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悉尼歌剧院到皮克斯动画

2023-12-16 12:46万维钢
读者 2023年24期
关键词:分镜悉尼歌剧院皮克斯

万维钢

约恩·乌松

悉尼歌剧院建成于1973年,不但是20世纪建筑史上的杰作,而且在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的设计师是丹麦人约恩·乌松。

1955年,澳大利亚政府举办了一场设计竞赛,乌松的设计图一出场,就把整个评审团镇住了。他的创意实在太独特了,明明是一座建筑却无比灵动,既像海上的风帆,又像云或者橘子瓣,一看就是天才手笔。

但是,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工程可以说是失败的。原计划4年内建成,实际却用了14年,最终花费比预算多了十几倍。对此,乌松难辞其咎。

乌松在设计之初根本就没有考虑工程上的细节。他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有着摄人心魄的曲线,但他竟然没有考虑过这种曲线结构放在地上能不能立得住、会不会倒塌,应该选用什么材料,如何建造歌剧院的内部,声场环境怎么样……他只考虑了曲线。

澳大利亚政府也很仓促。当时新南威尔士州的州长约瑟夫·卡希尔身患癌症,他想在离开前建造一座出类拔萃的建筑。

其实,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财政很困难,社会福利问题都没解决。卡希尔知道议会一定不会批准他斥巨资打造建筑,所以他故意把预算报低,也没提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等到歌剧院开工,第一笔资金已经花出去了,各种意外接连出现,大家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建。

乌松一直在现场帮着想办法,最后他真的想出了让弧形外壳立住的办法。不过他这个办法必须改动之前的曲线设计,让它符合力学。而这样就不得不把已建好的一部分炸掉重建——修建过程正在变成灾难。

乌松的做法受到外界不少质疑,1966年,乌松无奈地带着家人离开了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建成,乌松于2008年去世,可是他再也没有回过澳大利亚,更没能亲眼见到这个作品。最可惜的是,在那之后乌松的职业生涯也毁了。

对比之下,同样是20世纪的标志性建筑,被认为与悉尼歌剧院齐名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是成功的典范。它的设计师是美国人弗兰克·盖里。

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但按期完成,实际成本还比预算低了3%,而且产生了非常可观的收益,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个项目竣工后,各地竞相邀请盖里做设计。

弗兰克·盖里

彼特·道格特

盖里的工作风格跟乌松截然不同,他的创作绝不是画个图就完事。每做一个设计,盖里会用积木或其他材料搭建各种模型,多次尝试,不断修改,迭代很多次才能定型。

盖里还把一个最初用于飞机建模的软件卡提亚(CATIA)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因而可以把曲线画得非常精确。

成千上万次的迭代后,最终每个细节都会被设计到非常精确的程度:用什么材料、怎么搭建、花多少钱……

谁不想跟这样的人合作呢?

大多数人眼中的“天才”似乎就应该狂放不羁,仿佛好创意都是从天而降的。但盖里之所以既有奇思妙想,又靠谱、多产,不是因为狂放和写意,恰恰是因为他将“创意”这项活动工业化了。

我们再来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它是最成功的动画工作室之一,几乎每部作品都大获成功。皮克斯的创意总监名叫彼特·道格特,他曾详细介绍了皮克斯制作一部动画片要经历的6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形成创意。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灵感可以天马行空。比如“一只喜欢做饭的法国老鼠”“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一个女孩头脑的内部”——对应着3部电影,你可能都看过。

第二阶段是把创意变成简单的故事,只要写出12页的故事概要就可以。写好后,要把故事分发给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让大家随意批评。

经过这一阶段的批评和修改,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写剧本。一个剧本大概是120页,一页预计拍摄1分钟。

第四阶段是把剧本拍成一个动态分镜。原画师需要把所有分镜头都画出来,然后拍成视频,还要找员工念其中的对白,再加上最简单的音效。这大概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

然后,公司内部人员会观看这部电影。看看观众的反应,大概就能知道这部电影行不行。大部分项目会在这一步被直接放弃。留下来的项目都获得了一大堆观众意见:这里看不懂,那个角色设定有问题……

于是就进入了第五阶段:重拍。剧本会被大幅度改写,重新画分镜头,再出第二版动态分镜。然后观众再提意见,再重拍一个版本,再提意见,再重拍……总共大概要拍8个版本的动态分镜。

迭代8次后,终于进入第六阶段,也就是拍正片。这时,影片中的所有细节、每句台词都已完全确定。所以才能放心大胆地动用数百个高科技工程师,用最先进的技术,找顶级明星配音,请著名作曲家创作配乐……总之,可以理直气壮地花钱。

观众看到的,其实是电影的第9个版本。

所有足够复杂的好东西都是迭代出来的,而大项目的迭代必须发生在计划阶段。如果你觉得拍8版动态分镜太麻烦太费时间,那请你想一想,皮克斯每部电影的投资几乎都超过1亿美元。在这么大笔的投入之前,你得确信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的。

(李金锋摘自“得到”App)

猜你喜欢
分镜悉尼歌剧院皮克斯
《刺杀小说家》 分镜故事板
浅析插画分镜与木版画制作的转换关系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影视动画分镜中的视觉艺术表现
拿开以后
动态分镜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趋势分析
“镜”中跑
我们只有120只了!
用品牌力量打动受众
悉尼歌剧院坎坷波折的诞生史