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的温度

2023-12-16 12:46王邦尧
读者 2023年24期
关键词:霜降王羲之人情

王邦尧

在小寒晴明的日光下,剥一箱川红橘。用小刀轻轻在外皮划一个十字,然后剥开,橘皮就成了一朵花,放在阳光下晾晒,晒干收好,储存至少两年以上,普通的橘皮就成了陈皮,有了药用价值。

橘,同“桔”,但“橘”比“桔”更有一种沉稳温文之气,许是因为有屈大夫和诸多文人的文意在,意思便深远了许多。“桔”则是民间的粗率与纯真,简简单单只是欢喜。此时认真小心地剥着川红橘,不仅有“橘”的沉稳之意,更有“桔”的简单真率,是俗世日子里的清欢喜乐。

忽然就想起王羲之的《奉橘帖》,寥寥十二个字,却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与人情的温度。

霜降之前的某日,王羲之想念友人了,刚好园中橘子将熟,便给友人送了三百枚。这些橘子应该是用一辆车载着,颇有声势地送到朋友家里。想想收到一车橘子的朋友,得多么欢喜。更令人高兴的是,王羲之还附上了亲笔短札:“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尺牍虽短,但其中的每一个字,字字用笔不同,有方折,有圆转,字字挺立,笔意跳脱,体态舒朗,可以想见王羲之写这封信时心中之欢喜——有友可想、有物同享之欢喜。

收信友人的欢喜定然更甚。橘子吃完也就完了,这封短札,却可以时常拿出来,细细欣赏其中风流洒脱的笔墨。好的书法,一笔一画都是艺术,令人见而忘忧。友人必是十分珍重地收藏着这封短札,所以,千百年后,我们才有幸窥见一代书圣的日常生活和妙绝风采。

说妙绝,《兰亭序》当仁不让。抛开书法的艺术成就不谈,《兰亭序》让我们看到魏晋名士的风流意趣、超然天真,《奉橘帖》则把王羲之拉回日常,有了日常的温度,像我们身边的人。这样日常的温暖和艺术一样,都可以抵达永恒。

想起《古诗十九首》,大半的诗都在感慨人生如寄、时空浩渺。在浩渺的时空里,诚然很多人、很多物消失了,而那“努力加餐饭”的嘱托,却跨越千年,成为温暖人心的一句叮咛。

这是人情之暖,《奉橘帖》亦是人情之暖。一生中有多少次兰亭雅集?有多少回热烈新鲜?大部分时候,也不过是人情冷暖、柴米油盐,萦绕着人间烟火的踏实与温暖。

后来,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送友人梨子,也写了帖子,名《送梨帖》。行为类似,连写的内容也类似:“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一个是霜降未至,橘未全熟而不可多得;一个是雪落得迟,梨味欠佳,略有遗憾。同样的俗世琐事,人情往来,却因书法至佳,被流传下来。

霜降之际,雪落之时,人生的寒冬即将到来,有人还想念着你,并奉上一片心意,如何不令人心生温暖?只觉寒冬亦如三春。人生漫漫,我们所求的,不过是有人可以挂怀,你来我往,互相陪伴,走过人生这滋味复杂的一途。

(左 枢摘自《散文》2023年第8期,曾 仪图)

猜你喜欢
霜降王羲之人情
霜降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深秋寒霜降
王羲之送字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不要透支人情
《王羲之 兰亭序》
Les 24 périodes solaires
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