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宁阳蟋蟀文化的生态开发与传播路径研究

2023-12-16 11:33王文菁
今传媒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宁阳宁阳县蟋蟀

王文菁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一、引 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蟋蟀文化是一项特色民俗文化,在山东省的宁阳、宁津两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根源,已经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宁阳县具有“中华蟋都”的称号,宁阳斗蟋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宁阳县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蟋蟀交易市场及其主要的文化品牌中心,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

加强非遗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传播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基于旅游资源生态开发视角,利用SWOT分析法对宁阳斗蟋民俗文化的开发优势与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和局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宁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要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与新媒体积极融合,打造宁阳蟋蟀文化品牌,提高宁阳蟋蟀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

二、宁阳斗蟋

(一)宁阳蟋蟀文化产业的现状

宁阳斗蟋之风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海内外斗蟋爱好者将宁阳县称之为“蟋蟀王国”“蟋都”“蟋蟀圣地”以及“中华蟋蟀的摇篮”等,因此,宁阳县是蟋蟀养斗者的一大聚集地[2]。

斗蟋是我国民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历经千年而不衰。宁阳蟋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尤其以泗店镇的蟋蟀著名。宁阳是我国古代的取虫宝地,名列古谱,誉满华夏,早有“蟋蟀王国”之美称,清朝秦偶僧著的《功虫录》记载,皇宫中的虫王,宁阳占据一半以上。宁阳斗蟋,素以个大、色好、骁勇善斗而闻名,自古就被誉为“江北第一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养斗蟋蟀逐渐风行。1996年,宁阳蟋蟀协会在民间举办的全中华蟋蟀友谊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40余家“蟋协”前来参赛。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专门成立了宁阳斗蟋协会和蟋蟀研究院。自1998年至今,每年秋季举办的中华蟋蟀友谊大赛已被列入泰山国际登山节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蟋蟀文化产业受到当地县政府的重视,开始朝着产业化发展,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例如蟋蟀文化节、梨花节、大枣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促使当地形成了特色的节庆经济。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促进了蟋蟀交易市场的发展,吸引了各地蟋蟀爱好者前来比赛、游玩,加速了宁阳的“小虫经济”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蟋蟀文化及蟋蟀文化产业发展这两方面展开研究。沈祖春从中国文化视野下对蟋蟀文化进行了研究[3];菅丰、陈志勤以蟋蟀文化素材对民俗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4];蔡亚娜探讨了享有“国虫”美誉的小蟋蟀文化价值[5];严莹、张韬、陈天嘉和尚延峰从动物比赛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斗蟋蟀这一中华传统文化[6-8]。颜廷军、徐健研究了宁阳蟋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开发[9];郝国强,周玮杰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10]。

综上所述,斗蟋文化是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一是斗蟋文化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斗蟋的“产、捕、辩、材、斗、名、留、俗、别”整个过程在我国古代宫廷生活及民俗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二是斗蟋文化具有文化价值。因斗蟋活动而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斗蟋文化也对我国的文学、美术、体育、音乐等领域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斗蟋文化具有市场开发价值。斗蟋是一项著名的民俗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特色产业。宁阳斗蟋以宁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带动了相应的旅游、服务、制造、餐饮、广告宣传等产业的发展,因此它的市场开发价值较大。

(二)宁阳蟋蟀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及传播

在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向世界传播民俗文化,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宁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主要围绕文化保护和文化开发这两个方面,在对外传播方面缺少专门的网站和英文介绍。目前,虽然经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宣传,但由于信息量不足、传播范围小、传播路径单一,未能达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开展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工作,借此拓宽传播路径。

三、宁阳县斗蟋文化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自然资源优越

宁阳县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泗店镇地处宁阳县城南部。宁阳蟋蟀以泗店镇产的蟋蟀最为著名。泗店镇处于钙质褐土区,酸碱度适宜、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湿度适宜、土壤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我国名虫生息、繁衍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也使宁阳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被称之为“蟋蟀王国”“蟋蟀之乡”。

宁阳斗蟋自古相威猛,色苍秀,骨丰实,牙坚硬,皮枭老,性刚烈,斗期长,色品俱全,号称“天下第一虫”,在民间有“帅才”之称。宁阳蟋蟀形体大,适于称重、能比斗的多,即虫形是“大魄子”的可选数量多,头大、牙长、腿长、肉细。

2.文化资源丰厚

斗养蟋蟀起源于宫廷,后逐渐流行于民间,宁阳县的蟋蟀品种优良,适合搏斗,被人们称之为“江北第一虫”。从唐朝开始,斗养蟋蟀就被列为“八艺”之一,“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中的虫即蟋蟀,人们把斗养蟋蟀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社会普及性很强。

宁阳县的蟋蟀种类非常多,主要分为6大类,即青、黄、紫、红、黑、白[11]。泗店镇捕捉蟋蟀的人口众多,占当地劳动人口的近60%。2013年,“宁阳蟋蟀”被正式加入到国家地理标志中。每年蟋蟀文化节前后,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都会前来进行收购。随着蟋蟀交易率的不断增长,斗养蟋蟀的工具用品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有关蟋蟀主题的工艺品也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斗蟋已经从一项传统的以斗、养为主的民俗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蟋蟀文化逐渐向品牌化发展,当地政府也积极举办特色蟋蟀文化节、蟋蟀世界杯比赛等。此外,借助蟋蟀产业发展衍生出的旅游商品也非常多,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综上所述,宁阳蟋蟀文化已经形成产业雏形,具有广阔的市场投资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服务建设,提升项目设计和服务水平,优化品牌形象,助推当地蟋蟀文化产业发展。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

宁阳蟋蟀文化历史悠久,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经形成产业雏形,但是,养斗蟋蟀的主要是小众人群,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大。宁阳县作为旅游目的地,其知名度较低,应扩大其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宣传推广蟋蟀文化,开发相关文化产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多途径地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接触、喜欢上蟋蟀文化。

2.产业、产品的季节性强

蟋蟀俗称“百日虫”,只在每年的9-10月集中出现,因此,蟋蟀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持续时间较短,不利于当地蟋蟀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3.娱乐方式的局限性

斗蟋活动和赛事虽然新奇有趣,但由于观赏和参与方式的局限性,很难形成像斗牛、斗鸡等活动的规模;同时,即使借助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仍难以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从而导致产业收益有限。此外,蟋蟀产业和其它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模式还有待发掘,单一蟋蟀文化资源不足以支撑整个宁阳县的产业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乡村发展的良好契机,乡村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蟋蟀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是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当地政府应积极打造并推广“宁阳斗蟋”品牌。

2.政府的大力支持

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历史底蕴,蟋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宁阳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对此,宁阳县设计打造了蟋蟀旅游形象专属吉祥物“小茜”和“大帅”,并借助蟋蟀资源举办了中华宁阳蟋蟀世界杯、中华宁阳蟋蟀文化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旅游活动。此外,宁阳县还借助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首次开展了智慧旅游系统——“趣宁阳·鸣天下”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更加开阔的文化展示与传播平台。

3.乡村旅游不断发展

宁阳蟋蟀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了许多相关的诗词歌赋、奇闻轶事,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研学游”的不断兴起,宁阳县可以借助文化品牌优势,发展周边旅游业,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例如,设计一日游、两日游等休闲旅游路线,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进一步促进宁阳蟋蟀文化的传播。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文化生态开发和保护

近几年,宁阳蟋蟀文化市场发展较快,各地斗蟋爱好者云集宁阳,争相抢购蟋蟀,当地居民通过捕捉蟋蟀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蟋蟀啃食幼苗茎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害的,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有潜在的威胁;同时,母蟋蟀和幼小蟋蟀被过度捕捉会导致蟋蟀数量、品种锐减等情况。总体来说,利益驱动造成的过度捕捉对蟋蟀及其生长环境容易造成破坏,杀虫剂、农药污染等情况也对生态产生了影响。随着宁阳蟋蟀产业的发展,蟋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相关产业法规的制定、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与管理都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完善。

2.文化传播范围局限

宁阳蟋蟀文化虽然历史久远,在宁阳县知名度较高,但由于文化小众、地域特色突出、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市场形象不突出,需要继续扩大知名度,强化品牌形象。

四、蟋蟀文化产业开发与传播策略

(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促进蟋蟀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立指导性业务机构对宁阳蟋蟀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开发;其次,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宁阳蟋蟀的现状、开发保护进行调研指导;最后,加强对蟋蟀捕捉和交易的有序管理,设立蟋蟀发源地保护区,从而让蟋蟀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和保护。

(二)拓展传播路径

新媒体时代,宁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播要借助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网络互动耦合而成的多模态媒介,将民俗文化的传播置身于更加多维的叙事空间;也可与动漫、影视、文学、旅游等产业深入结合,实现更有层次、更为广泛的传播。例如,将相关外宣材料制作成各种动画视频等,以此吸引更多人对我国特色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五、结 语

目前,宁阳县以泗店镇为中心,在各乡镇建立了宁阳蟋蟀繁殖和保护基地,并邀请了专业人员在基地内进行蟋蟀饲养和研究;由县文化馆和蟋蟀研究院组成的专门机构,对宁阳蟋蟀的特征、生存环境、饲养知识等进行专门研究,并将这些专业知识编辑成书发放给广大蟋蟀爱好者。今后,宁阳县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一步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加强宁阳蟋蟀文化的宣传,强化品牌形象,推动特色文化和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宁阳宁阳县蟋蟀
贪玩的蟋蟀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山东省宁阳县水利工程公司)
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研究
蟋蟀的决心
蟋蟀的小屋
宁阳斗蟋入梦来
最爱宁阳虫
宁阳话浅谈
8 . 2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案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