述当今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国态度:“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14]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文明交往交流方面的大国风范与开阔胸襟,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华文明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前提,也为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原则参照。

习近平文化思想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5]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也从未走上其他文明道路,在世界历史中罕见,故而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坚持革故鼎新,绝不因循守旧,故而具备强大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内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凝聚力强大,即便在重大的挫折与挑战面前也牢固统一,因而具备强大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内部宗教信仰多元并存,各民族不同文化圈层和谐共处,对外部的其他文明永远保有欣赏尊重、兼容并蓄的交往态度,因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不寻求文化上的霸权主义,从不寻求以本国的价值观念作为世界的价值准绳,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文化理念,追求交流互鉴的文化格局,故而具有显著的和平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特性的概括精准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真实样态与魅力风采,也为进一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认识基础。

三、文化建设经验的凝练总结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自信明确

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凝结了宝贵的经验启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部包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历史经验的凝练总结,同时又指明了新时期文化工作的使命任务,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开展文化工作提供了切中肯綮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引用毛泽东的论述:“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16]也引用了邓小平曾提到的:“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6]由此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决定事业成败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立身之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应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统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接连引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文艺工作人民性的论述,[4]借此强调文艺创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领导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也为新时代中国人民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筑牢了政治根基。2021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17]以此强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同时也宣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将人民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坚定决心。

注重道德文明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提出的“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2]以此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借用邓小平对道德建设问题的告诫“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4]以此从反面强调了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中国物质文明水平高于此前几大历史时期且仍在不断发展,必须汲取老一辈领导人的实践经验,在全社会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毛泽东曾强调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11]并且还引用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证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这反映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历史经验的继承与贯彻,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上一以贯之的奋斗决心。

在总结吸收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的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期的文化使命。在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3]是新时期的文化使命,由此为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文化繁荣是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样态,重点强调了作为“文化事业”的文化建设目标,文化繁荣是人民文化事业一直以来的发展追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对文化繁荣的建设要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8]“十四五”规划也强调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继续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健全发展机制,[1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确定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制度支撑,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坚持,对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对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完善坚持与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2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巨大价值与独特魅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体悟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带给我们的红色底气,在此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推进文化事业机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让文化资源在新时期散发更为耀眼的思想光芒。

建设文化强国这一任务侧重从国家层面强调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并从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对“十四五”阶段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说明,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上的高度辩证性,既对宏观任务进行了阐述和规划,也对具体目标进行了说明和要求。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潜力,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2]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11]巩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在从世界与人类总体文明的高度明确使命,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具有世界情怀和天下擔当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事业本身也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使命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部具有鲜明的承继性。放眼现实,当今世界文明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也日益紧密,但真正平等友好互惠互利的文明交流并未成为各文明交往的普遍现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文明间平等交流的思想前提,即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看待世界上的所有文化形态,真正做到与各个文明的平等对话,惟其如此才能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设认知前提。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别样的魅力,只有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借鉴交流,才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思想精华,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起点依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深刻洞察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充分尊重各国文化样态,坚守中华文明的自我立场,包容并蓄他国文化发展经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7]用自主话语和自主叙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同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7]持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通过传播方式的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建设世界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积淀与凝结,是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指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面对当今世界文化领域的风云激荡和暗礁激流,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历程中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文化新篇章。(感谢郑家璇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所做的资料收集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3]习近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6-10(01).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01).

[6]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报,2021-03-26(01).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8]習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9]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2).

[10]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01(02).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1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02).

[13]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1).

[1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02).

[15]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3-09-15(01).

[16]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17]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02).

[18]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0]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责任编辑   张    豫

收稿日期:2023-10-18

作者简介:韩喜平(1965—),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人民政协理论专项研究课题“人民协商与经济治理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21zx01004)。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路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