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2023-12-15 09:44王琼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读后感教学模式语文

■ 王琼(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实现手脑并用,并在获取丰富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1.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的:第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努力跟进教学和讲课进度,并朗读理解课文;第三,通过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习题巩固,重温课堂内容,总结课堂重难点知识;第四,布置课后抄写和背诵作业。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预习、学习和复习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的。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难免会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增加无形的压力,让其在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阶段就无法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对一些文化和语言产生误解和排斥现象。

而“读写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将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而恰当的写作训练可以将自身的思想和观点以更加直白的方式进行表述。读与写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双倍提升,例如,在阅读某一篇哲理性文章之后,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观点,通过写作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进行记录和表达。长此以往,便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

二、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具有单一性

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都具有单一性,没有充分做到对教学策略的优化,使学生在课堂中容易产生枯燥、无聊、乏味的感觉,这一现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大多数情况下,“读写结合”通常都是采用讲授法来开展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对学生来讲,过多的内容会导致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效率低下,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语文知识,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单方面的知识讲解要求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或者只让他们掌握一些考试所需的重点知识,这样难免会使学生对“读写结合”课堂产生抵触情绪,无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此外,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占用了学生大量自主练习和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年纪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教师大量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很难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更谈不上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2.教学效率较低

在实践中,大多数小学教师通常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开进行的,他们认为若将两者相结合,很难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量,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所影响。虽然将阅读与写作分开进行有助于学生吸收学习内容,但是将读写长期分离,难免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语文思维。考虑到学生在初级阶段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一些文章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然后将优美语句收集起来运用到观后感以及小作文的写作环节。倘若教师无法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创设和引导,那么学生对所读的文章就会了解较少,只知道文章的大致结构,但是缺少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升华,这样会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少对文章的感悟以及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遭遇瓶颈,不能够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差异化特点,导致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始终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在实践操作方面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些教师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教育和培养,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差异化特点,使课堂中一部分学生始终不知该如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阻碍。

4.对教学策略缺乏创新

现阶段,部分教师常常会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知识进行“满堂灌”讲解,忽略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社会的进步性,没有依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此情况下,教学计划落后、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习能力弱等不良现象便会相继出现。缺乏创新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但会导致语文课堂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更会造成学生对文化的误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优化与调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能力和读写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阅读教学构建“读写结合”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备受瞩目。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更是从生字认读、阅读及理解、文章欣赏和分析等方面来进行的,缺少了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在“读写结合”视域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改写与扩写、写读后感等方式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能感受到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很可怜,也有学生从文章内容中认为小女孩儿身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因为没有人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人给她一分钱,那里的人都没有同情心……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小女孩儿的悲惨生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创设一个写作环节,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进行改写,为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生活。通过创设写作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文章内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也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开展。

此外,读后感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但在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大多数读后感都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安排与布置的,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对读后感的写作,通常都是从网络以及其他地方进行摘抄。为了有效提高“读写结合”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安排5—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则简短而又内涵深刻的阅读材料,避免阅读材料过长,以免导致他们对读后感产生排斥心理。换句话说,阅读材料的选取最好是以对话或短篇故事为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阅读材料以图文的形式展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使他们在直观生动的材料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获取多元化的创作角度。

例如,在《读不完的大书》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如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等,也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一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如着重描写某样事物的颜色、形态,或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景物。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教材阅读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为他们展示一些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如春雨、荷花、秋收、冬梅等,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有的学生在描写春雨时会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看到夏季的荷花能够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看到秋收的图文时,会感受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也能体会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通过简短的图文资料和读后感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描写手法运用到读后感的写作中,也可以在课堂内容形式的变化下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写作素材,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和句式,充分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我的奇思妙想》写作课中,学生要描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并介绍清楚它的样子、功能等,为了使学生能够开拓思维、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提前为他们准备一些简短的阅读材料,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挖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材料对写作内容进行构思。如“有一种手表是专门为数学不好的人制定的,当别人询问他时间的时候,便可以将上面的数学题说出来,让他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身高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或者不自信的表现,于是有一种特质的高底鞋能够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不会因为身高而处于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于是便有人发明了一款迷你的空气净化器”;“一些学生在家里写作业时,通常父母由于看不到他们的努力而生气,于是便发明了一种特大号的笔,这样就可以让父母看到他们在努力学习的样子,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通过各种丰富的简短阅读材料,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一些小发明在生活中的神奇之处,也能使他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合理选材,弄清写作思路,了解自己想发明东西的外形和功能,对自己的发明产生更多的想象和憧憬。

又如,在《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将事物介绍清楚、如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何对事物进行不同方面的描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简短的范文,引导他们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掌握如何介绍某一种事物的主要特点。例如,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则“陕西皮影”的说明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介绍了皮影的边框颜色以及边框里面镶嵌的图画内容,包括头发、步摇,人物的眉毛、嘴唇、眼神、体态、衣服、玉佩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学生也能意识到在介绍某一事物时需要写清楚它的特点。此外,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学生也能从中了解到皮影的制作程序,同时也能够了解到皮影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总结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产生清晰的构思。

3.以多元化的手段促进“读写结合”

为了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

例如,在《红楼春趣》一课中,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片段,主要刻画了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通过阅读,学生对文章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有了初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话剧排演的环节,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剧本、表演话剧,将文章内容进行改写和再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对文中的生字词加深理解和运用,特别是一些俗语如“放晦气”“剪子股”“巴不得”“促狭”“小器”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短片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辅助,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关系、心理活动,在沉浸式的课堂活动中走进故事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此外,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动作来展现人物,也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当学生进入阅读、编写和表演等课堂活动中后,再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便会对春日放风筝、夏日季花生、秋日赏菊品蟹、冬日踏雪寻梅等事件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也能对作者所描写的人生百态产生更加多元化的理解,在扫清一些阅读障碍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和教研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读后感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